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对就医怀有恐惧,每有身体不适,先是拖着不看,然后自己会根据身体症状,在网上查找相关资料,边查边盘算是不是需要去医院,如果症状持续,还会到附近的药店拿些非处方药,等到不得不去医院了,便开始精神紧张心里打鼓,还会无端怀疑和恐惧,生怕自己身患不治之症,进而辗转反侧,难以入眠,就诊时还常常需要家人陪着一同前往。
事实证明,这样做的结果,一则擅自用药效果不好,二则一再拖延会耽搁最佳的就医时间,三是随着症状持续导致自己心理负担加重,四是把自己的焦虑投射给了家人。
怎么办呢?将身体问题纳入生活范畴,正常对待,需要去医院也别拖着,能自己解决就不麻烦别人。
女性更年期前后,内分泌处于调整状态,身体也会发出各种不适的信号,时轻时重,时好时坏。这时候,除了自己多学习更年期保健知识,也要多和同龄人交流,分享经验教训也获得心理认同。人吃五谷杂粮,哪有不得病的,看看身边的同龄人,也都有大病小病的,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吧。这样一观察一比较,心里就平衡多了,心理负担也随之减轻了不少。
就医心理也要调整。怕进医院,除了不喜欢医院处处人满为患人人紧张焦虑的环境,更有来自对疾病本身的恐惧。怕见医生,是不想看医生的冷脸,还要陪着小心,不敢多问病情。但是怕也没有用,就把就医当成生活的一部分,学着以平常的心态进出医院。人满为患,自己也是其中的一员。再将自己抽身出来,旁观者清,不妨将医院作为观察人性的场所,观察他人也反观自己,这样一来,消除反感也减轻恐惧,说不定还会有所收获。最最重要的是就医时心态平和,遇到态度热情和态度冷漠的大夫都要说声谢谢,体谅他们的辛苦,试着和他们交流,必要时也要有保障自己合理诉求的勇气。
道理想明白了之后,再到医院就不显得那么焦虑不安了。虽然还是有些拖延,但比以前更加重视自己的健康,在加强锻炼的同时,学会捕捉身体发出的信号,需要就诊就果断找大夫,学着网上预约挂号,独自前往医院取号候诊,候诊的时候把和大夫交流的内容反复的想一想,做到不慌不忙沉着冷静。
有了几次三甲医院就诊的经历,对医院和大夫的认识已经开始转变。医院是最接近天堂和地狱的场所,生死相连福祸相依,在这场博弈中,胜负常常难以预料。不管有无病痛,不管是医生还是患者,对生命之花心存敬畏和悲悯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