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阿比西尼亚是一种玫瑰散文想法
《暗算》:对人性的暗算?还是结局都不值得一提?

《暗算》:对人性的暗算?还是结局都不值得一提?

作者: 卖油小李 | 来源:发表于2019-06-12 23:39 被阅读5次

    我是说,我们之间可能会发生点什么。

    但由于我的懦弱,结果什么也没发生。

    麦家《暗算》

    这周给大家找了一本“正能量”的书。业界称作者麦家是当代文学的一个要发现,的确,因为由他开始,填补并拉开了当代间谍小说的空白与序幕。

    当然了,他似乎也要对如今谍战、间谍题材几近泛滥成灾的现状负点责任。

    开个玩笑,其实读者对谍战人员题材的小说热捧更多的是源于对这个神秘职业产生的好奇感,毕竟这个领域不是一般人所能接触到的,人们往往会对未知产生好奇也实属正常。

    而且这类题材的作品往往有着非常紧密的逻辑关系,这就能够把读者的“瘾”给勾上来,无形中迫使读者往下阅读。

    要知道现在这个社会是一个极为浮躁的社会,大家都忙着成功,自然也没有太多闲心去阅读些极慢节奏的东西,一旦不上瘾便很容易失去读者群(就像我的书评一样)。

    扯得有些远了,回头来说麦家的《暗算》,暗算在这儿解释为暗中与敌人较量,而不是遭人阴险算计。

    全书分为三个部分,听风者、看风者与捕风者。其中听风者是一个故事,看风者与捕风者各为两个故事。

    先来说听风者,瞎子阿炳,相信大家在日常隐隐约约中听到过他的名字。这是一个“孩童般”的盲人,他十分孝敬母亲,偶尔会有些疯傻,但他有一双很“灵光”的耳朵,但却容不得别人的质疑与欺骗。

    这也就决定了他的命运。由于国家需要,他进入了情报机构701从事找寻敌台的工作。天赋异禀的他经过短暂地训练,找寻到了失踪的所有敌台,成了大英雄。

    看风者是两个故事,都是从事破译工作,一个是有问题的天使黄依依,另一个是兢兢业业的陈二湖。

    黄依依是数学系的高材生,因特立独行被领导挑中进入机构里进行破译密码工作,她的私生活极“开放”与浪漫。

    而陈二湖的故事是通过倒叙,拼凑记忆而展开叙说,这是一位将自己的生命都奉献于密码破译的大师。

    捕风者的故事为新中国成立前潜伏人员故事,在这儿就不赘述了,有兴趣的小伙伴可以自己找书来读读。

    《暗算》其实是一本不足20万字的书,其实严格来讲,故事叙述得过于粗糙,对于如何解密,小说中每个故事都极为略写,感觉每个故事中的主角都能够“顺利”地完成任务,成为保护国家安全的无名英雄。

    那些在旁人眼中的难点,在他们手上变得“轻而易举”、“顺理成章”,仿佛被闪电突然击中、觉醒了一般就完成了任务。

    全书仿佛都在述说着另类的奇人异事,也算是所谓的最强大脑了。而且作者有着非一般人的工作经历,本身就是一种能够吸引读者的亮点。

    可如果真的局限于此,那我们读这本书还不如去看《最强大脑》算了,毕竟都是奇人异事,都是用一些自己所触及不到的生活、以猎奇的心态来满足读者对未知的好奇,从而便可以消遣打发庸碌劳累的生活。

    但全书还有一个最大的亮点:每个故事被极为略写的结局。

    而且每个故事里的主人公最后的结局都有些悲剧色彩,甚至有些悲惨。但作者却将这些结局写得非常的云淡风轻。

    那是否这些悲惨的结局都是不值一提的呢?

    你肯定不是你

    我肯定不是我

    桌子肯定不是桌子

    黑板肯定不是黑板

    白天肯定不是白天

    黑夜肯定不是黑夜

    麦家《暗算》

    说到这些英雄们的结局,悲惨得多少让人觉得有些唏嘘。

    阿炳在组织的安排下,娶了一位姑娘,却因听出孩子不是自己的而触电自杀身亡;有问题的天使黄依依因为介入到他人的婚姻里而被设计夹死在医院厕所门里;陈二湖这位破译大师由于长期从事密码活动而患上了强烈的精神疾病,认为一成不变的东西都是错误的,甚至都拒绝承认自己已经住过无数年的家是自己的家。考虑到陈二湖的病情,组织安排他去破译早已无任何价值的密码,在破译完成后,他却因过度兴奋突发疾病而去世;出色的潜伏人员因在生孩子时剧烈疼痛而喊出孩子亲生父亲的名字(同为革命者)而被捕。

    这些较为简短而又悲惨的结局在麦家笔下都显得那么的合情合理,比如阿炳,因为他没有生育能力,一直认为与异性抱抱就可以生孩子,作为孝子的他希望能让自己的母亲尽快当上奶奶。可一年下来,妻子并没有怀孕,他也没给妻子好脸色看。

    于是他的妻子为了挽救婚姻,便出此下策。在阿炳走后,他的妻子还前往他的家乡为其父母尽孝。

    又比如黄依依,私生活极为“浪漫”的她,当上了有妇之夫的情人,并拆散了别人的婚姻,受到报复的情节也显得十分合理。

    再比如用零碎线索拼凑出来的陈二湖故事,因为长期与敌人在密码上进行博弈,“你肯定不是你,我肯定不是我”的思想在他的心理极为牢固,甚至影响到了他的生活。在退休后,他甚至会拿钥匙去捅别人家的门。这不是因为他找不到回家的路了,而是因为回家的路太一成不变了,对他来说,凡是一成不变的事儿都是错误的,所以这就不是“正确”的回家的路……

    麦家把这些结局写得如新闻报道般平静,甚至所占篇幅都有些短小。但也正是这些短小篇幅的结局为他的书增添某种魔力,让人们看到了这些“奇人”在“奇”之外的人性。

    他们也是人,只不过是或天生或因后天努力所拥有了某种“超人”般的能力,也正因为他们结局,这些“超级英雄”们才可以放下与常人间的距离而接近每一位读者,让人感到触手可及,因而更有一种亲切感。

    这也就像咱们当下流行的超级英雄电影,如果这些超级英雄总是高高在上,以一敌百,随意虐杀反派。这样的电影恐怕就没什么意思了,所以这些电影套路往往会让这些超级英雄陷入一些挫折或者人性考验。并从这些考验再升华,战胜了自己打赢了反派。这也好比奥特曼也是要在胸前的灯闪了以后才能打赢小怪兽。

    套路其实是很固定的,但是观众总是很喜欢,也乐意为它们买单。

    扯得有些远了,回到这本书。那么这些结局是否都不值得一提呢?

    对于他们的功绩贡献来说,是的。

    对于一个国家来说,是的。

    但在书评的最后,回到书名《暗算》。

    书名的意思是暗中较劲的情报人员?

    还是谍战工作对人性的暗算呢?

    这就看你怎么理解了。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暗算》:对人性的暗算?还是结局都不值得一提?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bojdf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