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空心思,细读好书

作者: 渐行渐知 | 来源:发表于2019-01-02 19:15 被阅读435次

    《菜根谭》的智慧(十三)

    《菜根谭》有语,心地干净,方可读书学古。不然,见一善行窃以为济私,闻一善言假以覆短,是又藉寇兵而赍盗粮矣。

    此句译为:心中有一方净土,能够做到纯洁无瑕的人,才能够研读诗书,学习圣贤的美德。如果不是这样的话,看见一个好的行为就偷偷地用来满足自己的私欲,听到一句好的话就借以掩盖自己的缺点,这种行为便成了向敌人资助武器和向盗贼赠送粮食了。

    放空心思,细读好书

    从小老师就教导我们要好好读书,因为书里面有黄金屋、千钟粟、颜如玉。曾经真的认为只要好好读书便能拥有一切,如今许多年华过去,我们仅在书中看到过这些文字,但从未见过真实存在。书中既然没有这些存在,那么读书的目的与意义该是什么呢?

    记得最近抖音上有一组挺火的专题,大致意思是,在雄浑壮观的自然景色前面,作者心向往之,欲吟诗以和,却感叹自己不会作诗。其实,即使我们读了很多书,也未必能如李白、杜甫一般,真的成仙成圣,写出脍炙人口的佳作来,但至少,登上泰山之巅能够感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偶遇大漠夕阳能够记起“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来至黄河岸边能够看到“收来一曲水,放出半天云”。

    我想,读书的目的就是使我们能够看到更多的可能,而其意义便在于通过努力使可能变成现实。

    放空心思,细读好书

    培根说,读书使人充实,讨论使人机智,笔记使人准确,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

    贾平凹说,好读书必有读书的好,譬如能识天地之大,能晓人生之难,有自知之明,有预料之先,不为苦而悲,不受宠而欢,寂寞时不寂寞,孤单时不孤单,所以绝权欲,弃浮华,潇洒达观,于嚣烦尘世而自尊自重自强自立不卑不畏不俗不谄。

    乔治马丁曾说过,读书可以经历一千种人生,不读书的人只能活一次。

    因此,读书便是对一个人无微不至的雕刻与塑造。唯有经过读书的艰难历程,去发现这个世界的无限可能,才能发生真正地认知求索。从这个角度来看,所有成功人士的成功第一步,都是在读书或实践的过程中发现了这样或那样的可能性,继而不断求索验证,直至成功,相比较而言,读书无疑更加便捷、系统和有效。

    这样的例子太多太多。比如毛主席一生酷爱读书,因而在《共产党宣言》中看到了中国还有走另一条道路的可能,一辈子革命到底,便有了现在的中国。我想这一个例子就足够使我们了解读书的目的和意义了。

    放空心思,细读好书

    当然,书是人生的挚友,但并非所有人都能了解这位朋友。就如同上学时候,除去课本必须购买,我们买的最多的恐怕是某老师的压题讲座、某著名学校的真题资料,被传的神乎其神,究竟起到多大作用也未可知。因为是公认的捷径,反倒比课本更受欢迎。于是,渐渐我们都染上了这样的毛病,读书就是为了考试、为了用。因而就出现了太多像“王明”一样的人,张嘴头头是道、引经据典,实际是个假把式、中看不中用。

    曾国藩说过,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有志,则断不甘为下流,有识,则知学问无尽,不敢以一得自足;如河伯之观海,如井蛙之窥天,皆无见识也,有恒,则断无不成之事,此三者缺一不可。

    我们现在读书的问题出在哪里?曾文正在百余年前就已经给出答案,无志,为读书而读书,成了个杂货铺,尽是关怀些漂亮文字、奇技淫巧、八卦新闻;无识,不去追根溯源深入思考,满足于浅尝则止、夸夸其谈、吸人眼球;无恒,把读书当做装点门面,专挑些时尚读物、经典语录、速成大全。如此,读书本来可作为认识世界的一扇窗,却被自己装了窗帘,遮得密不透光。

    《道德经》有一段话,凿 户 牖 以 为 室 , 当 其 无 , 有 室 之 用 。故 有 之 以 为 利 , 无 之 以 为 用 。读书也当如此,须把心思放空、仔细钻研、认真思索、细细回味,将书中点滴墨影汇聚成文思泉涌,才是真的有用。

    陶渊明写过一篇著名的《饮酒》诗,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读书非要读到这般境界,才是真的读书!

    书籍是人类最为宝贵的精神资产。愿我们在奔跑追逐的道路上,能够真诚、谦虚、庄重地对待书籍,将其中每一点思想之光、智慧之语、灵魂之声,真正化作成长进步的阶梯。

    放空心思,细读好书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放空心思,细读好书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bnktr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