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11527431/130e6666ac79d347.jpg)
忙里偷闲,带上孩子们去电影院看了《银河补习班》。妹妹很感慨地说:“这是一部很有意义的电影,如果没有来看真的可惜了。”我们都被电影的情节感动得几度落泪。
主角马皓文因设计的桥梁倒塌,被人陷害而入狱,让他遗憾地错过了儿子七年的成长时光。等他出狱后,发现儿子成了一个别人眼中的问题小孩,逃课,看小说,成绩倒数。无视老师的批评,对什么都摆出一副不羁、无所谓的态度,学校准备开除他儿子的学籍。
他不满意教导主任对他儿子的处分,为了激励儿子,跟教导主任打赌期末成绩能考年级前十,为儿子争取不被开除的机会。
老师不看好他儿子,前妻也说儿子笨,无法改变,但他给予儿子信任,他永远相信他的儿子是最聪明的。
他给予儿子陪伴和爱,和孩子打成一片,天天送儿子上学。为了给儿子买一台梦寐以求的电脑,去工地干活,甚至卖血。这疯狂的举动,在我们看来近乎溺爱,可在他看来,这就是满满的父爱。
他教会儿子独立思考的能力和面对困难的勇气。在儿子被洪水困住时,在儿子在太空遇险时,这种能力和勇气让儿子死里逃生。
他因为情绪不好而怒吼儿子,过后能真诚地跟儿子道歉:“爸爸是第一次当爸爸,也会犯错”求得儿子的谅解。
儿子喜欢航天飞机,他可以有背常规,带儿子逃课,为的是去看一次航展,让儿子找到梦想并为梦想的实现而努力。
他说他是一个骄傲的人,可再骄傲,也没有在儿子面前摆出家长高高在上的姿态。当儿子写下“爸爸,我也要像你一样不认输”时,一个七尺男儿,在洗脸的时候,躲在毛巾里偷偷哭泣。
一个父亲,用自己深深的爱和暖暖的陪伴,带着孩子感知这个世界的真和美。让孩子坚持自己的梦想,自由地成长,长成他自己的模样。
一边看影片一边反思,如果换成我,会如何对待孩子呢?我做不到那么理想。
平日里,一看到孩子有什么没做好,就会叨叨个不停,总认为提醒多几次,孩子就能变成自己理想中的样子,然而,越是碎碎念,孩子更想抵抗。
有多少次都是因为自己的叨念扰乱了孩子自己的节奏,又有多少次用“为了你好的”借口把孩子当成发泄的出口,指责孩子这样不行那样不好。
殊不知,嘴边总挂着的“为你好”却成了孩子最重的负累。
操碎心的老母亲,反而最不落好。一次姐姐的磨蹭又把我最后一点耐心磨没了,我大声吼了她,她反而更慢了。过后孩子跟我说:你越说我慢我就会越慢,你不说,我自然有自己的节奏。
想想也是,我吼了,也不见她动作快一点,我不吼,她也从来没让自己上学迟到过。顺应孩子的成长,让孩子有自己的节奏,也是尊重孩子的一种方式吧。
有一次,妹妹数学没考好,我一脸失望,对着孩子细数自己的付出,不是大声责骂,只是细细地说。孩子同情似地拉拉我的衣角,跟我说了声对不起,顿时,好心疼孩子。她有什么错?考差了是她自己的事情,为什么要向我道歉?
其实,对孩子所有的付出都是父母甘心情愿的,而我却以这种疼爱孩子的甘心情愿来绑架孩子,让孩子有亏欠感,这和正确的亲子教育背道而驰。之后,我总会告诫自己,一定不能头脑发热,随便埋怨。
汪培珽在《喂故事书长大的孩子》里说道:
很多时候不是孩子需要上课,而是父母需要。父母对孩子的未来感到不安,于是让孩子去多上些课,好抚平自己的那一种不安全感。
这话一点不假,这个暑假,孩子的假期给补习霸占得满满的,早起晚睡。家长认为,在目前教育体制的大环境下,孩子不补习,就考不上好的学校,考所谓的名校,就一定要学会奥数;一定要懂得四书五经,四大名著,四大发明;一定要熟悉新概念英语。这些,学校是没有系统教学的。
孩子没有自由的时间,学得很辛苦,我也全程陪伴,钱包缩水也很厉害。即使这样,还不断地自我安慰,孩子现在不吃读书的苦,以后就要吃人生的苦。
可是……可是……想成为电影里的理想家长,只能在电影院那一刻是由衷地想的。出了电影院,就不断地感慨,那是别人家的孩子悟性好,所以能修成正果。
哈哈……不自觉地,又偏离了亲子教育正确的轨道,继续成为学习道路上的苦行僧,即使觉得累,也要在补习这条路走下去,并且认为这是一条康庄大道,越走,人生的路越宽阔。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