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老济宁故事
济宁崇觉寺(又名铁塔寺)里的铁塔与太白楼、声远楼古运河齐名,是济宁重要的名胜之一,是济宁的八大古景之一。塔高九层,为八角楼阁式建筑。塔座为砖砌,塔身为铁汁铸成,通身高二十三点八米。自下而上,逐层收分,层次清晰,轮廓分明,周边置围栏,下有斗拱作承托,塔身四壁辟门,门三十六个。四面设龛,共铸盘膝端坐佛像三十六尊。顶层塔檐尖端各垂风铎。塔刹为鎏金宝瓶式。整个塔身铸造严谨,浑然挺拔,充分显示了我国古代冶金技术和建筑工艺的高度发展,是我国珍贵的铁范艺术的遗产之一。
铁塔据《济宁直隶州志》记载(塔身亦有文字记载),北宋崇宁乙酉年(一一零五年)州人徐永安妻常氏,为还夫愿独资在崇觉寺建塔七级,不知何故,当时没建塔顶,直到大明万历九年(一五八一年),在济宁道台龚勉的倡议下集资增建二级,铜质金章,伟岸挺拔,如铁笔指天,实是壮观,美其名曰:“文锋塔”,至此始成。至于,常氏为何给夫许愿建塔,塔又为何只建七级没建塔顶?因史无记载,后人便不得而知。不过,民间倒有一个耐人深思的传说,挖掘出来让世人闻知,大可有益。
声远楼传说,北宋崇宁年间,济宁有一徐姓,名永安,此人生于诗礼簪缨之家,自幼聪明好学,处花柳繁华地,而没有公子哥儿娇柔之态;居温柔富贵之乡,而没有纨绔子弟之气。日读文夜习武,年十余岁,便英武盖世,才高八斗,父祖辈期之以国家栋梁,乡人许之以邦国之柱石。弱冠娶妻常氏,常氏出身名门世家,识书达理,亦是巾帼中之精英。夫妇相濡以沫,昼一同校场习武,夜共灯下苦读,互敬互免,誓为祖上争光,为邦国效力尽忠。可是,永安生于浊世,国内上有昏君误国,下有奸臣弄权,忠臣志士贬出,百姓涂炭,西有西夏铁蹄东驰,北有大辽南下牧马,战乱频仍,国无宁日,永安每每思之感叹。也许是上天有意,降大任于斯人也。一日皇帝下诏,征天下文武之士,组使团赴北与新兴的金结盟联手伐辽。永安闻讯大喜,遂辞别家人刀入朝面君,详陈破辽之计,满朝文武见之,雄姿英发,满腹经纶,赞为壮士,遂令其随团北去,与金共结盟好。
铁塔钟楼那料到了金庭,盟虽结,金主却存狐疑,畏宋背约,定要扣留永安作质。假说是,金缺虎将,难以破敌,要永安训练三军,运筹帷幄,以便出奇制胜。永安明知有诈,为国家社稷之计,只得委曲求全。但在金主面前抗辞慷慨,申明民族大义,一番文韬武略,震动了金庭朝野,一致推举他作了金的副帅,披挂上马,洒血出征。经过大小一十三战,然后奇袭辽的老巢燕京,正巧宋兵来会,两面夹攻,一举消灭了辽兵。从此,辽再不敢望一眼大宋的千里江山,听一声大宋的战马长鸣。宋的使团胜利回到汴京,朝野为之欢腾。使臣们一个个立功受赏,荣登凌烟。那料使团人员丧尽天良,诬陷永安留金是屈膝变节,叛国投宠,十恶不救,应严加惩处。昏君听了,不辨真伪,龙颜鲁道圣旨传下,将徐家满门抄斩,鸡犬不留。
声远大钟再说,深明大义的常氏,自丈夫出使之后,音讯皆无,日思夜想,坐卧不宁,千思万虑,心如火烧。既望永安威震金庭,永结两国盟好,携手伐辽,胜利归来,喜与家人团聚,又虑金国不讲信义,暗下毒手。万般无奈,只好到崇觉寺,叩头焚香许愿,尽家所有建九级铁塔,求佛祖保永安平安归来,一家太平。那料,铁塔刚建了七级,朝廷发下兵来,将其一家三百余口,尽皆杀死,一所深宅大院,亦一火焚之,化为一片焦土。也许是触怒了上天,顿时电闪雷鸣,一场雷暴大雨将官兵霹死、淋死了大半,剩下的,狼狈地逃回汴京。
济宁的铁塔至今没有生锈,它的传说,你听说过吗?二年后,永安九死一生归来,惊闻此景此情,撕心裂肺,痛骂皇帝昏暗不明,奸臣弄权作恶、陷害忠良,遂忧愤至极,拔刀塔前自刎而死。于是太峄流泪,江河吞悲,百姓嚎啕,州城倾倒一半。后来到了明朝万历年间,济宁道台龚勉,见塔残缺不全太杀济宁的风景,也有人说道台听知永安一家惨遭不幸的传说,深被永安及妻常氏爱国忠诚之心感动,遂倡议集资,将塔又建了二级,一座壮观的铁塔,始告完成。
文章转自今日头条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