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跟姐姐视频,她说哥哥到她家住一晚,正好哥哥遇到姑姑家的堂哥,哥问姐要不要一起去吃饭,姐说不去了。
然后哥到姐家拿东西,到楼上后说堂哥在楼下,姐忍了忍也没有邀请堂哥上来。按照北方的习俗和我们家的习惯,一般都会热情好客,都到楼下了肯定要请上来坐一会,吃饭招待,而姐是我们家最大度和照顾他人的人。她已然觉得很不好意思,不邀请堂哥来家里。
结果哥下去后堂哥买了东西,然后两人又上来家里了,姐没有准备晚饭自己正在吃剩饭,结果就很尴尬,在这种尴尬的场景下,姐为他们沏了茶,也没有留他们在家吃饭,他们稍做了下就下去吃饭了。在她说到这里时明显感觉到了她的自责和担心,也担心两个哥哥觉得不受待见。
而我说“你肯定是已经非常精疲力尽了,不然怎么也会留他们吃饭,好好招待”,似乎这样的回应是出乎她的预料的,也正是这种理解和接纳,让从来都是坚强罩着我的霸气姐姐,眼睛红了,极力克制转移了话题。
没有什么比懂你、接纳你让你更强大,因为我们相信姐的为人,姐的品质。姐的反应还基于姐夫回到家后,姐跟姐夫说了,好客的姐夫嘴上没有责备,但是也未真正理解。在姐的印象里姐夫是最理解和宽容她的人,妹妹更多是不成熟的人,所以她想着我的第一回应是责备:都到门口了人家都来了怎么没带人家吃饭。
能触及你和激发你善意的一定是对你的理解和包容,而不是苛责和吹毛求疵,发现别人的优点永远是一门学问,理解是尊重的基础,尊重才能理解,如果你对他是质疑,你就很难尊重他,跟别提理解。
这让我想起有一次我跟妈妈的对话:我和现在的老公当时在谈恋爱,妈妈了解情况后劝我再考虑考虑,我有点生气,原因有很多,其中一个是我自己也没想好。我妈跟我说我们家闺女心善,如果比你好的你跟他分手能做到,不如你的你做不出来。
就这一句话说出了我的症结,眼泪止不住的往下掉。
这两天跟大学室友萍萍聊天,有一天她侄子拿着手机给我出谜底,后来让我出一个给他,出了两个简单的,他觉得太简单,于是想起来前两天朋友圈有人晒的孩子的数学题,就给他出了,他果然没答上来。我本来没有多想,后来萍萍跟我说:你不能给孩子出那么难的题了,他才上幼儿园。
我恍然大悟,这回挫伤孩子的信心,顿觉自己做的不好。同时视频时萍随口说了一句“chengcheng真腼腆,害羞呢”。第二天我儿子不跟姥姥视频,我问他为什么,他说“我腼腆”。听了以后特别心疼,我这么棒的儿子居然说自己不棒,我的心被狠狠的打了一拳。
对于孩子每一句话都要斟酌,孩子不应该由他人定义,尤其是那些愿意随意评价他人的人和因为自身缺陷而带领孩子缺陷的人。
中国的古话“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体会,或许年长者的智慧源于此吧。
阅历让人更有智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