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人争先恐后探望宝玉,要问这来人真心有几许?贾母王夫人心里自是有杆秤在的。而作为贾家见多识广,涵养极高的贾母,又怎会容忍他人的随意品头论足呢?
宝玉笑道:“若这么说,不大说话的就不疼了?”贾母道:“不大说话的又有不大说话的可疼之处,嘴乖的也有一宗可嫌的,倒不如不说话得好。”宝玉笑道:“这就是了。我说大嫂子倒不大说话呢,老太太也是和凤姐姐的一样看待。若是单是会说话的可疼,这些姊妹里头也只是凤姐姐和林妹妹可疼了。”贾母道:“提起姊妹,不是我当着姨太太的面奉承,千真万真,从我们家四个女孩儿算起,全不如宝丫头。”薛姨妈听说,忙笑道:“这话是老太太说偏了。”王夫人忙又笑道:“老太太时常背地里和我说宝丫头好,这倒不是假话。”宝玉勾着贾母原为赞林黛玉的,不想反赞起宝钗来,倒也意出望外,便看着宝钗一笑。
宝玉挨打之后,众人齐聚怡红院来看望他。因其想吃莲叶羹,贾母即刻便吩咐凤姐叫人弄来给他吃。
本来只是凤姐借给宝玉弄莲叶羹之由,让众人一块品尝这平常不易吃到的一道佳肴而已。不巧却引来贾母打趣之中夹带一丝敲打凤姐持家之道的深层含义。作为聪慧过人的凤姐又岂会不知?贾母此言一出,凤姐立马回答说自己花钱请大伙吃即可。
贾母表面一句教训凤姐的话语,实则是教导贾家上下女眷如何持家之道。贾母话里有话的良苦用心,反让宝钗做出了与其极不恰当的对比,惹得一身的“怒气”,贾母又岂会不趁势好好点拨点拨其人矣。
宝钗一旁笑道:“我来了这么几年,留神看起来,凤丫头凭他怎么巧,再巧不过老太太去。”宝钗此话本来欲想趁机夸赞贾母的,不曾想反偷鸡不成蚀把米。凤姐再怎么能说会道,那她在贾母面前也是不可同日而语矣。
于是,贾母便借宛如木不会说话的王夫人来维护王熙凤,并以此来点拨宝钗注意自己说话方式。那王夫人又会怎么想呢?
从小在贾母熏陶之下长大的贾宝玉,又怎会听不出这其中玄机?故而才会说啥人才能疼的话来,并还着重点出了贾母所疼之人里,既有能说会道的凤姐与黛玉,亦有不大爱说话的大嫂李贽也。
贾母为缓和这尴尬局面反说:“提起姊妹,不是我当着姨太太的面奉承,千真万真,从我们家四个女孩儿算起,全不如宝丫头。”言外之意,虽说宝钗不大会说话,但比起自家的四个女孩,明显是有公允之处的。虽说最后贾母这话里有话的夸赞宝钗,明显是她之前略带训示之后的敷衍行为,但其深意却是让王夫人当头一棒的。
首先,贾母提及自家的四个女孩里,肯定是有黛玉。就性格来说,黛玉明显刚强直接,宝钗则圆润温婉。至于三春,这点也是比不上的。但内力深厚的贾母又怎会如此片面的贬低自家女孩呢?
其次,贾母这表面的夸宝钗,实则是变相地夸赞三春与黛玉。因为说到底,宝钗乃商贾出身,任凭其再能说会道,也抵挡不过三春的贵族身份与黛玉的书香世家底子。
身为宝钗母亲的薛姨妈又怎会没有自知之明?但她却只说贾母说偏了,就想听听贾母还欲怎么往下说。殊不知,反引得一旁的王夫人宛如晴天霹雳般地插了句:“老太太时常背地里和我说宝丫头好,这倒不是假话。”虽说这表面意思是对于贾母之话的无条件认同,实则是想尽快终结这针锋相对的话题而已。
显而易见,薛姨妈这商贾之家的说话技巧,在豪门世家的贾家,明显是过于生硬与生涩的,自然会被贾母牵着鼻子走的。但常年在贾家耳濡目染的王夫人就不同,且她猝不及防的插话,其实也是实属无奈。
其一,孙辈媳妇的王熙凤与荣国府最高掌权者的贾母对比,薛宝钗这个夸奖明显就不合适。其二,贾家孙媳妇的所作所为,凭什么要让寄居在贾家的外姓薛家人来随意践踏?
贾母不爱听也就成了理所当然。但王夫人未曾想她也会随之受到牵连,被贾母拉出来说她像木头似的,在公婆跟前不太讨好。细细品味贾母的意思,其实是这样的媳妇有一个就够了,难道还要来一堆?其深层含义就是王夫人不讨贾母喜欢,难道薛宝钗就能讨王夫人喜欢?她这是拿话点王夫人。
然作为刘姥姥口中“响快”的王家二小姐。在贾母面前如何就变了呢?原因就是她心怀鬼胎,才会宛如晴天霹雳般紧张接话也。
所谓天赋异禀,始于出生。薛宝钗最大弱点是出身问题,她再好也是个商贾。林黛玉再不好,她也是世宦之家,书香门第。薛宝钗拿什么跟黛玉比?薛家除了钱,还有什么是能够吸引贾家的?既然没有,那为什么还要娶她做媳妇?
王夫人正是听懂了贾母的言外之意,才不得不出面中止了谈话,毕竟薛宝钗可是她内心看好之人。论夸人,还得是信手拈来贾母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