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旅行•中国东南人文社科天空之城
穿街走巷看杭州名人故居(一)

穿街走巷看杭州名人故居(一)

作者: fe063cd01f56 | 来源:发表于2018-05-11 17:27 被阅读137次

一直以来,我对名人故居有着格外的执迷,每到一个城市,除了标志性的景点大卡之外,总是喜欢穿街走巷,去老城区寻访一个个名人故居、纪念馆。

常有朋友问我,这么个小众奇怪的爱好的具体目的是什么,是古建筑?是对某名人的仰慕?我仔细考虑,似乎都不是。我更把这当做一种生活中的休息放松的方式,通过一步一步的走访,去走到每个故居的实地,再辅以各方面资料的查询,去了解这位主人的方方面面,甚至去品读这位主人的著作,去学习一系列的人文的、地理的、军事的、政治的知识。

好啦,话不多说,开始正题吧,聊以平庸的文字,记录上周日的一趟杭州故居行的流水账吧。希望能让校友们的杭州生活更有意思一些。

2018年5月6日,阴有小雨,行程自城站火车站地铁站始,未带伞,稍淋雨,目标前一天已规划好:龚自珍纪念馆、郁达夫故居、钱学森故居、毛主席视察小营街道纪念馆、太平天国听王府、王文韶故居、裘子南故居。中间另有计划外收获,后文详续。先上一张图表面大概区域分布: 

(一)思想家文学家龚自珍

龚自珍这个名字大家都应该耳熟能详,即使一时想不起来气人其事,只要下面这首诗一出来,便马上可以想起来了:

九州生气恃风雷,

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

不拘一格降人才。

摘自百度百科中,对于龚公的介绍。龚自珍(1792年8月22日-1841年9月26日),字璱人,号定庵。汉族,仁和(今浙江杭州)人。晚年居住昆山羽琌山馆,又号羽琌山民。清代思想家、诗人、文学家和改良主义的先驱者。

龚自珍曾任内阁中书、宗人府主事和礼部主事等官职。主张革除弊政,抵制外国侵略,曾全力支持林则徐禁除鸦片。48岁辞官南归,次年卒于江苏丹阳云阳书院。他的诗文主张“更法”、“改图”,揭露清统治者的腐朽,洋溢着爱国热情,被柳亚子誉为“三百年来第一流”。著有《定庵文集》,留存文章300余篇,诗词近800首,今人辑为《龚自珍全集》。著名诗作《己亥杂诗》共350首。多咏怀和讽喻之作。

说来惭愧,对于龚公,我的了解仅限于一个爱国思想家、文学家、杭州人。这几天陆陆续续看了龚公的部分著作介绍,方知他不仅文学功底深厚,政治上的造诣、以及对于国家政治、战略上的观点也是非常有见地。

龚自珍纪念馆藏在小区的深处,不过挺好找,大家一块来体验一下龚公纪念馆吧。目前馆内正在维修,大大的公告纸贴在大门上,非常突兀。门口停满了车,到处找角度也没能躲开汽车拍张照,非常可惜。我在门口凭吊了一会,装了把文艺青年,背了几遍“九州生气恃风雷”,起步奔向下一个目的地,去感受郁达夫的情怀。

(二)作家和革命烈士郁达夫

在此行之前,我一直以为我比较了解郁公,读过他的《沉沦》、《故都的秋》,但是我对他的了解仅仅局限于其文学成就,为此行做准备时,方知他的一系列不广为人知的数据:

1、郁公是浙大毕业的

2、郁公曾赴日本学医,后弃医从文,和鲁迅完全一致。二公一居绍兴,一居富阳,相隔百里而已,经历又如此相似,想想也挺有意思

3、郁公在日本求学期间,读过政治学科、读过经济学,才华横溢。

4、郁公曾在武昌师范大学任教,武昌师范大学后改为国立武汉大学,为我辈师长。

5、1933年,郁公移居杭州,住在上城区大学路新村(当前名),离我们竟然这么近。 

郁公故居是杭州市文保单位,保护较好,但是可惜的是周日不对外开放,驻足良久后离开。

(三)百年古桥传芳桥

在从郁达夫故居到钱学森故居的路上,无意中发现经过了一座百年古桥(可能是后建的),解放桥,建于20世纪20年代,先名约“传芳桥”,后改为“永宁桥”、“解放桥”,这块曾经是老杭州的市中心,历经百年繁华依旧,老杭州人口中的“东河”、“传芳桥”静静地看着百年世事变迁。 

(四)科学大家钱学森

钱公事迹,在中国应该是妇孺皆知了,有幸来到钱公故宅缅怀。

钱学森(1911.12.11-2009.10.31),汉族,吴越王钱镠第33世孙,生于上海,祖籍浙江省杭州市临安。世界著名科学家,空气动力学家,中国载人航天奠基人,中国科学院及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被誉为“中国航天之父”“中国导弹之父”“中国自动化控制之父”和“火箭之王”,由于钱学森回国效力,中国导弹、原子弹的发射向前推进了至少20年。

最为佩服钱公的,还是他几乎以一人之力,在中国那个积贫积弱的年代,推动中国的航天、导弹、原子弹事业。可以说,我们今天的幸福安定的生活,都是这些先烈拼搏争取来的。 

钱公故居初为其母嫁妆,院式天井布局,是典型的南方建筑,不过钱公出生于上海,这里估计是童年、少年时期嘻耍之地。看着这里的一砖一瓦,不由感慨我离这这无双国士如此之近。

此时,雨下大了,一个小朋友在妈妈的陪伴下也来这里了,听他们聊着钱公的事迹,我想,这个妈妈一定是个会教育孩子的好妈妈;这个孩子,一定是个聪明上进的好孩子。(五)小营巷、太平天国听王府、“江南第一巷”

1958年1月5日,毛泽东主席在赴杭州机场途中临时决定来到小营巷视察卫生情况,他先后来到61号、56号、42号三个墙门,察看了居民的卧室、厅堂、厨房、菜橱、水缸等,赞扬说:“你们的卫生工作搞得不错!”

想想挺有意思,伟人在一些特 定时期做的特定的事,成为了后世缅怀的纪念馆,从另一个层面,成就了小营街道。一路走来,小营街道是这整个老城区建筑状态最佳的一段,保护和建设地非常好,典型的江南小镇的感觉。同时,小营也是“江南第一名巷”,很值得在江南的雨季里,撑着油纸伞、或者像我一样冒雨而过,细细品味。

那么,这个小营巷,是如何得名的呢?原来在南宋时期,杭州是南宋都城,禁卫军中的金枪银枪班,驻扎在这里,而 那个时候“营”是禁卫军的一级编制,所以这块被叫做“小营”,这个名词竟然就这么传唱了千年之久。

(六)王文韶故居、昔日的大学士和今天比邻而居的新世纪外国语学校

王文韶,似乎名气没有那么大,他是清末的最后一位“宰相”,王文韶故居,建于清末,属中式宅院,位于清吟巷。原为清末重臣、大学士王文韶府邸,后为某小学,现学校迁出,作加工场。王文韶祖上曾居清吟巷,后家道中落。待王文韶重兴家业,当上大官后,了解到曾有五只红蝙蝠绕梁飞行于祖宅的吉利之兆,遂耗巨资兴建规模宏大的住宅。

2009年年底,以古代书画见长的西泠拍卖正式入驻王文韶故居,给这里带来了生机。然而,带来的是生机,门口已经没有王文韶故居的招牌了。 

有意思的是,在王文韶故居的对面,是鼎鼎有名的新世纪外国语学校,在大学士的住宅旁,今朝莘莘学子孜孜不倦,今古相和! 

(七)裘子南故居

最后来到裘子南故居,裘公是民国时期挺有名的巨商,在杭州市中心建了这个宅子,我按照百度地图的引导,找到了对应的门牌,然而已经没有了任何标志,现在应该是普通的民居了,不由感慨世事变迁。 

后来,又有了这么一段故事。在战乱中,裘家人曾经离开裘宅去避难。抗战胜利后归来,将一部分房子出租给中央通讯社杭州分社用来办公。解放后,新华社浙江分社先在此成立,后来才搬至竹竿巷。除此以外,著名起义将领吴化文的夫人林宜文曾长期居住在裘宅内。

(八)后记

半日之行,自此结束。感谢强大的地图软件,感谢我强大的寻路能力,在南方的杭城,细窄的小巷子里,找到了一段一段历史,去品读,这实实在在是一种享受。最后,以郁达夫公的一句名言来结束我的流水账吧,“春天,这南国的春天,若留得住的话,我愿把寿命的三分之二折去,换得一个三分之一的零头。”(原文为北国的秋天,冒昧改之)。

相关文章

  • 穿街走巷看杭州名人故居(一)

    一直以来,我对名人故居有着格外的执迷,每到一个城市,除了标志性的景点大卡之外,总是喜欢穿街走巷,去老城区寻访一个个...

  • 走街穿巷(一)

    我们苏州登山访古群,相约9月17日,去苏州城隍庙景德路一带走街穿巷访古。那里一带小时候去过,特别是马医科菜场,曾去...

  • 穿街走巷

    这两天,在汕头潮阳的街头走了走。镇上还能见到古朴的建筑,蛮是喜欢,以此记录! 阳光下的墙角,生长着一角的绿色植物。...

  • 冬夜走在清冷的街

    那一夜 你我穿街走巷 酒意...

  • 319

    晴,21℃。 还是能穿T恤,中午时分就穿着T恤走街穿巷,没到出汗的程度。 走街穿巷的过程中,不停告诫自己,不用急,...

  • 穿街走巷觅食

    从旅馆走出,记了一下旅馆的名字和周围的各种,谨慎了一些;从旅馆老板口中得到的信息,顺着旅馆门前的大马路向东大...

  • 走街穿巷(二)

    潘亦隽故居东面是曲园,记忆中曲园从未去过。看门口墙上介绍曲园是俞樾故居,1963年被列为苏州市文物保护单位,199...

  • 走街穿巷(三)

    离开曲园,跟着华老师来到了吴云宅园。 吴云宅园位于苏州市金太史巷与苏州市庆元坊之间,为清代候补道、署苏州知府湖州吴...

  • 走街穿巷(四)

    我们从万宜坊谢宅出来,沿着吴殿直巷向西,一路上有宣州会馆等古建筑。门口有苏州市的文保碑,墙上挂着介绍。 宣州会馆在...

  • 骑车遛街看风景

    今天吋阴时晴,早上骑着共享单车在省城福州穿街走巷看风景。 经西湖公园,三坊七巷,,,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穿街走巷看杭州名人故居(一)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bmxqd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