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山夜话(2024.4.8)
工作室组织学习和讨论“单元整体教学”,在阅读和聆听中个人关于这个主题的思考和认识,也不断被启发和深化。
其一:不是什么,而是什么?
现行教材从课时到单元,遵循不同单位,将学科知识以螺旋上升的方式呈现给学生。在编写中已然体现单元整体。因此,单元整体教学,并不意味必须要将教材当中内容重新整合,形成新的单位,再予以教学。而是,提醒老师要依据学生学情,在课时教学的时候,能够瞻前顾后,能够横贯联系,在教学当中体现单元意识。从这个角度出发,单元整体教学,更落在用教材教的过程当中。
其二:怎么落在过程当中?
基于前面的理解,教师如何改变观念,能够将单元整体教学落实在用教材教的过程中呢?
工作室第一次线下主题研讨,贲特指出,教师需树立整体教学的思想,以实现单元整体教学。很受启发。
以当天工作室活动观摩到的《分数的意义》的教学为例,用一个图形、一条线段等等代表一个整体,再把这个整体用1表示,然后这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就是分数单位,有多少份构成这个分数。通过一个关于不同类型数的填空,先组织学生应用已有的数的知识,再组织学生质疑和讨论,深化对分数的认识,揭示出分数既可以表示数量,也可以表示关系,而表示的数量,其实也是一种关系,以引导学生经历分数意义的深度认识的过程。
这种设计不拘囿于教材当中的某一个课时,而是根据学生学情,借助大问题,给学生提供勾连前后知识思考探究、把握本质的机会。因为教师整体教学的思想,生成了给学生留有较大空间的设计,从而让学生可以围绕一个问题,而串联起一个主题下面不同课时的内容。教师的整体教学思想在前,学生的单元整体学习在后。教师理念的转变和落地是因,学生的单元整体学习是果。
再比如,关于数的认识,对教材当中《万以内数的认识》各个课时的例题以及习题进行梳理之后,会发现无论例题,还是习题,在呈现时,差异很小。但是,学生学习前以及学习中,还有学习后所呈现出来的情况也各不相同,这就需要对教材当中每个课时例题和习题认真研读,在对比分析之后,确定各自教学的重难点,并在教学当中体现差异性,实现每个课时的教学都不可替代,使其成为一个彼此互补,相得益彰的单位,也就是,正在讨论的学习单位。
从这个角度出发,单元整体教学,不仅要做加法,还要做减法。做什么样的减法?去掉重复的讲解,去掉重复的练习,找到差异,生成结构,形成网络。看似相同的例题和习题,具体怎么组织学生练习,以通过练习达成素养养成和提升的目的?需要有整体教学的思想。唯有把它们看做一个整体,才能看到彼此相通及时规避重复,才能看到彼此不同及时沟通把握本质,使数量的增加最终趋向质量的增值。
一个问题,想着想着更加清晰,想着想着更加明白,所以,一定要持续思考。
----2024年4月8日,写于桂山脚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