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导读:
腿部专题安排:(点击蓝字超链接跳转)
〓腿部训练的8大益处〓腿部肌肉认识〓蹲类动作现状〓深蹲,没有绝对的标准〓深蹲的85类动作〓髋关节影响下的深蹲个体差异〓女生如何训练才能显的腿长〓深蹲常见的8大装备和3种心态〓深蹲时如何正确出杠和回杠〓深蹲时,上背部的动作细节〓深蹲时,下背部的动作细节(拱腰&弓腰)〓深蹲时,膝踝部的动作细节〓深蹲时,总是膝外翻怎么办〓深蹲时,膝盖响是怎么回事〓深蹲时的“屁股眨眼”〓深蹲时,到底要蹲多深〓深蹲时,蹲不下去的7个原因 〓深蹲时,膝盖到底能不能超过脚尖〓深蹲时,眼睛该往哪里看?〓深蹲时,怎么“蹲下去”?〓深蹲时,怎么“蹲起来”? 〓深蹲时,上半身过度前倾
深蹲时,呼吸方式和脚的重心等细节(今天)
之前这么多篇讲了深蹲的很多细节,今天来补充一下其他的细节
一、重心
1.人体的重心
人在自然站立时,身体的重心线贯穿脚心,人体也是靠全脚掌着地支撑来保持平衡的
自然站立状态下,无论是脚尖发力或者脚跟发力,都会重心失衡的
2.运动的重心
深蹲其实就是个“稳定的站姿”➟“蹲下去”➟“稳定的蹲姿”➟“蹲起来”➟“稳定的站姿”的循环
如果把深蹲过程中,杠杆和身体看做一个整体,那么整体的重心也应该在重心线上,运动过程也应沿着重心线上下移动
3.如何保证重心在脚心
深蹲过程中,杠铃要始终处于脚中心的正上方
上文讲过,如果把深蹲过程中的杠杆和身体看做一个整体,随着杠铃重量的增加,“系统重心”会更靠近杠铃
如果能保证杠铃在脚中心的正上方,那么就能保证中心在脚心
二、初学者的深蹲重心放脚跟
1.经验所得
这个其实是一个教学经验,在之前的诸多深蹲实际教学中,初学者之于深蹲,其实最难理解的是臀部后坐下蹲的感觉,而把深蹲时的重心放在脚跟,让整体的重心后移,可以更好地找到后链肌群的感觉
2.必要性
带学员训练时,发现绝大多数人由于久坐少动等工作生活习惯导致重心往往都是过于“偏前脚掌”的
同时,在学习阶段,很多学员并不了解深蹲时“蹲下去”的顺序,往往都是习惯性地先屈膝顺势往下蹲,熟悉“向下蹲”的人多,了解“向后蹲”的人特别少
所以,需要一点点的教学方法,方法之一就是让学员把注意力适当地转移到脚跟,有助于体验臀部后坐发力的感觉
3.适用范围
深蹲时,把重心放在脚跟,只适用于初级训练者体验臀部发力时,以及学习阶段的小重量深蹲
当找到了正确的感觉,学会了正确的动作后,并且增加负重后,动作的平衡和稳定,比“感觉”更重要,所以要调整重心至脚心,用全脚掌发力
4.警告
一直强调,要在动作学习的初始阶段就建立正确的发力模式,形成正确的肌肉记忆
所以,如果担心“重心放脚跟”会对之后的动作模式产生不良影响,那么就不要采用这种教学方法和体验方法,一开始就从标准的动作模式学起
三、瓦式呼吸法
1.做法
瓦式呼吸法其实就是一种憋气方法
深吸一口气,封闭声门,收缩腹部和胸部肌肉,使劲呼气但是不能让气跑出
其实有点像很想咳嗽,却只能使劲憋住不能让它咳出来的感觉
2.作用
瓦氏呼吸非常难受,它会让你的血压瞬间飙升,很快就会产生不适的感觉
但是在大重量训练中,瓦式呼吸法可以大幅度增加胸内压,辅助稳定脊柱,使上半身成为一个更强的刚性支撑体,为对抗极限重量提供必要条件
3.呼吸习惯培养
在进行最大负重练习之前,尽量地深吸一口气并屏住呼吸。在使用轻重量训练的时候,就要养成正确的呼吸习惯,这样当负重增加时,这种模式已经被很好地建立起来并成了你的一种习惯
与瓦式呼吸法可能导致的问题相比,它避免了很多的问题
四、动作频率
蹲下去的速度,可分4种并介绍下特性
1.慢速
缓缓下落,可以帮助找肌肉的发力感。找不到“缓缓”感觉的,可以想象一下老太太或者电脑小白敲键盘,应该会有所领悟
2.匀速
以均匀的速度下落,适合所有训练
3.快速
以较快的速度下落,但如果下落过快,会产生较大的回砸力
4.弹起
匀速下落至牵张点后弹起,举重用的很多
5.蹲起的速度
蹲起的速度则应尽量快,像火箭一样!但要注意不要弹震膝关节,造成膝关节超伸
五、动作组次
一般我们把正式组之前的深蹲都归为热身
比如今天要蹲200KGx5次/组x5组的极限,那么蹲200KG之前的深蹲,全都是热身,不应太累,70%以上的重量只做一个就好,为正式组节省体力
组次的话,健美训练通常组数在3组以上,多的有十几组,次数也6次~15次甚至更多。力量举则少一些,冲极限只有一组,做组可能3x3、3x5、5x5等等
六、休息
1.组间休息
为了缓解上一组的疲劳,健美训练在30秒~1分钟,力量举则3~10分钟。重量越大,组间休息时间要更长
具体每个训练方向应采取的训练负荷、速度、组次、组间休息、频率,详见《抗阻力训练的4个大方向》一文
2.日常休息
健美训练基础计划是胸、背、肩、手、腿,然后连休2天,一周一轮回。力量举基础的有一周蹲推拉各练一次
总的来说,一次充分的训练,胸要恢复5天,腿6天,腰7天,这是至少
还有其他的细节什么的,咱们以后具体遇到了再说~
【免责声明】本公众号发表的所有文章仅作为科普知识分享,不能取代专业的医疗建议,如有病患不适,请及时就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