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情分析:
学生为我的女儿,六岁半,一年级学生。一年级数学已经学习了数字的认读,已经初步设计到长度、长度的单位等概念。孩子不喜欢安静的坐在书桌前,而对活动教学比较有兴趣。
任务分析:应用刻度尺进行长度的测量,对一年级孩子而言,略显偏难,但通过实际测量,认识刻度尺,初步体会长度的概念,还是有意义的。
教学目标设计:
1.学习者初步认识刻度尺,观察并说出它们的特点。
2.能够准确的读出刻度尺上的数字。
3.通过实际测量,感受不同长度,建立长度的概念,锻炼学习者手眼协调能力。
4.能够准确记录测量结果,初次体验测量与记录的过程。
教学资源设计:
1.提供10cm、20cm、300cm卷尺三种不同规格的刻度尺。
2.提供一份任务清单,列出需要测量的物品。
教学活动设计:
1.认识刻度尺:请孩子观察几种不同的刻度尺,说出它们的不同之处。通过数格子,初次了解厘米、毫米等词汇。(不要求准确了解单位换算,只要求感受毫米与厘米的大小)。
2.教师测量示范:零刻线对齐,读数,记录
3.学生活动,按照任务清单,完成物品测量。部分测量需要教师协助完成。能粗略读数即可,强调数字与单位,不要求精确,目的在于感受不同物品的长度,形成感性认识,积累直接经验。
理论依据:
1.经验之塔理论:学习者首先应该是实际经验的参与者,然后是一名真是经验的观察者,接着再观察真实事物的替代物,最后观察到抽象符号。也就是说,学习者在学习抽象经验之前,首先要有实际经验。教育教学要从具体经验下手,逐步过度到抽象经验。有效的学习应该充满具体经验。对于低龄儿童,应该大量增加直接经验,其次是观察经验。也就是说儿童应该在接触、感知、观察、表演中学习。尽可能让孩子多动手,多做事,多干活,增加直接体验和感受。
2.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学习是建构的过程,需要通过在真实情境中解决问题,完成知识的建构。
3.认知主义心理学
4.面向学习者的教学设计的基本原则:
一确立适当的起点和终点。
二确保教学有效。
三促进学习者对意义与身份的双重建构。
四提供丰富的资源与多样化的知识表征。
五运用多元化的评价。
六注意目标活动和评价三者间的和谐。
七支持学习者解决复杂问题。
八有利于“结构”与“建构”的统一。
5.DC教学模型:DC模型总共包含五个阶段:分析、设计、开发、实施、评价。这五个阶段是互相关联的,每个环节有嵌套着这五个环节。这一特点是系统科学所蕴含的“部分具有整体的特征”。
6.思维透明化理论
评价方案:
1.是否能够按照任务清单完成任务,并及时记录数据;
2.是否常使用了“厘米”、“米”等长度单位词语;
3.遇到苦难时能够积极乐观的想办法,或与同学、老师讨论解决方案;
教学反思:
1.开展教学活动时,不要忘记教学目标;教学有目标与方向,并不等于活动;
2.没有任何一种教与学的理论能解决一个真实教学情境中的所有问题,需要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应用理论知识并创造性的开展教学活动。
3.传授语言思维符号是必要的,因为思考与讨论需要应用语言符号;
4.思维透明化的具体思路、面相学习者的教学设计基本原则、DC模型、经验之塔理论、学习金字塔理论需要理解,并记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