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叫我姜
破解职场不被替代的奥秘1、
还记得10年前,在公司,玫除了负责部门日常的宣传工作之外,还和另一个女孩惠轮班接听办公电话。听电话、看闲书,别人甚是羡慕她们的悠闲。可这样的日子久了,玫却越发过得没有底气。
当时玫虽没有太多远大的目标,可是大学毕业却干这种小学生都会干得活,总是心有不甘。也就是那段时间,玫开始思考自己工作的价值和意义,并告诫自己不能一直在这种低层次的工作上停滞不前。
玫开始把闲书换成时下最热门的执业考试专业书籍。
而惠每每看到总是善意地调侃:“看这些书,难不成你还有跳槽的想法不成,我觉得现在挺好地,工作清闲,单位效益又这么好,走哪儿能有这待遇?”
玫不置可否,只回她:“学习让我心里踏实。”
一年的时间,玫付出了艰辛也收获了知识和证书。
不久,机缘巧合,当地政府机关来单位抽调懂得相关专业知识的人员,而玫恰恰是公司上千名员工中有此相关资质的两人中的一员,经过面试,玫获得机会。从此开启了新的职业生涯。
而就在玫调出不久,原来的公司机构改革,非重要岗位被撤销,相关人员分流。惠首当其冲是被分流之列,她分流后的岗位环境大不如从前,还要三班倒。为此,她没少向玫诉苦:看你现在多好,不像我沦落到这个地步。
玫当时竟无言以对,只是暗自庆幸遇到了好机会。
直到现在读了这本《深度工作》,玫才从理论上可以解释个中因由。
«深度工作»是《纽约时报》、《华尔街日报》力荐畅销书,引发数百万讨论的年度话题之作。书中涉及三个经典的定义:深度工作、浮浅工作、深度工作假设。
深度工作:在无干扰的状态下专注进行职业活动, 使个人的认知能力达到极限。这种努力能够创造新价值,提升技能,而且难以复制。
而与之相对应的。
浮浅工作:对认知要求不高的事务性任务,往往在受到干扰的情况下开展。此类工作通常不会为世界创造太多新价值,且容易复制。
按照书中的理论,当年的接听电话就是文中提及的浮浅工作,是随时都可以被复制和代替的。而玫的工作机会却可以在该书提及的深度工作假设中得到注解。
深度工作假设:深度工作的能力日益稀少,而几乎同时,其在社会经济中的价值却日益提升。因此,能够培养这项技能,并将其内化为工作生活之核心的人,将会取得成功。
看出什么了没? 稀缺并有价值的事物,才是经济社会需要的,无可替代并实现价值才是最终成就,人才及其能力也是如此。
正是因为玫后期的学习,让玫有了难以复制和不可替代的专业知识,成了彼时稀缺的人。是这种深度,使玫获得新的岗位机会。
破解职场不被替代的奥秘2、
当今时代,已经没有一成不变的事物了,安稳也多半是种幻觉。停驻,就是退步。
2010年引爆热点的富士康“十连跳”,揭秘了流水线工人的日常工作和生活。如今,富士康生产线上紧张工作的机器人,比人多多了。
就连记者这样的“无冕之王”,职业地位也受到了挑战,今日头条的写稿机器人Xiaomingbot,腾讯财经的机器人写手Dreamwiter、新华社的“快笔小新”都可以根据大数据,一分钟内生成稿件并发布。
阿里、京东正在推出“无人超市”,原来以为已经比普通商埠人力资源减少很多的超市竟然质变到一个营业员、导购都不需要的地步……
在阿尔法狗人工智能逐步超越人类的时代,我们有没有觉得危机,我们的工作究竟什么时候会被机器所替代,造成失业呢?
跟不上时代,就要被淘汰,无法脱离浮浅工作的人们,恐怕更难翻身。那么,我们究竟该怎样做?才能逃离这样的死循环呢?
《深度工作》正是卡尔·纽波特博士作为计算机领域的专家和人气博主,围绕如何破解工作和学习领域成功模式进行深度探索后,专门针对知识工作者推出的应变之策。
这本书明确提出四个准则:
1、工作要深入
设定符合自己需要的工作日程,并严格遵守,把深度工作的日程计划形成习惯。
2、拥抱无聊
隔离分心,提高专注度,有助于提高当前精力集中程度的上限。刷
3、远离社交媒体
刷新闻、微博、朋友圈……社交媒体不知不觉中偷走了我们很多宝贵的时间。
4、摒弃浮浅
制定计划,限定上网和使用社交媒体的时间段人的时间是有限的,每人每天都是24小时,想要多一些时间进行深度工作,减少浮浅工作时间的浪费
践行以上四个准则能有效培养你的专注力,以达到工作深度。有了工作深度,你才能提高效率并表现出优异。
因为为了能够持续地保持自己的优势,你需要绝对的无可替代,而这种无可替代,不怕被时代抛弃!总结起来,就是你必须成为能将深度工作能力内化为工作生活核心的人。
3、
天才之人之所以伟大,只因决心投入一切,全力于一点。
如果你也想要和玫一样破解职场不被替代的奥秘,
那么赶快找到这本《深度工作》,好好研读之后,开始专注、有深度地工作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