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开后》

作者: 快乐悦读 | 来源:发表于2018-12-11 20:40 被阅读27次

10月25日离开工作岗位,必须做个半月板手术,休息一个多月,还未完全好(无法上下楼梯),还是觉得坚持回去上班吧。

回到岗位,第一天上下楼梯,已经感觉吃力。为了上好课,尽量坚持站着,虽然校长已经允许特殊情况,让坐着。可为了后面那几个容易走神,开小差的学生。

晚上回到家,就发现伤口有些红肿。

第二天,到梯教上课,批改消化了积累一星期的丛书,意外发现优秀而且自觉的学生仍然秉持优秀习惯,作业质量仍然很高。中间有一部分学生,基本就是应付完成作业,之前带回家批改的作业根本未订正。还有五六个学生,居然是整周的数学作业几乎没做,空白一大堆。

为什么同样离开后,学生出现如此大的差距?

这是日积月累的结果。好习惯难以一朝就养成,坏习惯却容易染成。

中午留了四个孩子,他们几乎都有两三页以上作业未做。有两位很自觉在音乐课让他们做作业时候就自己下来找我,有两位居然跑了,让我在群里呼叫家长送回。

其实,早在离开之前,我就有所预料。可是我惊讶的是,家长居然如此不知,让存在这么久。关键不是完成作业,而是他们养成一种随便,放弃的心态,伴随着坏习惯和低效,让他们离喜欢学习越来越远。

因为自己的孩子,看久了,好似每天都一样。因为慢慢长大了,忙于事业或者各种原因,习惯于交付寄餐,然后对于坏习惯,只能说,ta应该可以更好,我已经没办法。。。

这让我想起,前几天,我想出去参加读书会,可是宝宝原本不让我出去(因为依赖),后来答应他可以看一下电视,他居然答应了!我刚走出家门的那会,我又回来了!

因为我想起,离开后,我的孩子还不会安排时间,安排自己的活动。他可能会看电视到我回来。他可以画画,看书,玩耍,玩玩具。。。可因为缺少玩伴(平时大多是我),他不知道怎么去玩,相比之下,更喜欢电视(因为看电视,脑波是直的,属于放松的,当阅读,玩玩具,脑波是曲线的)

所以,我回来了,陪伴前,先问孩子,晚上有什么安排,然后互相协商,陪伴。

孩子是父母的心头肉,掌上宝贝,每个家长都爱护自家孩子。可如何才是为之计之深远。恰恰是,当你离开,他们仍然很好,这才是最深远的爱。

父母,总不能陪伴孩子走完他们的一生。所以让他们有智慧,有本领,有情商,做一个好习惯的好人,这是非常难,却要坚持做的。

虽说,师恩如海(班级的两个优秀的学生同时写的),可师生缘往往是有限的。在有限的缘分,我总挤出最大的力气,希望他们每个人走得更远,不仅在学业上。。。。

相关文章

  • 离开后

    你知道最难过的是什么时候吗?是散场后的零点电影 路灯下的形单影只,是空无一人的街头 漫无目的的游离,是瓢泼大雨的窗...

  • 离开后

    没有波澜不惊,好像一切都是设计好了,离开了。 几个月无论是工作还是学习都是混浊的样子,每天都想着明天要好好生活,可...

  • 离开后

    每次离开 仿佛都是厌倦了 厌倦了泥泞的雨天 脚底的泥堆砌成一双松糕鞋 厌倦了太阳把挥镰刀的我 晒成了一棵黑得发亮的...

  • 离开后

    这段时间 我失眠 睡在白天 活在夜里

  • 离开后

    我今年十五岁,才是高一,当初初三的时候一定想要考虢中,只为,离你远一点,这样就会压抑想你的心,可是我中考失利,考到...

  • 离开后…

    五个月了,人生中不知道还有多少个五个月可以消耗。真的太害怕受伤了,如果可以不受伤,该有多好?人与人之间,多一点坦荡...

  • 离开后

    坐在去往东莞的火车上,心里有很多不舍,在家的时候特别想要离开,现在竟然特别想家。

  • 离开后

    离开了以后 才明白,一直不舍得的 不是某些人 而是那些浮生里的过往 每个人都可以有不一样的未来 但谁也不能改变过去...

  • 离开后

    不少人对于关系的终结有很大误解,以前我以为只有男性迷信逆袭,后来发现女性也会有这个迷思。 关系真正的终结意味着,双...

  • 《离开后》

    10月25日离开工作岗位,必须做个半月板手术,休息一个多月,还未完全好(无法上下楼梯),还是觉得坚持回去上班吧。 ...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离开后》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bmxyh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