不知什么时候起,我周围的朋友各个都高深起来了,张口闭口就是“吾日三省吾身”,立志要做圣人,立德立功立言,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其中有一位做茶叶生意的朋友表现得尤为突出,曾全程网络直播他的徒步朝圣之旅(从深圳徒步到曾国藩家乡所在地——湖南省荷叶镇),还模仿曾每天做日课反省自己,给父亲手写邮寄书信,他的微信朋友圈,时常看得我目瞪口呆。
作为曾国藩一个市的老乡,这些年因为我的不学无术,曾几何时,我对这个老乡的认识还停留在初中乡土历史课本里的那句人物介绍:“曾国藩,又名曾文正,湖南娄底双峰县荷叶镇天坪村人,晚清四大名臣之首,创立湘军,平定太平天国,洋务运动的发起者之一。”
还有网传的一个标签“两个半圣人”中的那半个。听到这个传言时,我对这半个圣人——曾国藩产生了兴趣,并对他为什么能与孔子、王阳明并称为圣人,以及为什么只算是半个,缺的那一半究竟是什么进行了追问。
直到有一天,我遇到了一本书——《曾国藩家书》,挺厚一本,密密麻麻蝇头小字,在给家人的信中,他记录之详尽,之广泛,让我大开眼界,小到每天花了多少银子,脑子里闪过什么念头,饭后走路多少步,都记录在案一一汇报,家书的最后,他的眼睛越来越差,直至失明。
看到这里,我脑海闪过的想法是——能不失明吗?每天除了看书,就是写字,还在那么昏暗的灯光,曾国藩一生至少写下了两到三千万字,平均到每一年60万字。
如果他是个作家,他可以称得上是勤奋了。可他不止是文学家,书法家,这些对他来说只是职业衍生出来副产品而己,他的主要职业是政治家,军事家,他是正二品大员,是湘军的创始人。
这几天,我在读张宏杰博士的《曾国藩的正面和侧面》,张博士的书深入浅出,分析的角度独特。
以往市面上其它写曾国藩的书,多侧重于曾的丰功伟绩和他的勤奋自律。
而这本却从曾国藩人生历经的五次耻辱、身体健康、经济收入、私人生活等各个方面,向我们展示了一个有血有肉的曾国藩,他和我们一样也是人,我们普通人经历的,他都经历,我们没有经历的,他也经历了。他看起来笨拙,实际上精明;他天生体质不佳,却靠着一个“强”字时时鞭策,发挥了最大潜能。
为什么在现代这个时代,突然又流行起来“两个半圣人”?很大原因是我们的文化复兴趋势。
那么曾国藩为什么备受推荐?
我想一方面是因为他是这三个人当中离我们是最近的,他留下的文字记录为研究他本人,研究晚清时代提供参考。
另外一个方面是曾身上有我们的影子,他出生在一个距离县城150里的小山村里,是农民的孩子,天资不算聪颖,却凭着勤奋、自律和一腔孤勇(当然还有机遇),创下了一翻事业,千古留名。
用现在流行的话来说,这是一个屌丝逆袭的故事,大家都非常喜欢看,不但喜欢看,在看的时候,还难免不把自己带进去。
研究曾国藩,了解曾国藩,学习曾国藩,这种趋势的显现,说明我们正在逐渐恢复民族文化自信,试图从历史人物当中去找到创建新世界新局面的锁匙。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