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然看到我的写作字数已经九万多了,再来大几千就可以破十万了,虽然没有写出什么像样的东西出来,但是也算勉强在坚持着,为了100,000字,冲啊!!!
昨天有彩虹,朋友圈发的到处都是,没有看到彩虹的,甚至不惜用涂鸦画在当前的天空下,并发在朋友圈。
![](https://img.haomeiwen.com/i1515896/a3136f1a09c8c6f0.jpg)
![](https://img.haomeiwen.com/i1515896/b71946926034e5d5.jpg)
每天清晨的时候,江面上波光粼粼,如果有个姑娘,还是要说那句:当阳光照在江面的时候,我在想你!可惜,没有这样的人儿。
最近在看龙应台先生的《天长地久》,虽然是以女性的视角,但同样是为人儿女,为人父母的,有些一样的境遇,要在沉静中去回味才好。
今天是中元节,百鬼夜行,要早早回家才是。
中元哀思,遥寄故人。
“中元节,是道教名称,民间世俗称为七月半、七月十四、祭祖节,佛教则称为盂兰盆节。 节日习俗主要有祭祖、放河灯、祀亡魂、焚纸锭、祭祀土地等。它的诞生可追溯到上古时代的祖灵崇拜以及相关时祭。七月乃吉祥月、孝亲月,七月半是民间初秋庆贺丰收、酬谢大地的节日,有若干农作物成熟,民间按例要祀祖,用新稻米等祭供,向祖先报告秋成。该节是追怀先人的一种文化传统节日,其文化核心是敬祖尽孝。 ”
昨晚读到海子的《以梦为马》,
“面对大海,我无限惭愧,我年华虚度,空有一身疲倦”
对着长江东去,南滨路的夜景迷人,繁华灿烂,可终究难掩心中苦涩,一人异乡,总是少了些牵绊。滚滚东逝,留不住这年华啊?曾写,但问长江水,肯教年华倾?过去一年多的时间,如今不敢在细想,只是有些迟钝的前行着。
![](https://img.haomeiwen.com/i1515896/5cdd6305a2fd3f20.jpg)
![](https://img.haomeiwen.com/i1515896/47d0c1f9f5db1731.jpg)
再看海子又说:
“岁月易逝,一滴不剩,水滴中有一匹马儿,一命归天”
时间终将一滴不剩,何其决绝,死亡是没有任何回旋的余地,这一生的时光尽了;记得那载着梦的马儿,是马亦是梦,终究一命归天。人生不得犹豫,更不要拖泥带水,想清楚了,就去做,做完了,就完了。这一生的追寻,一生的梦,都在时光里慢慢消失不见,不在人间。
以梦为马,不负韶华。如今不知还有这样的人吗?有多少以梦为马的诗人。
我最近在读三百首,争取着默记下来,
“出门搔白首,若负平生志”。
是我最近常思考的的句子,等到老来,是否负了自己呢?如今所做的事情,如今花时间和精力在做的,是否是自己真正想要的呢?还是退而求其次,奈何之下而为之的东西呢?还是在等待世纪,还是在等待变化,将未来的境遇交给时间,带着来时的初心,默默前行?还是在等待有人来,在某个时候改变命运?那时你是否已准备好,如今你所做的,在某一个时刻到来的时候,你是否又能顺利接下呢?
“自诚明,谓之性,自明诚,谓之教,诚则明矣,明则诚矣。”
这是中庸里面的话,要么明,要么诚,两者又是相互贯通的;以此为基础,方才能尽己性,尽人性,尽物性,最终达到“天地参焉”的状态。与人交往,与朋友交往,谈情说爱,工作做事,面对亲人,常常需要的是凝视自我,是否做到了明、诚,判断依据应该是:做自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