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年代末30年代初出现的“新感觉派”小说是中国现代文学罕见的一个相对完整的文学流派。自“五四”文学革命起,至解放前这段时间,虽然中国文学现代性变革持续不断,文学社团不断创立,但真正形成完整的现代主义流派且成果卓著的,唯有“新感觉派”。了解这个流派并吸收其有价值的元素,便是当今读者和写作者的一个机会,亦是研究文学史,为当下文学创作提供一个较为重要指引的迫切需要。
严家炎在《新感觉派小说选》中收录了刘呐鸥、施蛰存、穆时英等六位作家的作品,并指出他们“构成了独立的小说流派”,“主要有三名作家:刘呐鸥、施蛰存、穆时英”。钱理群等也持类似观点。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前后这一批有着大致相同创作理念的作家,以及他们的创作成果,是“新感觉派”得以成立的事实基础。
“新感觉派”小说的特点是特别强调作家的主观感觉,运用蒙太奇、人物心理分析等手法。刘呐鸥是“新感觉派”小说的初尝者,穆时英和施蛰存将“新感觉派”小说推向成熟,前者的《上海狐步舞》、后者的《梅雨之夕》等是他们的代表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