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宝上完英语课回到家,已经9点多,小宝两个小时没见到妈妈,要吃奶睡觉。
大宝很兴奋,拿出牛牛通小记者的行头,要采访妈妈。如果是往常,我会说:“好啊,那你先洗脸刷牙,我们到床上玩。”
今天,我意识到这是一种命令的语气,把自己的想法强加于别人。于是,我想改变一下,让她自己有想做某事的行为。于是,
我说:“宝贝,妈妈想在床上玩采访的游戏,你觉得怎么样?”
娃说:“好啊!”
我问:“那上床前,我们应该做什么?”
娃,玩弄着她的记者行头,不答。自言自语小记者的各种装备的用处。
我见她不答,有点着急,又问:“宝贝,上床前,我们该做什么?”
娃,依旧不回答我的问题。
问了三遍,都没有回应。
我想,完了,这个启发式问题没生效。正准备放弃。
娃一个人自言自语了大约一分钟后,说:“现在,我要去洗脸刷牙,准备上床了。”
我暗自诧异,原来,她一直有听见我的问题,也知道要洗脸刷牙,只是在内心纠结,现在要不要去洗脸刷牙。她觉得回答了我的问题,就要去洗脸刷牙,她还不想去。这一分钟,她的内心一直在纠结。
一会,洗完脸,很自豪的走到我面前,说,洗好了,我们上床吧。
等娃睡着了,我回放了一遍刚才的场景,意识到用启发式提问,而不是直接告诉她要洗脸刷牙,有进步。但是,为什么我的问题,她长时间不回应呢?我忽然觉得,自己忽略了,当时她玩小记者的行头,正玩的兴高采烈,而很粗暴的觉得该洗漱完毕,睡上床玩一会就可以睡觉。着急着要达到这个效果。如果在启发式提问之前,先感受她的快乐,让她感觉到妈妈一直和我在一起,效果应该会更好。如:“宝贝,妈妈看到你拿着这个小记者的胸牌很兴奋,你很为自己是一名小记者而自豪是吗?我们一起在床上玩小记者采访妈妈的游戏好不好?上床之前,要做哪些事呢?”我想这样的话,效果会更好,她应该更能感受到妈妈的爱。
因为自己的着急,粗暴的用启发式提问,期待孩子按自己的想法去做一些事情时,这是术,有道无术术可学,有术无道止于术。孩子有非常敏感的察觉力,她能感受到父母的细微的情绪变化。解决问题之前,先连接!时刻警醒自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