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某音」是一款可以拍摄短视频的音乐创意短视频社交软件。经过几年的发展,「某音」的日活跃用户数量已破6亿,可以说,几乎全民都在刷「某音」。
在刷「某音」的过程中,你是不是也有这样的感觉:
- 一旦打开了「某音」,看着自己感兴趣的视频,一条接着一条,根本停不下来。
- 明明知道这样是在消耗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也知道刷完以后会自我谴责,但依然控制不住自己的行为。
这样一个产品,为什么会令人如此沉迷?
今天就让我们从产品设计的角度,结合心理学知识,一起分析一下「某音」设的局。
1、全屏幕式沉入
去过赌场的都知道,赌场是没有窗户的。进入赌场后,赌徒将与外面的世界隔离,满眼只剩赌博。
「某音」参考的就是赌场的这种封闭式环境。
它以黑色作为整体UI风格背景,利用全屏幕展示的方式,打造出了一个近似于电影院熄灯后的密闭空间。
在这样的环境下,用户已经不知不觉的进入了沉浸状态,完全不会注意到外界其他干扰因素。
于是,你的世界里,只有某音。
2、隐藏时间
另外,你可能没有注意到,为了让赌徒们忘记时间,不停的赌下去,赌场里是没有钟表的。
「某音」曾经也参考过这样的设计。
在初期的用户界面中,「某音」刻意隐藏了顶部的电量条,包括网络信号、手机时间等基本信息,让你完全忘记了时间的存在。
你的时间,就是他们想挣的钱。
3、低门槛的引诱
在赌场的入口,往往会摆上一排老虎机和骰子机器。这些机器操作简单,一学就会,让你从小赌开始,一步步吸引你进入大厅。
「某音」的注册流程很简单,使用起来也很便捷。一打开app,就直接跳出了你感兴趣的短视频,及时的反馈刺激立马可以把你吸引住。
这种简单的设置,不需要过多思考的就能快速获取强烈的愉悦反馈,看上去毫无危险,用户的警惕性也被大大降低。
「某音」就是利用了这种极低的门槛,把大批量原本只打算“观光”的游客变成了无知无觉的赌客。
4、下滑切换短视频
观察一下赌场大厅,你会发现赌桌和赌桌之间的间隙很小,你离开了这张赌桌,转身又会进入到另一张赌桌,可谓无缝衔接。
「某音」的每个短视频内容间距如同赌桌一样,也非常近。你根本不需要做过多的动作,遇到不喜欢的视频了,顺势下滑,从这个内容,瞬间就换到了下一个内容。
以上都是用赌场作类比,介绍了几个让你上瘾的小技巧,接下来,让我们再来看看「某音」是如何利用心理学原理吸引用户的。
5、15秒“耳虫”音乐
科学研究发现,当人们听到旋律简单、回环往复、节奏轻快的音乐后,这个音乐会长时间盘踞在你的大脑里单曲循环。这种不自觉的音乐幻想,又叫“耳虫”。
让我们来观察一下「某音」,伴随着有趣的画面,「某音」的配乐多为歌曲的高潮部分,简单而重复,极具记忆点。看多了这些短视频,我们的大脑会不受控制地循环这些旋律,随时随地在脑海里自动播放。
一般情况下,人在情绪焦虑或者低注意力的时候,大概率会出现“耳虫”现象。
于是,「某音」的15秒配乐,就像一个隐形的开关。当你精力涣散、思考缓慢的时候,你会不自主的悄悄打开「某音」...
这也是心理学上著名的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反射”:一个刺激和另一个带有奖赏或惩罚的无条件刺激多次联结,可使个体学会在单独呈现该一刺激时,也能引发类似无条件反应的条件反应。
「某音」把我们变成了巴甫洛夫的“狗”,可怕的是,很多人沉浸其中而不自知。
6、随机的内容“奖励”
在「某音」出来之前,我们经常看的是长视频。这类产品的布局几乎采用的是并列式的瀑布信息流,让用户通过浏览视频标题、视频头图,快速预判自己对视频内容是否感兴趣。这样的设置不仅把选择权交给了用户,也帮用户节约了不少时间。
相比之下,「某音」上下切换的操作模式,让用户根本无法预知接下来自己将会看到什么,只能被动接受系统的推送。而这个推送,往往是很有趣的,被用户视为了“奖励”。于是,用户又会去刷第二个“奖励”,第三个“奖励”...
这种现象,在心理学上有一个著名的理论,叫做“操作性条件反射”。
心理学家斯金纳(B.F. Skinner)以老鼠为研究对象,研究奖励和行为之间的关系,意外地发现了人们对事物着迷的核心机制:如果一个操作发生后,接着给予一个强化刺激,那么其强度就增加。
「某音」就是依据这个原理,给用户设了一个局:只要向上刷屏幕,「某音」就会反馈一个有趣的视频内容,而这些内容,是随机的、不可预测的。
不知不觉中,兴奋笼罩着我们,大量多巴胺充斥着我们的大脑。明明已经很累了,还是控制不住自己想要看下一条,下一条,再看一条。
长期下来,我们的认知能力、思考能力、决策能力、自制能力都会持续下降;同时,我们的冲动性在逐渐加强。
“上瘾”,是注定的。
最后想说的是,互联网发展到现在,“娱乐至死”的成本越来越低,传播越来越广。商家们利用人性的弱点,制造大量的迷局,就是为了争夺你的注意力,榨干你的身体。从你使用这个平台开始,就注定了这场不公平的交易。
看完这篇文章以后,请放下手机,还自己一份宁静。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