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看着《恐龙特急克塞号》长大的我,从小就喜欢恐龙,所以对类似的书啦、电影啦、展览啦,都很感兴趣。
先来一张回忆杀。
《恐龙特急克塞号》剧照长大后某次去天津玩,又赶上露天的恐龙展,着实过了把眼瘾。
但看多了《侏罗纪公园》《恐龙》之类的电影,又觉得缺点儿什么似的,直到看了《博物馆奇妙夜》,才突然想到,如果能透过现象看本质,会不会更过瘾。
果然,有个博物馆的“骨头展”让我惊喜不已。
02
相信很多小朋友和我一样,也喜欢看大恐龙,或者对它的骨架很感兴趣吧?
今天想推荐的是一本有趣的绘本《骨头之书》,虽然它讲的不是恐龙的骨架,但相信小朋友们一定会喜欢。
谁的骨头最大?谁的骨头最多?谁的骨头最重?谁的骨头最尖?……
看完这本书,就能了解“动物骨头的10项世界纪录”。
它适合平铺,纸质比较光滑,比较厚,它还有个极特殊的地方,后边会提到。
这本书很适合家长和小朋友一起阅读,它是这么玩的。举个例子,如下图——
对于识字不多的小朋友来说,家长可以让孩子看着右页的图,然后由家长来念出左页的文字,并诱导孩子进行头脑风暴,猜猜这是什么动物。
这本书的特点就是文字部分采用第一人称来叙述,而且中间穿插很多具体的数字,并且还会和小朋友们自身的情况相结合,非常适合锻炼孩子的思维。
让我们一起看看这段文案:“亲爱的小朋友,你出生时,身体里有300块骨头。而我出生时,身体里有超过1000块的骨头……你摸摸自己背部中间的位置,看能摸到那些坚硬的突起吗?”
如果家长能用绘声绘色的阅读方式来念,相信孩子的代入感会更强。
如果孩子比较小,对数字不太敏感,他也许会想,哦原来我有300块骨头,这个动物有1000块,一定很大。
然后,家长可以诱导孩子伸出小手去努力摸摸自己的后背,或者让他来摸摸你的脊椎。这是很有趣的互动时刻。
然后再看左下角的线索提示,它给出了一些关键词,比如说“吃老鼠”“长长的身体”“从头到脚紧紧缠住”“鳞状的皮肤”“产卵”“雨林”“蜿蜒”等。
如果你的孩子平常爱看书,知识储备量比较大的话,相信到这个阶段已经猜出这是什么动物了;当然如果他太小,没有这么多积累的话,也不用着急。
我们一起来看右页。
这一页有更进一步的提示,以及动物整体的骨头图。可以让孩子多观察一会儿,多消化一下这页的知识点。
接下来,无论小朋友猜出与否,我们都可以直接翻开下一页揭晓答案啦。
可以看出配色很令人惊艳对不对。图里还有一只老鼠,与网纹蟒对峙着,这可是一场生与死的对决啊。很生动。
这本书的另一个特点就是,动物们的名称都很具体,不像有些童书那样,就是很抽象地介绍这是大象、这是蟒蛇、这是蝙蝠。
在这部分文字中,用了象声词“嘶嘶”,还很形象地描写了“通过扭动长长的脊柱上的脊椎,来带动身体从一处移动到另一处”,使孩子对网纹蟒的印象更具体化。
那么,到了这里,其中一种动物就介绍完了。
可见,这本书是以提出问题、提示线索、动物猜谜、知识解析以及巧妙的互动形式,来引发孩子的探究之心。
03
另外一个值得一提的特点是:小朋友们可以亲手触摸到这10种创纪录的动物的骨骼(采用磨砂UV工艺)。如下图——
猛一看,这本书的图可能和其他绘本没什么不同,色彩艳丽、大胆,但它的玄机在这里。
看看上面这幅拼图的下边那张,是不是能清晰地看到这只动物的骨骼?
你可以和孩子一起摸一摸凸起的部分,有种沙沙的、粗糙的触感。
毕竟,什么东西小孩子都爱摸一摸,这可是第一手资料呢。
而且这种触摸好像还能上瘾,我摸着网纹蟒身上的条纹一直停不下来。
如果想进阶一下科普知识,在书的最后一页还提供了专业的术语表,讲解了什么叫骨骼、脊髓、头盖骨、下颌骨、胸腔、脊椎等等。
但要说这本书十全十美,也不是,因为毕竟它的作者是老外,举的一些例子都是歪果仁那一套,可能我们的小朋友有时会糊涂。
比如说,“24000盆像豆豆软糖般大小的鱼”“39个麦片盒连成一排的长度”“比2台铲车还重”之类的,就需要家长们把铲车这种可能离我们很远的东西,换成适合我们小朋友理解的东西。
总之,推荐你和孩子一起来玩这本《骨头之书》,因为它比其他普通绘本更胜一筹,值得小朋友拥有一本。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