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注意力在每天是有定数的,并非取之不尽。它有点像手机的电量,用一点少一点。所以,要合理分配,将它们用在你看重的事情上。
如果头脑被乱七八糟的信息搞得散掉了,怎么办呢?冥想。冥想是整合注意力的好方法,坐下来,收敛感官,将伸向四面八方的触角往里收一收,以免落入游思杂念,心无统摄的涣散状态。
有一个平常的词语,叫做碌碌无为,仔细琢磨会发现这个词说出了一种荒诞:忙碌却无为。为什么看似勤勉不得闲的人却落的个无为的结果呢?
我曾经有位同事,每天早上,他都会端着一个大茶杯在各个办公室巡转,他似乎是轻松的,没有多少工作要处理,所以转来转去。但是他的神情却常常焦虑不堪,匆忙间踢翻垃圾桶,动辄指责手下工作不力云云。他的工作效率是低下的,在他手下工作很难受。
我觉得碌碌无为,可以套用在这位同事身上。
当然,这是一个比较特别的个例,大多数人的涣散并不表现得这样显而易见,他们的涣散在自家心中,或者说在精神意识层面,他们感到茫然焦燥,注意力无法整合,“我的心像碎片一样,一片一片地飘在空中”,有人这样描述道。
但他们的涣散别人不能察觉,外显的部分则是工作效率低下。为了缓解这种内在的痛苦,这些人往往会把自己弄得很“忙”。
那么冥想是如何做到整合注意力的呢?又如何进行冥想呢?
第一个问题并不容易言说清楚,有些事情,你身体力行地去做,就能解开迷团。听人说一堆理论,只是些知识概念而己,并不能真正受用。终日思不如须臾学,这里的“学”是指站起身来“行”。
冥想需要坐下来。修佛或瑜伽的冥想打坐都讲究双盘单盘,将身体放入最稳定的姿式,盘腿使能量得以周游而不散失。但是平常的冥想不必讲究这些,这些讲究的所需条件,也不是时时可以满足。
你只需平稳地坐下来,微闭双目,调伏呼吸,察觉拂过心头的每一念,身体的每一觉,不抗拒,也不跟随,只是放任它们游走,只是觉察,任何念起都不驻留。
如此,五分钟就可以了,就充了电了。
也可以以其它方式替代静坐。我的办法是走到阳台上端祥自己种种的花花草草,花草有生命,有能量,但又安静,不会给你一丝扰乱。
或者默然抬头看看天边的云朵,也可以达到整合的效果。
有的书法老师要求学生在写字前默坐静思十五分钟,这位老师是高明的。古代书论中对此有种表达:沉密神采,如对至尊。古人写字须磨墨,磨墨只为了得到墨汁吗?
冥想即是进行内部整合,使身心归零,回到原点,从而获得了驱使心力的主动权,是当家作主的感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