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散文想法简友广场
品红楼5|第一回 读懂《好了歌》的哲学涵义

品红楼5|第一回 读懂《好了歌》的哲学涵义

作者: 阿斌bin | 来源:发表于2023-04-18 15:52 被阅读0次

文/阿斌  【原创】

世人都晓神仙好,惟有功名忘不了!古今将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没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金银忘不了!终朝只恨聚无多,及到多时眼闭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娇妻忘不了!君生日日说思情,君死又随人去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儿孙忘不了!痴心父母古来多,孝顺子孙谁见了?

《好了歌》在《红楼梦》有着点睛之笔的说法,是《红楼梦》的总纲。它是作者曹雪芹对贾家命运的概括,也是他对饱经人生沧桑,洞察世事的总结。曹雪芹将人生无常,人世间的盛衰、荣辱、生死、贫富、浮沉刻画得入木三分,淋漓尽致。其中蕴涵了“好了”为一,“色空”不二的观念,是全书的哲学主题。

《好了歌》是跛足道人哼唱的一首歌,共16句,分为四个小节。浅显易懂,都是大白话,但其哲学涵义令人回味,需要用一生的时间去慢慢体会。

在人生的顺境中,不会读懂《好了歌》,只有像甄士隐这样遭受了一系列的家庭变故之后,走入人生低俗时,他才瞬间开悟释然,于是他便做了《好了歌注》。《好了歌注》是《好了歌》的延续。

作者曹雪芹用《好了歌注》揭示了贾府的人物命运。

陋室空堂,当年笏满床;

衰草枯杨,曾为歌舞场;

蛛丝儿结满雕梁,绿纱今又在蓬窗上。

说什么脂正浓、粉正香,如何两鬓又成霜?

昨日黄土陇头埋白骨,今宵红绡帐底卧鸳鸯。

金满箱,银满箱,转眼乞丐人皆谤;

正叹他人命不长,那知自己归来丧!

训有方,保不定日后作强梁。

择膏粱,谁承望流落在烟花巷!

因嫌纱帽小,致使锁枷扛;

昨怜破袄寒,今嫌紫蟒长;

乱烘烘你方唱罢我登场,反认他乡是故乡。

甚荒唐,到头来都是为他人作嫁衣裳!

《红楼梦》中的贾家是个大家族。

第一代,水字辈,贾演、贾源,二人是开国元勋,是跟着皇上打天下的武将,他们形成了宁国府与荣国府。

第二代,代字辈,贾代化、贾代善,两人因父辈战功而袭爵,但已去世。贾代善的妻子还健在,就是荣国府的贾母,贾母是整个家族中辈份最高、威望最高的人。

第三代,文字辈,贾敬、贾赦、贾政、贾敏,贾家已经开始走下坡路。

宁国府,贾代化有两个儿子,一个是贾敷,一个是贾敬,贾敷很早死去,书中没有什么描写;贾敬,是贾府的族长,宁国府的当家人。因其父亲贾代化,原为京营节度使,世袭一等神威将军。后来只顾修仙问道。

荣国府,贾代善、贾母有两儿一女,贾赦、贾政、贾敏。

贾赦是老大,降等袭爵为一等将军。他生性好色,妾室一片,是个无耻之徒,一天到晚只想讨小老婆,甚至将手伸向贾母身边的丫鬟鸳鸯。

贾政,自幼酷喜读书,原欲以科举出身,皇上体恤先臣,赐贾政主事之衔,升为工部员外郎。贾政任学政期间,秉公办事,得到吴巡抚保举,提为工部郎中。

贾敏,嫁给林如海,早逝。

第四代,玉字辈,贾珍、贾琏、贾宝玉、贾环,没有一个奋发图强、中兴再起、续写家族荣光的人,甚至个个都是败家毁业的一代。贾政的大儿子贾珠是个能为家族争光的人,但可惜早逝。

贾珍,贾敬之子,三品爵威列将军。

贾琏,贾赦之子。

贾珠、贾宝玉、贾环,贾政之子。

第五代,草字辈,贾兰、贾蓉、贾芸、贾蔷。贾兰是个用功读书的人,只是年纪尚小。

贾蓉,贾珍之子,靠买官,五品龙禁卫。

贾兰,贾珠之子。

在贾府中,从少爷到小姐,从丫鬟到小厮,几乎找不出一个能为贾府谋篇布局、力挽狂澜的人。探春算是有头脑的人,用她自己的话说,“可惜我是女儿身”。

贾府里大家都在寅吃卯粮,大厦将被掏空,甚至府里人还想着如何中饱私囊,肥自己的腰包。特别是修建大观园后,更是入不敷出,大厦将倾。再加上大观园被抄,贾家彻底走向败落。

《好了歌》和《好了歌注》正是向读者描绘了贾家败落的场景及相关人物的惨状。

例如:在《好了歌注》,笏满床,形容当年贾家个个都是当官的,而且每个人都有很多头衔。按“公侯伯子男”的顺序来看,贾府的“宁国公”“荣国公”,都是一等爵位,可谓荣极一时。但是,被抄家后的宁荣两府,早已人去楼空,剩下的只有灰尘和雕梁画栋上结满的蜘蛛网。满园衰草枯杨和以前的歌舞升平、繁花似锦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曾经的公子哥贾宝玉屋里是金满箱,银满箱,如今沦落为街头的乞丐,而王熙凤的女儿巧姐、妙玉被卖到妓院里,贾雨村等人之前还嫌纱帽小,最后只得被判锁枷杠。

我们在读小说《红楼梦》仅读第一回时,还不知道人物的命运如何,只有读完全部,反观曹雪芹在第一回中的谶语,才懂得《红楼梦》的深刻和曹雪芹的高明。曹雪芹正是在小说的人物还没有出场时,就以谶语式的艺术写法,揭示了小说中的人物命运,揭示了封建社会的腐朽。特别是,看似繁华的一场梦境,到头来只是“白茫茫一片真干净”的虚无,这种哲学式的拷问直击读者人心。

盛与衰,生与死,富与贫,荣与辱,人生无常,转瞬即逝,人生如戏,你方唱罢,我登场,一片乱哄哄的景象。这些在曹雪芹的笔下,生动鲜明,深刻冷峻,将当时的社会生活用小说的形式展现在读者的面前。

《红楼梦》,一部伟大不朽的名著。

(图片来自网络)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品红楼5|第一回 读懂《好了歌》的哲学涵义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bpohj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