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勇气读书会 | 《陶行知教育名篇》
共生活,同成长|《陶行知教育名篇》读后感(十)

共生活,同成长|《陶行知教育名篇》读后感(十)

作者: 吉林龙潭陈鑫 | 来源:发表于2019-09-29 23:07 被阅读0次

今天读了《陶行知教育名篇》中的《师生共同生活——给姚文采弟的信》。短短几百字的回信却告诉我们办好教育的真谛。

共生活,同成长|《陶行知教育名篇》读后感(十)

一、一所好的学校与投入的金钱多少无关。

安徽工学是安徽吕宁同乡会和同学会为帮助安徽籍子弟学习,在南京设立的中学,还有前文中提到的燕子矶国民学校,他们都是用最少的钱办到了最好的教育。学校教育是带领孩子在精神世界的成长,而非物质世界,因此好的教育,好的学校,好的老师,都与金钱无关。反之都与金钱挂钩的话,教育的神圣便被玷污了。

二、好的教育是师生共同生活,共同成长。

在学校里,学生和老师之间应该是共同生活,共同营造校风,共同遵守校规,共同学习的关系。教育的过程实际上是成年人和青年人甚至孩童做朋友的过程,绝非,教师以成年人的身份,以过来人的姿态,居高临下,对学生进行指指点点。

陶行知先生之所以被称为教育界的泰斗,就是因为他的教育理念符合中国的实际,并且无论到什么时代,都非常的适用,具有一定的前瞻性。

如果一位老师和他的学生能够共同的生活成长,他必将是一位优秀的教师;如果一个学校的校长,能够和他的老师、学生,共同生活成长,他必将是一位优秀的校长,他所在的学校也必将成为优秀的学校。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共生活,同成长|《陶行知教育名篇》读后感(十)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bmwqp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