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白朵朵
在我从新加坡回来,第270次思考以后要做点什么的时候,我和小季通了电话。
说实话,开始的时候我根本就不想打电话。
倒不是感情不好之类的,而是我现在就是这么的懒,打电话我都嫌麻烦。
能用微信打字沟通的事情,不发语音。
能发语音沟通的事情,坚决不打电话,要是打电话都说不清楚的事。
好吧,那我放弃好了。

小季给我打电话,说了一会乱七八糟的话后,我和小季说我不知道以后怎么办,到底该怎么走。
他说你有备选方案吗?
我说有,然后就巴拉巴拉的把planA,planB,planC都说了一遍。
说的很细,精确到了每个现在能想到的细节,和未来可能出现状况的解决方案。
然后他问我,那你为啥不做啊?

我说我不知道选哪个好,怕走错路,怕一旦开始,转头就很困难。
反反复复,时间就都消耗没了,比起同起跑线的人,落下的就越来越多了。
他说,所以你就压根趴在原地不走了是吗?
我……

01
我好像真的是一个特别拖延的人,我自己都深刻的知道这件事。
为了改掉这个顽疾,我还特意买了一本书《拖延心理学》。
然而,书是去年6月份买的,到了今年3月份,书的外包装塑料膜还在。
在无尽焦虑的拖延之中,我开始了毕业后漫长的迷茫期。
迷茫这个词,太频繁的出现在我的生活中了。
我自己迷茫,周围人迷茫,读者留言说迷茫。
好像一夜之间,全世界都开始迷茫了,迷茫像是一种新的潮流风向。
大家都迷茫什么呢?

不知道怎么做更好,不知道怎么走更好,不知道怎么办更好。
所有人都在挣扎着到底什么是最优解。
从旁人眼里看,我应该还算混的不错。
有个拿得出手的title,有个大公司做背书,可以尽情的表达自己的观点。
有小钱花,有时间,可以随着心情去度假,还能偶尔出出书。
然而人真的特别怕对比。
本来你有一口馒头吃就很知足,但是你认识了一群每天吃豆沙包的,那么你的痛苦就来了。
我就是那个,在一群吃豆沙包的人里啃馒头的。
豆沙包还不算完,里面还混着好些捧着奶黄包的,如果都是原来就有的也就算了。
更可怕的是,很多人原本是吃窝头的,忽然一下子就升级成奶黄包了。
馒头再好吃,这么对比一下,也觉得咽不下去了。
周围的朋友质量高这件事,有好有坏。
好的是,他们为了你打了前战,很多事你可以在他们的身上学到经验,长见识,也见世面。
在极端必要的场合还可以把他们拿出来装逼提身价。很自然,很随意。
坏的是,他们给你的压力太大了,想要长期做朋友,就要讲究旗鼓相当,进步一致。
如果大家都快步的往前走,只有你一直停在原地,那么很快,你们就不再是朋友了。
比起他们,我属于无产工人阶级。
我很怕成为被豆沙包们抛弃的孤独馒头,我很焦躁。

02
我和小季说,我好迷茫啊,我不知道以后该怎么走了。
他性格挺暴躁,不像是别的朋友一样给我分析问题,仔细开导我。
而是直接怼给我句超狠的话,活活让我5秒没吭声。
他说,你最大的迷茫就是懒,你上个月和我说要做的事儿做完了吗?
他是记错了,不是上个月,是上上个月。
那时候我微信他说,要做一份总结报告,分析一下进项和出项,复盘那些事情做得好,那些做的不好。
他说好啊好啊,那你做完记得也发给我看。
我说好。

两个月过去了,我旅游都回来了,报告也从5个字成功的扩张为13个字了,13个字发过去了吗?
当然没有,13个字咋发啊!
大概是因为辜负了自己,所以心存愧疚,因为想做的事儿一直停在原地,所以内心不安。
慢慢等这些情绪综合发酵,就开始强烈自责,进而产生出无限消极的懈怠。
后来,理所当然的,我再也不提什么总结报告的事儿了。
他顿了顿,怕我生气,怕我直接把电话挂了,用轻不可闻的声音说:
”你不是没有事儿可以做,是要做的事儿太多了,堆积的时间太长了,
懒得做,想做点新鲜的,性价比高的,立竿见影的。”
什么是迷茫,是生活和工作不知道该如何进展,不知道改善现状应该怎么办。
然而又有多少人是真的不知道该怎么办呢?
知道自己胖,少吃多动就能瘦,知道自己专业技能不过关,想升职加薪就需要将技能提升上去,知道自己文化程度低,多学习多阅读就能改变现状,知道自己赚钱少,多几个拿得出手的本事心里就不会慌,知道和渣男在一起没有好结果,离开告别日子就会慢慢变好。
关于怎么发展自己,提升自己,未来的路到底该怎么走,实际上我们心里都和明镜似的。
太清楚了,因此每个人劝别人的时候总是一套一套的,说的逻辑圆满,说的理直气壮。
然而一到自己这里,就全部崩盘了。
03
不是因为别的,就是因为真的太懒了。
跑了两天步觉得太累了,不跑了;学了几天习觉得都这么大岁数了,还来这套干嘛呢,算了;想到要报个补习班觉得太贵了,本来赚钱就很难,省着点用吧;想要去健身房又觉得平时太忙了,压根没时间的。
至于学额外的技能,想想接触一个全新的行业,太耗精力了,因此想着专注一门深度研究其实也不错。
为了给自己留情面,很多时候,我们做这种拒绝,给自己找的理由通常都是很现实很无可奈何的。
比如:精力不够,没钱,没时间,家里人催着结婚。
可实际我们就那么会过日子,那么擅于省钱,那么听家里人的话吗?

别人找出去玩的时候,因为不好意思拒绝,时间总是充裕的;不想占他人便宜,钱也是花个不停的;每次尝试新鲜的娱乐活动,为了跟上大家的步伐,精力也总是格外充沛的;为了坚持自己的想法,和家里人吵架也是家常便饭的。
最后,时间过去了,钱花没了,精力消耗尽了,又不得已的回到原来的生活了。
低头看看,越来越胖,越来越老,越来越穷,越来越丧。
恶性循环,成死结了,一次循环结果不如一次。
这时候,又开始下一轮的焦虑了。
回头想想,日常的每天在干嘛呢?
在把过去的,标准化的一天重复着进行无数遍,在身体力行的完成着“晚上想了千条路,白天起来走老路”的警世谚语,什么都知道,什么都好奇,但是懒得做了。
除了努力和学习外,好像干什么都有时间;除了自我提升,自我升级外,好像干什么都愿意花钱;每年过年许了无数个愿,做了无数个规划和憧憬。
今年的愿望转移到明年,明年的愿望拖到后年。

这么拖个三五年,年龄大了,愿望拖黄了,周围的人也换了一批了。
听起来很夸张是不是,可是这的确就是很多人一生的写照。
想勤奋过,因为太懒,忘了。想做很多事,但是想想,算了。
忽然身上的责任就重了,忽然就不再年轻了,忽然开始拖家带口了,再也耻于提起迷茫这两个字了。
人的一辈子什么最悲哀?
遗憾。
明明可以完成很多事,但是都没能完成最遗憾。
不是青春,不是迷茫,只是懒。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