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河中石兽》

作者: 北方有陶 | 来源:发表于2021-07-24 00:00 被阅读0次

原文: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约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耙,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信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21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译文:沧州南部的一座寺院靠近河边,寺院外门倒塌在河中,(门前的)两只石兽一起沉入了河中。过了十多年,僧人募集钱款重修寺院,在河中寻找二只石兽,最终没人找到。(人们)认为它们顺流而下了,于是划着几只小船,拖着铁钯,(往下游)找了十多里,没找到它们的踪迹。

一位学者在寺院里设立学馆讲学,听了这件事笑着说:“你们这些人不能推究事物的道理,这(石兽)不是木片,怎么能被洪水带走呢?石头坚硬沉重,河沙又松又轻,石兽埋没在沙里,越沉越深罢了。顺流而下寻找它们,不是错乱了吗?”大家信服地认为这话是相当精确的言论。

一个老河兵听了这话,也笑着说:“凡是落入水中的石头,应当从上游寻找它们。因为石头坚硬沉重,河沙又松又轻,水不能冲走石头,但水流的反冲力,一定会将石头底下迎着水流的地方冲刷成坑洞,(石头下的沙坑)越冲越深,冲到石头(底面)一半时,石头一定会栽倒在坑洞里。

照这样再次冲刷时候,石头又会再次翻转。不停地翻转,于是(石头)反而逆流而上了。到下游寻找石头,固然荒唐;在原地寻找它们,不是更荒唐吗?”人们依照他的话去做,果然在上游几里开外找到了(石兽)。那么天下的事,只了解其一,不了解其二的情况太多了,怎么能只根据某个道理就主观判断呢?

相关文章

  • 读《河中石兽》

    原文: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约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

  • 拆读《河中石兽》

    RIA=阅读原文+重述原文+A1(联系经验)+A2(规划运用) 阅读原文 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

  • 《河中石兽》

    今日学了文言文《河中石兽》一文,改写了一下: 清代学者纪晓岚,《阅微草堂笔记》传。 狐鬼怪谈一件件,奇闻...

  • 河中石兽

    河中石兽,沉沦黄沙。逆流而上,凡俗惊诧。

  • 河中石兽

    今日翻阅儿子的教辅材料,初见《河中石兽》一文,无意细看,后见作者简介是清代纪昀(yun)的文章,对,就是大名鼎鼎的...

  • 河中石兽

    《河中石兽》选自纪昀的《阅微草堂笔记》主要讲述各种狐鬼怪谈、奇闻异事,河中石兽讲得就是僧人寻找跌入河中的石兽的故事...

  • 河中石兽

    (一)纪晓岚在《阅微草堂笔记》中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某土地庙前石兽因河岸崩塌掉入河中,十多年后重修山门,寻找石兽,...

  • 河中石兽

    教学目标: 1.积累文言词汇,理解课文内容。 2.理解“实践出真知”的道理,培养科学精神。 过程: 导课, 1.齐...

  • 河中石兽(二)

    原因在于,石兽落水后对水流形成阻力,使周围水速变得更快,冲刷能力更强,其迎水流一侧的泥沙逐渐被水冲走,成为空穴。久...

  • 《河中石兽》教学反思

    今天上《河中石兽》,我在解决了预习之后从标题开始进入文本,问孩子标题告诉了我们什么信息?引出“河中石兽”的故事,孩...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河中石兽》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bnrmm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