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程小莹《张文宏医生》:焦虑、常识与职业精神|王春林

程小莹《张文宏医生》:焦虑、常识与职业精神|王春林

作者: 黄青海 | 来源:发表于2022-02-03 14:08 被阅读0次

    焦虑、常识与职业精神

    ——评程小莹长篇非虚构《张文宏医生》

    王春林

    本文原载《文汇报》

    如果说整个人类在2020年与新冠病毒的猝然相逢是一场毫无征兆的“遭遇战”,那么,程小莹的长篇非虚构文学作品《张文宏医生》(载《收获》长篇专号2020年冬卷)的写作,也肯定带有某种突出的“遭遇战”性质。虽然只是一种猜测,但我想,如果没有去年新冠疫情不期然间的暴发,作家程小莹很可能也如同笔者一样,不要说对张文宏医生有更进一步的深入了解,恐怕连上海存在着这么一位优秀的医生都未必知道。依照一种常规逻辑,肯定是先有了张文宏医生在这次新冠疫情中的突出表现,也才会有程小莹这部建立在深度田野调查基础上的长篇非虚构文学作品的产生。

    但请注意,虽然被命名为《张文宏医生》,但这部长篇非虚构文学作品却并不是张文宏医生一种完整意义上的个人传记。在其中,虽然也涉及到了张文宏医生的身世,但却处理得特别简单。作家的书写重心,实际上还是落脚到了抗击新冠疫情期间的张文宏医生身上。也因此,与其说是张文宏传,莫如说是新冠疫情期间的张文宏素描要更为准确。在很多人的心目中,既然是抗击新冠疫情期间才涌现出来的一位优秀医生,那张文宏肯定应该被书写成一个英雄,但实际上,出现于程小莹笔端的张文宏,其实也不过是一位有温度、有仁心且又特别恪尽职守的普通医生。在其人生的成长历程中,张文宏也曾经有过犹豫彷徨的时候。这一点突出地表现在上世纪90年代的时候:“90年代的物质主义,社会奢靡之风,世纪末情绪,构成那个年代青年的无尽告白。2001年前后,30岁出头的张文宏也想过——改行吧。他找到翁心华,提出辞职。”值此关键时刻,出面阻止了张文宏的,就是他的恩师翁心华:“翁老师对我说,很多事情,你只要熬过最艰苦的时候,以后总会慢慢好起来的。我觉得他讲得挺对。”毫无疑问,如果不是翁心华的适时阻止,世界上就极有可能多了一个平庸的经商者,少了一个优秀的医生。同样的道理,到了2003年的时候,面对着一次很好的出国做博士后工作的机会,尤其是面对着一年三万五千美元的优厚待遇,张文宏再一次动心。当是时也,出面劝阻张文宏的,还是恩师翁心华。事实上,也正是因为有了艰难困境中的一再坚持,也才有了张文宏后来的美丽绽放。唯其因为坚持下来的张文宏各方面都有着突出的表现,所以,等到2010年的时候,张文宏才会在一次民意测验之后,以全票的方式被推举为上海华山医院新一任感染科主任。而华山医院的感染科,在中国的感染学科则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这一方面,一个不容否认的客观事实就是:“如今,它连续九年蝉联中国医院最佳专科声誉(感染与传染专科)排行榜第一名。”很显然,正因为张文宏曾经长期担任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这一要职,所以,等到2020年新冠疫情暴发之后,他才会临危受命,顺理成章地被任命为上海新冠肺炎临床救治专家组组长。

    虽然张文宏也曾经主动请缨,要求前往武汉一线参与救治工作,但上海新冠肺炎临床救治专家组组长这一特定身份,却决定了他只能留守上海,以便更好地统筹全局。面对着抗疫英雄这一称号,张文宏的态度一直是敬谢不敏。张文宏说:“我就是要告诉你,我不是英雄。我只是一个普通医生,还是一个很焦虑的、专门看感染毛病的医生。传染病暴发的时候,这个医生特别焦虑,哪能有空去做英雄。”焦虑,是的,正是“焦虑”这两个字构成了身为普通医生的张文宏的第一个精神特征。我们注意到,不论是在接受采访的时候,还是在发表演讲的时候,张文宏都不仅多次提及“焦虑”一词,而且更把它视为医生的一种标志性特征。唯其如此,在谈到自己的工作性质的时候,张文宏才会反复强调:“我追逐后获得的是什么?获得的是你的健康。一旦我的追求失败,导致的结果是什么?结果可能就是一个生命的逝去。所以每一位负责任的医生在看病时,他的内心都在非常焦虑地追逐生病的源头。”“医生这个职业并不伟大,只不过是一群焦虑的人聚在一起做一些焦虑的事。”

    焦虑之外,张文宏特别强调的另外一点,就是对常识的尊重。常识是什么?在张文宏这里,常识就是关于如同新冠肺炎这样一些传染性疾病的基本原理以及预防的可能:“世上最神奇的,不是传说中的神乎其神之物,而是常识。最令人感动的,也是常识。”关键的问题是,在很多时候,人们的实际选择往往会背离常识,视常识为无物。当然,与张文宏的特别强调常识相匹配的,是他那平白如话的讲话风格。若非如此,我们也很难想象为什么是他而不是别人在这次新冠疫情期间成为了公众所追逐的“网红”。

    还有一点不容忽视的,就是张文宏身上所充分体现的一种职业精神。在这部长篇非虚构文学作品中,程小莹曾经援引很多个事例,比如在解脱病人痛苦的同时,也尽可能地给予他们必要的经济支持,比如总是兢兢业业不摆名医架子地去查房问诊,来证明张文宏身上的“仁心”所在:“什么叫‘仁心’——这是尊重每一个生命,既不俯视,也非仰视,以真诚的心态,平视世间万物。”所有这些并不是所有医生都能做到的事情,到了张文宏这里,也就是一句话:“这些都是医者本分罢了。”也因此,尽管张文宏无论如何都称得上是医术精湛,但他更看重的,却是一种完全可以被看作是“医者本分”的人道精神:“‘我将记牢尽管医学是一门(严谨的)科学,但是医生本人对病人的爱心、同情心及理解有时比外科的手术刀和药物还重要。’此语出自希波克拉底誓言,每个医学生读书辰光便奉为圣言。对张文宏而言,贯穿于他每一次问诊,及至整个职业生涯。”很大程度上,也正是因为充分地认识到了如此一种敬畏生命的伦理与职业精神的重要性,所以程小莹才会情不自禁地将张文宏这样的优秀医生和作家相比较:“张文宏是临床医生,也是一个‘热眼看世界’的人,他说过,他对每个疑难病例,都会在心里‘盘’。有许多时候,他便是这样在‘盘算’——思想。语言会变少,思想就出来了。这是他的原话,也是他的经验之谈。经验是需要反复思考来夯实的。所以,他对于如何走出狭小的生命体验这样的课题,不会太焦虑。令其焦虑的是,作为医生职业的‘临床’——面对生死在自己手中翻云覆雨之间,一双热眼——对生命价值的肯定和珍视。一个作家与一个医生不谋而合。”以一种格外严谨认真的态度面对每一个病人,尤其是特别珍视生命的价值,这便是张文宏医生身上所凸显出的职业精神。

    就这样,从从医者一种普遍的焦虑情绪,到对常识其实也是科学的足够理解与尊重,再到特别珍视生命价值的职业精神,拥有以上三方面内涵的张文宏,的确也就是一位普通的医生而已。但就是如此一位普通医生,却在2020年的新冠疫情期间,成为了数以万计的医生群体中的杰出代表。但正所谓“看似寻常实奇崛”,尽管说恪尽职守看似寻常,然而,你一旦真正做到了恪尽职守,那也就不复为一位普通的医生了。张文宏医生所带给我们的启迪,大约也就在这里。

    其实,尽管这部长篇非虚构文学作品被命名为《张文宏医生》,尽管说张文宏也的确是文本中最见神采的一位人物形象,但在张文宏之外,我们也应该注意到,作家也还倾尽心力地描摹刻画了其他上海医生们的群像。从这个意义上说,程小莹其实也是在为其他的上海医生们立传。更进一步说,通过对张文宏以及其他上海医生们群像的描摹书写,作家所展示出的,乃是上海这座城市,在面对这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时所交出的一份特别令人满意的“上海答卷”。以我所见,只有意识到这一点,我们方才算得上是真正理解了《张文宏医生》这部长篇非虚构文学作品。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程小莹《张文宏医生》:焦虑、常识与职业精神|王春林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bobdk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