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西禅子(宋超)
2017.1.6 | 日修总结记录
上午团队针对项目推进讨论,讨论到最后却意外地触及到了战略层面的纠结。一个多小时所有人在战略层面反复论证,最终还没有答案,过程却相当有助益。
创业公司最大的优势,就是很多同事都可以参与到顶层设计的讨论中。而创业公司的核心动力,也是扁平式的公司决策机制。
创业公司的方向不能是一个人拍脑袋定下来的,而是公司的十多个奠基人共同在摸索中逐渐梳理清楚的。
而今天大家面临的最大纠结,是做减法,即要不要做一个战略上没想清楚、看起来却挺有意思、但也有机会成本的事情。
「可以」做的事情有很多,「应该」做的事情却很有限。
北辰青年还是公益组织的时候,我们比现在更加「贪心」。组织没有盈利压力,组织成员绝大多数都是免薪志愿者。所以组织增加一个板块或减少一个板块,不会影响到盈利与否,也不会涉及到人力成本增加,于是全凭心情和喜好。
巅峰的时候,我们一个小小的公益组织,当时旗下有七八个独立板块。
2015年开始我们做了坚决的一次减法行动,把所有的板块删除,统一成唯一的品牌行动。聚焦之后,发力快准狠,效果出色。
商业比公益更有压力,反而倒逼我们更加审慎、高效率。
商业本身听起来似乎是贪婪的,却帮助我们规避在组织运作中遇到的「贪婪」。
这种贪婪还挺常见,任何一个组织,围绕着自己的宏大使命和愿景,可以做的事情很多,甚至大多数是可以即刻启动的。
企业本来就是一群人野心(ambition)的集结,拥有驱动力的人,自然希望不断实现更多(more)。有贪婪的本能诉求是好事,需要做的是用理性审视这份贪婪。
不过实现更多不一定是要做更多的事,也可以是在一件事上挖得更深。
More的定义可以是deeper,也可以是wider。
同时,「可以做」≠「应该做」,后者的考虑因素更加复杂。而最关键的,是机构在当下的行动战术方案,应该聚焦何处。
在组织中,做减法比做加法还要痛苦。
难受的往往不是想做什么做不出来,难受的是明明很想做、理性思考以后还是决定砍掉不做。
今天的思考还没有结束,不过我们在贪婪面前的反应已经说明:我们成长了不少。
继续前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