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到大我们大部分都被 “别人家的XX” 这句话说教过。小时候看到别人同样是玩,依然能取得比自己好太多的成绩。为此常常苦恼。
为什么我们会比别人差
同样的教育同样的老师,为什么别人做的比自己好呢?心理学家Ericsson(安德斯·艾利克森博士)的研究发现:决定伟大水平和一般水平的关键因素,既不是天赋,也不是经验,而是『刻意练习』的程度。
美国人NoelTichy提出的理论,认知世界三个区:舒适区、学习区、恐慌区。图里的3个区可以表示为你想学习的事物的等级:
认知世界三个区最里面一圈,“舒适区”,对于你来说是没有学习难度的知识或者习以为常的事务,自己可以处于舒适心理状态。
中间一圈,“学习区”,对自己来说有一定挑战,因而感到不适,但是不至于太难受。
最外面一圈,“恐慌区”,超出自己能力范围太多的事务或知识,心理感觉会严重不适,可能导致崩溃以致放弃学习。
正因为我们一直呆在舒适区。在舒适区中,我们往往觉察不到任何压力,并且没有强烈的改变欲望,忽视环境的变化,放松对自己的要求,每天应付式的态度对待学习。从而被远远的甩在生后。
那么有人就会问了,为什么我每天也很努力,每天也有恐慌感,就是效果都不好呢?聊到这这里《刻意练习》这本书里就可以找到答案。
书中总结做到四个重点就可以达到一种很好的学习状态:
1、定义明确的目标。
在我们做某件事或者学习什么技能的时候,首先要确定一个明确的目标。比如学习绘画、钢琴、舞蹈等领域取得一定的成就。
在确定目标后就是去做大量的有目的的练习。练习有“天真练习”和“有目的的练习”。天真练习就是练习的时候,到底是对是错。没有有意识的去纠正。
有目的的练习是我在练习的时候不是不做任何思考,而是在达到某一目之前做有意义的练习。在练习的过程进行监督,发现偏离后立即修正练习方法。每次总结练习之后遇到的困难和突破,从而形成循序渐进的学习进度。
2、集中注意力。
第二点集中注意力也是很重要的一点。在互联网发达的时代,我们已经习惯接受各式各样的信息碎片,这让我们在学习过程中很容易被打断。所以学习的时候要尽量处在一个不会被打扰的环境。这是一个痛苦的过程,刚开始的时候很难坚持下去。这个过程我们需要努力的去发现学习的乐趣,得到良好的学习反馈,慢慢适应这专注样的环境。
3、反馈的重要性。
练习为的就是提高某个领域的水平或者技能,是让自己变得更加优秀的,这种练习是不可缺少的,也必须有反馈的信息。每次练习节省,我们要评估练习的好坏。怎么保持好的练习,分析不好的练习出现的原因并且改进练习方法。只有不停的在练习中得到反馈,才能知道距离最终目标还有多远。我们不局限于自己寻找反馈,也可以在别人哪里的到反馈。在练习——反馈——改进——练习中不断的提高自己。
4、走出舒适区。
走出舒适区,意味着我们要去做一些让你感到不太舒服的事情。在舒适区待久了就会发现,自己变得特别享受。做什么事都很难坚持下来。如果你在现在的环境中,完成什么任务或者工作已经不用去怎么思考或者努力,已经到了随心所欲的状态,只是在重负旧的东西。正是因为这样进步也就无从谈起。就如拧螺丝一样,拧一颗螺丝,和拧一千颗螺丝所认知到的东西是一样的。舒适区是挺舒服,也决定了我们所处的高度,所以普通人和成功者两者区分开来说明付出和成功是等价的。
在每一个领域或者专业中想要成功必然少不了大量的练习。我们经常会看到《30天学会XX》《七天XX入门到精通》表明了我们浮躁和焦虑的心态。网上流行这样一句话“成功的人不可怕,可怕的是成功的人比你还努力”。想一想自己现在的状态,重点项目无法参与,升职加薪轮不到自己。是否是因为在舒适区里面呆的太久了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