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六八、大汗出,热不去,四肢痛而拘急,又下利,厥逆而恶寒者,“四逆汤”主之。
“大汗出,热不去”,如果没有别的症状,便是标准的白虎汤证。现在看似热证,还“四肢痛而拘急”,四肢痛还抽筋,还下利,代表外面热里面寒。
热有两种:一种是病的热,一种是身体的热(阳往外走),二者看起来相似。病人又流汗又下利,阳在往外走,津液又伤到了,赶快下手,用四逆汤,把里阳壮回来。为什么叫“四逆汤”?手足冷到肘膝,光手足冷不必开四逆汤。
四逆汤里面用干姜和生附,很危险的时候,可以炮附生附并用,生附可以壮心阳,炮附使关节打通,同时有壮肾阳之功。
三六九、大汗,若大下利而厥冷者,“ 四逆汤”主之。
汗和津液就是中医讲的阴,大汗出的时候就是亡阳了。阴就是人的体能营养液,若大下利而厥冷者,下利很多, 食物没有了,就是血的源头没有了,就是亡阴了,阴没了阳也没了,就是四逆汤主之。所以在伤寒表证的时候,汗出不止是桂枝汤加附子,用炮附收表阳。
四逆汤三七〇、病人手足厥冷,脉乍紧者,邪结在胸中,心下满而烦,饥不能食者,病在胸中,当须吐之,直用“瓜蒂散”。
什么叫乍紧? 有的时候紧,有的时候不紧,病人手足厥冷,病人手脚冰冷的时候,摸到脉应该是微细的,代表虚掉了,结果脉变得乍紧,一下子紧,一下子不紧,代表邪结在胸中,有东西梗到了,食物吞不下去,看气色便知:声音洪大,气色好,用吐法。瓜蒂买不到,吐方很多:手按关元穴想“我要吐我要吐”,或用肥皂水,或用手扣等等。
要确定有东西,才可釆吐法。如果是虚证,胃里没东西也会烦,但虚烦的脉不会紧。这一条辨是从脉证来知道胸中有实。
三七一、“伤寒”,厥而心下悸者,宜先治水,当服“茯苓甘草汤”,却治其厥,不尔,水渍入胃,必作利也。
这一条辨定立原则:如果病人有心下悸同时有厥阴证里寒,先治心下悸再治其它。
伤寒本来就是肠胃功能缓掉了,手脚冰冷就是进入厥阴证,还有“心下悸”,代表胃已经没有吸收的功能了,胃不能吸收水份,这时候水跑到胃里面,水停在中间就会有动悸,就是水饮很多,所以像肌肉跳动、眼皮跳就是有水饮,都是真武汤证,即水逆行离开血了,遇到这种情形的时候,要先治水。
治中焦的水,最好的药就是茯苓,下焦的水用猪苓,上焦的水就用半夏,胸腔里面用十枣汤,现在水在胃里面,所以用茯苓甘草汤,加甘草让药停在胃里面,真正的主药是茯苓,所以茯苓二,甘草一。
吃了茯苓甘草汤,水排掉了后,再治手脚冰冷。来不及治水的话,水跑到胃里面,这胃要把它当成肠,就会变成下利。小肠是火,水火不容,这水下去就水火未济,大便出来全部都是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