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战国到明清,印章的书体多用篆书。其中主要是古鉨文、缪篆、小篆、鸟虫书、九叠篆等。学习篆刻我们应该对这些入印的书体都有一些了解。古鉨文很多已经不可考,这里我们想着重的介绍下如何利用古鉨文的文字特点进行印章章法经营,希望对大家以后的独立设计有所帮助。
战国时期诸侯纷争,文字不统一,秦用籀书,六国用古文。古鉨文又作古玺文,是指秦以前官司印玺上所用的文字,它和同时代的匋器、青铜器等所用的文字一样,是研究历史的和汉字发展的重要资料。他们虽然诡异难认,但古鉨文的分朱布白却有独到之处,取得了奇妙的艺术效果。在当代的篆刻实践中,我们一方面要继承,更多的是要创新,让篆刻这门我国独有的艺术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而不仅仅是一种仿古。
一、文字结体大小悬殊,行款比较自由
古代金文的形体,多随笔画繁简忽大忽小,或随器物的形状而变化,行款比较自由,主要追求的是意态。古鉨的作者利用这一特点分朱布白,取得疏密相间,参差有致,又协调和谐的艺术效果。我们之前在介绍章法的时候,也曾经用到过很多古鉨的范例。
这是一方古鉨,鉨文:*(今之字库不存在之字我们都用“*”号代替,一般的古鉨文书籍会以“口”代替,表示不可考)阴司寇。四个字的排列我们已经在图中给了说明,四字大小宽窄都极为的随意。如果大家还有印象,可以回忆一下,近代篆刻大师吴昌硕先生、邓散木先生的印中也有如此的布局,单字的结体大小悬殊,或者并字,都是从古鉨文中得到的启发。
不知道大家还记不记得这方印章,我们可以看到文字的结体的大小安排比较悬殊,既体现了挪让,疏密等章法,又和谐自然,浑然天成。这是我们学习古鉨文的意义,从中借鉴,吸取有益的东西。
二、古鉨文有的合写,有的分离
古鉨文中有很多把两字合写成极似一字的情况,但是仍然要读两个字,我们一般成为合文,通常是将一些官职、复姓等合写成合文。比较常见的例如“司马”、“司寇”、“公孙”等等,这种合文也成了古鉨文字的一大特点,既改良了文字的结构,又省略了一些笔画。处理得当会有特殊的艺术效果,我们来看一个例子。
这方“左司工”古玺,我们可以比较清楚的看到,“司工”二字作了“合文”处理,使得印面左右各有一个形态不同,上下略有差别的“工”字。这种既对称,又不对称的呼应之美,既协调统一,又气势贯通,别开生面,足见古代印人的审美与才智。
这种合文的处理,在后世的印章中也多有出现,我们在之前也讲到过,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去找来看看。
三、偏旁部首随章法而异位
古鉨文的文字偏旁部首配合比较的随意。经常出现左右调换的情况。也经常出现左右结构的字改为上下结构的字。究其原因,是因为当时的文字还没有统一,所以比较自由,不受拘束。同样这样的古鉨文的文字特点也给后世的篆刻很大的启发,有很多名家采用这样的章法,根据需要,将部首移位,或者将左右结构的字作上下结构。
这是一方古玺“*君水”。“*”字的邑部,“*”为一个“齐”字一个“邑”部,如今却将邑部挪至了“齐”字下方,是左右结构变为上下结构。而“水”字则是横卧于“君”字之下,显得舒展,并与“邑”部有挪让呼应,参差交错之感。全印给人变化万千,参错自如的独特美感。
四、古鉨文的反写正写比较自由
古代文字反写、正写比较自由,如有的甲骨文卜辞为了对称,左右两行文字方正相对。金文中也有反写的。古鉨文中反写的也比较多,这一文字特点给了后人很多的启迪,利用这一特点克服了章法经营的困难,实现了更加合意的布局。
这两方古玺我们可以看到,“上士”二字的正反是比较随意的,可以根据需要,比较自如的变换。“之右上士”中的“上”字反写,为了与“之”字形成一种镜像的对称,其中的既对称,又不完全相同的呼应,令此玺别有一番韵味在其中。大家在欣赏古玺的印谱中可以多多的留意一下。
五、一个字有多种的写法,而且形态差异比较大。
一个字有多种的写法,形态又差异很大,也是古鉨文的突出特点,其原因,我想大家也知道的,就是各国的文化文字的差异。就如同如今在各省之间同一个字的读音也是有很多的。昨天我们给大家推荐了一本篆书的字典,有的朋友可以看看,同一个字是有很多写法的,而且有的写法之多,区别之大也是令人惊讶的。这也给了我们更大的空间,可以根据不同的章法需求,用不同的写法,来解决分朱布白中的一些问题。
从上面的几图中我们就可以看到,光是一个“马”字,古鉨文中就有如此多不同的写法,有的还比较接近,有的就大相径庭,甚至与我们认识的“马”字完全不同。我们更要注意到,不同的写法,所带来的章法的不同,所带来的艺术效果的不同。这才是对于学习篆刻的我们学习古鉨文的意义之一,那就是要了解古鉨文独特的艺术特色,为我们所用。
今天我们只是讲到了古鉨文的一些文字特点,我们也推荐两本书给大家作为参考。两本都是由罗福颐先生主编,文物出版社出版的,一本《古玺汇编》,一本《古鉨文编》,是了解古鉨文,和欣赏古鉨的不二推荐,有兴趣的朋友可以自己去书店找找。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