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五点多就出门,只为到天府机场去甘孜的飞机。大家在机场见面时,免不了兴奋与期待。
十点半,飞机降落在格萨尔机场。靖哥在德格支教快一年了,算半个德格通,马上在群里温馨提示:动作缓一些。一出机场,就明白他的嘱咐确实有道理。看到机场上空梦幻般的蓝天白天,我忍不住激动了一下,马上感觉呼吸急促,心跳加速,头昏脑胀,双腿发软。调整状态,学做绅士淑女吧。缓缓走路,慢慢说话。但是一直到现在——晚上十点,我的头还是晕乎乎的,太阳穴和眉骨处胀痛,精力不济。高原风景美,赏景要小心。飞机直接降落在高原,没有适应期,比起当年我们一路开车去西藏,高反要来得猛一些。
德格离机场还有三个小时左右的车程。以前对口帮扶的错阿小学就在机场去德格的路上。我们特意去那个校园转了一圈。操场平平整整,中间铺了一个塑胶篮球场。学校宣言文化墙布置借鉴了我们学校的内容。整个学校显得干净整洁,与几年前我们学校第一次派人到错阿小学支教的样子相比,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些变化与我们学校孩子每一年义卖捐款离不开的。我们学校孩子们的爱心让错阿小学发生了实实在在的变化。捐款的孩子懂得了爱心与责任,受益的孩子懂得了感恩与奋斗,所有孩子都受益。这样的对口帮扶,变成了孩子们很重要的成长资源。
半到上吃午饭。那一家的川菜非常地道,你会怀疑自己在成都未必能吃到这么正宗的味道。听说多吃一点,才有能量抗衡高反,因此我们几个女生都在努力加餐饭。虽然吃完后,我们的高反并没有减轻。
玉龙拉错位于德格县境内,是当地人的圣湖。从甘孜到德格,正好顺路去看。白雪皑皑的雀儿上下,蓝色的湖面如同蓝宝石。放眼望去,湖面水平如镜。走进看,偶有风起,蓝色的湖面波光粼粼,如梦如幻。真的是”此湖只应天上有,人间哪得几回闻。“
到德格已经是四点半。和当地陪同人员一起去了”雪山下的宝库“,三大印经院之首——德格印经院。红墙高耸,绿树婆娑,幽静壮观。洗版平台看师傅们洗书版,藏版库里感受那整齐的版架,古老历史的书版手柄磨得发光,复刻版的做工也十分精细。印书堂里看着师傅们怎样一次有一次地刷酥油,刻板,翻面,再印,时光的流就在这样的一印一翻一刷中沉淀下来。晒经楼前看晒书,看的哪里是引出的经书,分明是一代又一代印经人的生命与智慧。最让我震撼的是雕刻室里的那位老师傅,上过中央电视台,被评为中国非遗文化传承人。八十多岁的老人,眼神仍然清澈,手脚仍然敏捷,他拿着正在制作的版式指给我看里面的标点,他用红色的做了记号。解说员说他听不懂汉语,我不知道他怎么知道我在问他那些红色的点是不是标点,他竟然准确无误地识别出来。真的好神奇。经书的智慧博大精深,除了尊重和敬畏,我不能妄加评判。
在德格县城转悠了一圈。小小的县城干干净净,街道两边是朴实的臧家商店,没有喧嚣与热闹,却让人感觉舒适。晚餐的特色美食很德格,我们又饱餐了一顿,试图想用饮食赶走高反带来的不适。
晚上去了靖哥的小窝。一个简单的酒店单间,一住就是一年,生活条件非常简陋。可是靖哥却说,这是第七届支教团队,这一届的生活条件比以前好了很多。他在这里能够做很对对德格教育有益的事情,生活过得很充实,唯一无法自我排解的就是孤独,想家。靖哥还说,支教的老师顶着支教的光环,被大多数人看见。其实这里好多教师都不是德格本地人,而是外地过来长期在这边工作,半年一年才回家一趟,比如今天到机场接我们的两位领导就是外地人,他们才是真正了不起的德格教育人。吃饭时,来自泸州却在这里工作了很多年的主任现场为我们唱藏歌。大家说,他是藏族人,却不会说藏语,只有他在唱歌时才让人记起他的藏族身份。他的歌声时而浑厚,时而婉转,时而深情,时而豪放。唱得我们忘记了自己在吃饭。他的日常生活就是简简单单,然后他对音乐的热爱,从那张口那一刻开始,就可以感染到现场的每一个人。还有一个督学,重庆璧山人,今天从机场出来开始,陪了我们一整天,出口成章,幽默风趣,非常热爱生活,喜欢观察生活,喜欢写文章,文章文采斐然。还有一位高新区来的支教老师,今年已经五十八岁,看起来很显年轻,特别喜欢填词,当场念了一首他自己写康巴女子的《念奴娇》,我们都被他震撼了。一个58岁的人,谁也不敢称他为老人,因为他身上的活力以及他对教育的情怀,让我们这些比他年轻很多的人汗颜。
头还是晕乎乎,眉骨处还是疼。适应一个晚上,明天应该会更好。明日去上课的小学叫做打滚镇中心小学,听说离德格县城还有两三个小时的车程,且路况不好,会很颠簸。看来明日还要迎接新的挑战。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