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文/喜悦
![](https://img.haomeiwen.com/i5170527/c08c6375d337ef9a.jpg)
我们有各种各样的欲求,有时候会觉得那不是欲求,因为我们已经把那个责任转换到外物上。
在关系里我们陷入沮丧,会觉得这是别人做的不好,会觉得自己很无力,好像没办法搞定眼前的局面。
沮丧与无力,是欲求的另一面。有欲求的地方,才会有无力感,有欲求的地方才会有沮丧感和挫败感。
到那个欲求隐藏的很深,而且它还是有伪装的,有许多条件在那里证明自己的“要求”是正确的——那变成我们的一个执念。
执念,意味着对一个想法,一个说法,一个认同的执着不断。
所以它变得根深蒂固,这种无意识的认同让自我无法清晰,无法抽离——哇哦,此刻,我被执念带走了。
它正在“俘虏”我,它正在强迫我这样思维。而那个正是当下的发生。
那个欲求是隐蔽的,就像特种部队里的士兵,它们经过精密且长久的训练,你很难看出它的破绽。
而“觉知”一样需要经过训练,透过眼前的发生,透过自己能量的变化,自己对自己这个存在保持觉知,并对内在发生的一切有深入的了解,生命就开始透亮。
相信自己原本具足,是一个整体——“我”缺什么呢?如果体验过那样的完整性,对于如何制造出那个“缺”,会非常清晰。
是的,“欲求”带来残缺,带来缺憾,带来不完整。而欲求又发生的特别隐蔽。
一个人无所事事的时候,听到某人说话的时候,看到一个场景的时候……那个欲求都有可能浮现出来。
有时候是直接的欲求,而有一些时候,它是以失望、失落、沮丧、挫败……这种低落 情绪而呈现的。
凡是以这种低落情绪呈现出来的状况,多包涵着对他人的,或者对自己的谴责。
是他人做的不好,是自己窝囊没用,这些都是欲求的外衣,是内在某种未被满足的信念表达出来的信息。
没有一个自我否定的人,是无欲无求的。恰恰是欲求太大,而欲求未被满足与实现,跌落进入另外一个极端。
当我们说:“拯救自己的是自己”时,就是透过对自己内在发生的了解——那个刹那间,内在某些欲求消失了,某些信念解散了,云雾开始消散,痛苦就此终结了。
欲求,没办法透过欲求被满足而终结。当欲求被满足的时候,新的欲求就又开始了,这是它的运作方式。
所以你知道欲求会给自己带来痛苦,但却终结不了它,因为那个了解没有发生。
多数情况下,不是无休止地满足自己的欲求,就是打压它的存在。
只有当了解发生的时候,对内在“欲求”这个现象的了解发生的时候,你才可能小心翼翼地对待它。
了解它,就是在了解自己生命能量的波动与变化,了解生命形态,以及自己的性命特征,在这个了解里,许多执念被解散,许多根深蒂固的信念被动摇。
内在的开阔开始呈现……
——#内在探索#回归自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