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文字是依据晓书童听王东岳先生的付费音频课程《中西哲学启蒙课》所整理的笔记后加以理解的。”晓书童频道“这个微信公众号,强烈推荐大家关注。
血缘纽带整顿社会
孔子学说总结的核心总结为一句话是:他用最原始的血缘社会纽带来整顿随文明发展而越发紊乱的社会体系。
之前我们反复强调一句话,越原始越低级的东西,越具有奠基性、决定性和稳定性,这是递弱代偿原理的一种表述。孔子就是用了一个和动物社会结构相似的,最底层,最稳定的体系,来整顿一个不断丧失稳定的社会系统,因此他的学说极具力量,从而构成了中国社会两千年稳定的思想基石。
是不是听不懂这句话是什么意义?没关系,我们慢慢解释。
人类社会也是从动物社会中增长出来的,因此人类早期数百万年和动物一样都是生活在血缘氏族社会群团之中。而随着文明开化,人类从氏族部落到部落联盟,部落联盟再联合出现国家的雏形。在这个不断联合的过程中,血缘关系被不断冲淡,最稳定血缘氏族社会形态逐渐的消失。
而孔子就是想重新找回最原始的血缘纽带,用它来重新编排文明社会,造就一个超血缘社会机构,回归到原始氏族社会的那种稳定程度。
我们对照反观西方文明的源头古希腊,之前我们就说那里的生存环境不足以用农业养活当地人,所以人们不得不经商,而一旦经商,商人就要脱离家庭,血缘结构被打散。所以才不得不建立神学和社会契约系统,血缘淡化,而法系强化。
那古印度呢?他们是用宗教来强化血缘,这就是印度的种姓制度。宗教最先,其次是血缘。我们中国是血缘居先,以此建立宗法,最后才是神祇,所以我们中国的神都是自己的老祖先。
对比之下我们看到,中国古代社会不像古希腊文化那样摒弃血缘结构,重新缔造一个契约社会。也不像印度文化那样,需要一个强有力的神,要用神的力量固化血缘关系。
我们直接从和动物社会一样的原始氏族社会中把血缘系统一脉延续下来,再此之上建立超血缘文明社会结构。
爱有差等,尊卑有序
血缘社会,讲究“爱有差等,礼有尊卑”。
我们对不同人的感情和爱当然是不一样的,对父母和子女当然是最强烈,兄弟姐妹次之,外人更次之。血缘关系不可克服,在家里当然是长幼有序,你在厉害也不可能把父亲变成儿子,在父亲面前我们永远都是儿子,这叫做尊卑有序,不可能改变。
“爱有差等,礼有尊卑”,符合我们的生物本性,这样的有序结构称之为宗法礼制,孔子把宗法礼制理论化和系统化,这就是儒学,核心8个字:“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君王有君王的样子,臣子有臣子的样子,父亲有父亲的样子,儿子有儿子的样子。
比方说孔子常说的三纲: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五伦:君臣、父子、兄弟、夫妻和朋友,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唱妇随、君恩臣忠,以及五常:仁义礼智信。这些全部都是在血缘结构中的要求。孔子最终是要把整个社会都编排成一个血缘大家庭。
儒家的世界观
在我们的文化中,习惯于把一切人都泛血缘化,我们带孩子出门,见到与我们同辈的就让孩子叫叔叔阿姨,见到比我们年长得多的就叫爷爷奶奶,同龄人动不动就称兄道弟,义结金兰。这些人和我们都没有血缘关系,但是我们常“四海之内皆兄弟”。我们把血缘关系不断的在社会中扩大化,这叫做泛血缘。
然后我们继续把血缘关系推及到宇宙万物,所有的一切与我们都有血缘关系,这叫做拟血缘。
比如程颢说:“仁者,以天地万物为一体”,王阳明说:“夫人者,天地之心,天地万物,本吾一体者也”,天地万物与人都是一体的。
张载说“民胞物与”,民为同胞,物为同类。横渠四句:“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都表达了这个意思。
我们看儒家的世界观,从最小的血缘核心家庭出发,有血缘关系的父母孩子,到泛血缘的社会,所有人都是孩子的叔叔阿姨,爷爷奶奶,都是我的兄弟姐妹。再推及到拟血缘的天地自然,“为天地立心”。
血缘、泛血缘和拟血缘与之相对应的就是宗族、国家与万物。层层递进从而构成了一个严密的世界观体系。
因为儒家构建的世界观包罗万象,所以不需要鬼神的存在,我们根本用不着脱离人类自身,超拔出一个神的存在,而只需要在自己的血缘祖先中设定神位,宇宙世界观就已经完整。所以在我们的语境中没有神权,只有人文,中国自古都是人文文化,可以说是有情有义、有血有肉、沟通至深、延绵无尽,既温情脉脉又纠葛连连。
血缘社会仅有的特点
这也造成了中国社会仅有的几个特点:比方说养孩儿无尽头。在西方孩子满18岁,父母就不再管你,哪怕我很有钱,但你上大学是你自己的事情,你贷款也好怎么着也好。但是在我们中国,父母砸锅卖铁供孩子上大学,甚至是结婚买房带孩子,这种对孩子没有尽头的付出就是我们血亲社会文化的一种表达。
还有,往来无契约。中国文化中是没有契约关系的。比方说亲戚朋友找你借钱,你好意思找他打借条吗?在契约关系中很正常的要求,在血亲关系中就被视为侮辱和不信任。
再有,认人不认理,只要有血缘关系,哪怕他做错了事,我也必须包庇他。不然我在家族中怎么立足?因此中国社会极度的容忍、温情、恋家和孝敬,人们难以使用理性把人际关系从血缘关系中剥离出来。而一个人从小生活在家族之中,因为尊卑有序,长辈的旨意是不容反抗的,整个家族都会以此对年轻人造成压抑,因此在这样环境中成长起来都会变得懦弱和极为容忍。
在这样的结构中,是没法讲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是没法讲民主的,血缘结构天生就是一个集权结构,我们能说自己的父亲是暴君吗?显然不能。
鲁迅说:“父亲的话总是对的,儿子的话却在未说之前就已经错了。”这就是血缘文化必然的表达。
说我们中国人在近现代之前是没有现代国家概念的,这句话说的没错,因为在中国传统文化里家永远在第一位,所谓国家,国不过只是一个放大了的家而已。这与西方把国家的定义为民族,地理范围和政府机构的概念完全不同。
在中国我们不讲公民,我们所有人都是家人。家人不讲平等,因为爱有差等,礼有尊卑,另外一个结果就是中国社会讲究内部和谐,压抑竞争,因为在血缘结构中不平等就是铁定的。爸爸永远是爸爸。
而公民呢?是在同一个上帝之下,人人平等的社会结构,既然人人平等,每个人需要扮演不同社会角色怎么办?公平竞争。
压抑还是鼓励人类的内部竞争,这是中西方两种社会文化结构内涵的一个重大分别。
种内竞争的带来的巨大危机
我们知道任何生物都面临两种竞争,一个叫做种间竞争,就是狼要吃羊,而所谓的种内竞争,是狼与狼的内部竞争。
种间竞争是天序,构成了生态食物链的平衡。但是种内竞争却截然不同,这样的竞争给种内生物造成巨大压力,也构成种群的重大危机。因为同种之内大家都具有相同的爪牙和手段,具备同等的竞争力,一旦竞争起来极为惨烈并且是没有办法逃避的。
孔子学说认为,人类面临的最大问题是种内竞争,站在这个角度我们才能看明白为什么他老人家当年不断的强调内部和谐。人类的能力已经极为强大,如果我们不能化解种内竞争,不能达成种内的约束平衡,当然就要面临巨大的麻烦。
文明的进程必然是一个人祸取代天灾的过程。
我们可以想象一下,如果两只公猴子在争夺配偶的时候,他们俩手里有枪,那这两只猴子的命运会如何?如果他们手里有原子弹,那整个猴群将面临什么?所以一味的提升自己的能力,而不去维护与消解种内竞争,必然是一场巨大的灾难。
孔子学说,就是要建立稳定的尊卑有序秩序,压抑农业文明中紧张的人际和资源关系下的种内竞争。
站在今天的角度来看,孔子用尊卑有序,用人人不平等的方式整顿社会秩序,显然已经过时了。但是他所关注的种内竞争的这个最底层问题,在今天却凸显的越来越严重,因此孔子学说依然构成人类未来文明再造的重要基层参考系。
道德:生存之规定
孔子学说极为注重道德,他说:“见贤思齐,见不贤自省。”看见有德的人立即向他看齐,向他学习,见到失德的事情立即反省自己。甚至是独自一个人也要严格的遵守道德。这叫做慎独。
而今天道德高度沦丧,“民免而无耻”的时代,只要法律不禁止,再缺德的事情都有人做。今天标榜道德首先是把它当做了一种装饰,不是为了要严格恪守,而是通过道德获得优越感。其次把道德当做一种策略,就是之所以遵守道德是因为如果我不遵守的话就会遭受损害,如果是这样,道德普遍都成为一种策略,那一旦某个时候,放弃道德能获利,道德就会被立即抛弃。
这就是人类今天的状况,也是法治必须出现以及不断完善的原因。当年孔子为什么严守道德?我们说中国传统文化是人类农业文明的精雕细琢与完好保留,越原始的东西,它越跟是跟人类最底层的生存相关。
什么是道德?就是生存之规定!
人类学家上世纪初叶到地球上仅存的原始氏族部落中做考察,发现他们只奉行两项道德,第一个是不得乱伦。当年儒学讲究“男女大方”“男女授受不亲”,放在今天当然被严厉批评,妨碍男女自由恋爱,造成无数的悲剧。
但是要知道在当时这可是不得了的大事,是生存之规定。怎么回事儿?那个时候,人们都生活在自己的血缘族群之中,如果自由恋爱的结果是什么?找的对象都是自己的哥哥、妹妹、表姐、堂兄甚至是叔叔和舅舅,乱伦将是必然。为什么说“媒妁之言,父母之命”,因为只有父母和媒婆才能分辨哪个人跟你没有血缘关系。
如果跟血缘关系的人发生婚配,后代发生显性遗传病的几率大大增加。在漫长的生物进化过程中,但凡没有乱伦禁忌的生物都因为遗传病大量爆发而灭绝。
因此孔子的“男女大防”实际上是在维护中华民族的生存安全。
奉行的第二个道德约束是不吃人。我们经常听说食人族,但是像螳螂一样吃同类的生物是极其罕见的。因为致病微生物除非发生特殊的变异,否则在一般情况下是不发生跨物种感染的,而吃同类的话,就造成一种疾病在自己种群内大规模的感染,从而形成灭绝性的瘟疫,所以吃同类的物种也会在进化过程中被淘汰。
生存之规定,这就才是道德的分量之所在。
重德文化的精髓
之前的节目中我们介绍过,人类智力调动的三个方向,信主,重德与爱智。
我们觉得西方爱智文化相当惊艳,哲科思维,精密逻辑,现代科学,烈火烹油,繁花似锦,是人类向外追求智慧的极端调动。
而我们的重德文化呢?是向内寻求合作的安定保障,爱智与重德,两个方向是相反的。
人类急需的内部协调,避免过度的恶性竞争,如若不然,能力越提升,处境就越危险。我们可以想想刚才所说的,拿着枪争夺生殖资源的猴子的处境。
中国重德文化看上去确实是智能调动最浅的文化,甚至比信主文化的智慧调动还要少。它几乎就是动物血缘社会的直接延伸。可恰恰是这个低智文化,最有效的消解了人类社会内部的竞争压力。
站在这个角度我们才能理解孔子说过的,很多人认为觉得非常荒唐的一句话:“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社会稳定,不用担心物质贫乏,而要担心分配不均,不用担心贫困而需要担心人民生活不安定。
这跟工商业文明追求更大的蛋糕,鼓励竞争完全相反。孔子学说是在维护华夏民族最基本的生存。这也就是为什么中国低智重德文化稳定存在2000多年,从未中断,而极端调动智能的古希腊却在公元前4世纪骤然中断。
所以王东岳说今天文明发展程度越来越高,人类的能力越来越强,财富越来越多,却依然危机重重。按照今天所说的这个参考系考量,我们未来的生存难题是如何在突进发展与稳重守持之间做出选择。
传统文化的糟粕与精华
为什么说孔子文化浅薄而直白,可现在我们给予孔子文化极高的评价,因为人类文化从来都是给生存提供支持,黑格尔不能理解孔子,因为西方工商业生存结构和中国纯农业生存结构截然不同。理解生存结构的差异,是理解世界上所有文化的基础。
而且任何文化都有它的时间范畴。人类文明是一个自然演进的进程,我们根本就没得选。再伟大的文化最终都会失效,最初给生存提供支持,而后一定是对生存构成戕害。
中国传统文化的衰落,就是因为它严重阻碍中华民族从农业文明向工商业文明转进,因此被抛弃。而正是因为我们在近代彻底的抛弃了中国传统文化,对其进行了一次清理,才让我们的社会转型得以顺利进行,我们在改革开放之后以不可思议的速度向前突进。
我们反观古印度和古埃及文明,他们今天相对来说比较落后。按理说印度还被英国殖民,官方语言都是英语,制度是民主制度,但它的发展却面临诸多问题。而最早的古埃及文明,今天发展状况也是非常紊乱为什么?原因都在于对自己的传统文化没有进行清理。
我们在看待自己传统文化的时候,总会想知道哪些是应该学习的精华,哪些是应该抛弃的糟粕,但是这样打开方式是不对的。实际上是,但凡把古代文化拿来直接应用,它就表达为全是糟粕;而但凡把它的底层思绪当做参考系,那它的点点滴滴都是精华。
比方说,我们今天如果还提倡男女授受不亲,我们还用道德治理国家,反对依法治国,这当然就是笑话。可是如果我们把它当做参考系,明白重德文化是人类生存的基石,我们需要对其进行维护,对人类生存具有危机意识,这就是精华。
总结
好了,关于孔子思想的核心就介绍这么多。做一个简单的总结。
第一、孔子学说的核心,是用血缘纽带整顿文明社会体系,造就一个超血缘社会结构,重新回归到原始氏族部落社会的稳定程度。
第二、血缘社会讲究的是“爱有差等,礼有尊卑”。儒家的世界观,是从核心家庭宗族的血缘关系,推及到全社会的泛血缘,再推及到天地万物的拟血缘。所构成的严密世界观,不需要鬼神的存在,所以我们不讲神权,只讲人文。
第三、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家永远是第一位的,国无非就是放大了的家。所以家族观念极重,所以我们养儿无尽头,往来无契约,只认人不认理,长辈永远是对的。这些都是血缘文化的必然表达。
第四、所有生物都面临两种竞争,种间竞争和种内竞争,站在食物链最顶端的人类,种内竞争是我们面临的最重大问题。而是否压抑竞争,是中西方文化内涵的一个重大分别。文明进程就是一个人祸取代天灾的进程,如果不能消解种内竞争压力,能力越大,危机也就越大。
第五、孔子极为注重道德,在古代道德就是生存之规定。西方爱智文化,向外追求智慧的极端调动,中华重德文化,向内寻求合作安定的保障。中国传统文化,最有效的消解了人类社会内部的竞争压力,维护了中华民族的基本生存。这也是为什么中国文化稳定存在数千年,从未中断。
第六、如何正确运用古代传统文化,但凡把古代文化直接拿来使用,它就全是糟粕,如果把它的底层思绪当做今天发展的参考系,那它点点滴滴都是精华。未来,我们如何在突进发展与稳重守成之间做出正确的选择,是人类面临的重大问题。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