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是因为这次捐款,我们知道了小杰家里的情况,他爸妈离婚了,妈妈不知道去了哪里,爸爸常年在外地工作,他和奶奶生活在一起。家里比较困难,尤其是在他被烫伤后,医院的治疗费、营养费等给家里带来了不小的负担。
小孩子,大家都是翘首盼望着六一儿童节的。

那一天,全校的师生搬着板凳在操场的主席台前集合,我们观看、表演了节目,最后的一项是捐赠仪式。
常老师向小杰捐款,他们抱着一块长一米、高半米左右的牌(上面写着“某某向某某捐款多少多少钱”)与校长等人合影留念(大概是这个情况,记忆有些模糊了)。
后来在电视里面,我看到这是一种比较流行的仪式,感慨:常老师很是走在时代潮流的前端。后来有很多演员、名人,像常老师一样,进行捐赠。哦,相似的还有一点,当时捐赠拍照的,有几位电视台的记者们,我记得他们的照相机个头比较大,看着就很专业。

第二天,如常上课。我感觉到了一些不同,来自小杰,也来自于我自己。
我想要向小杰说些什么,但是说什么呢?
我想要宽慰他:别放在心上,我们看你,还是和以前一样——可是这么说,真的合适吗?后来我知道了,这叫“此地无银三百两”的“粉饰”。幸亏我当时没有说出口。
我想要说:你爸妈离婚了,你别太在意,你还是可以开开心心的:可是这样的劝说有意义吗?能起到多大的作用?他真的能开心起来吗?
我想说:我爸妈虽然没离婚,但是他们每次吵架,我都很担心、也很害怕:可是,“你”爸妈毕竟没有离婚啊……
我想说:我不赞同常老师的做法:有用吗?人家做都已经做了,还当着全校师生的面做了——“你”赞不赞同,有什么用?“你”,算老几?
最终,我,什么都没说。没有说一句话;一个字,都没有说。
下课,我们大抵还是如常般聊天的。只是,我淡然又率性地东拉西扯,小心地回避着捐赠~他家里的话题:就像避开他的烫伤。看到小杰慢慢地开始说话了,笑出来了,我心里也安稳了一些。
其实,他的情绪低落不低落,和我有什么关系呢?我又没有做错什么。我为什么感觉理亏?我为什么小心翼翼?是啊,我不知道我为什么在意,我在意的又是什么。

让人记忆深刻的,是内心的感受
自己的感受。
对面的人/事,给自己的感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