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了我周围在华科大上学的同学,以及被保研到西安交通大学的同学的分享,总结了以下几点。
1.该干啥干啥,做好自己的分内之事是首要任务。
我那位考上华科大的同学,是真的厉害。讲一下他的故事。
我高中的这位同学,基本整天只完成老师留作业,很少去做铺天盖地课外题。周末的时候去球场踢球,课外时间看杂志,想学习就学习,晚上从不熬夜,绝对是我们宿舍睡觉2最早的一个。
看似很放松的学习,可最后考上了华科大,没有北大清华那么强势,但也很牛。
当时老师都很惋惜,如果我这位同学再仔细一些,认真一些,对学习更上心一些,是不是就能够更进一步?
我觉得其实不是这样,就我们班最后的结果来说,最后两个月那些整天凌晨四点半起来刷一套理综题的同学,即使是考的最好的,也没有考上985。
在学霸的眼中,能做好自己本分要做的东西,就可以甩开不少人。真正的优秀,并不需要玩命才能做到。
其实就最后的结果来看,那些每天看似很用功的同学,其实没有学到太多东西,甚至考的越来越差。
在上课这条获取知识这条最佳捷径中,很多人因为熬夜学习而大大降低了学习效率,上课效率低,就需要晚上付出更多的时间来弥补课上的知识,因此不少人就会选择熬夜……就这样逐渐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
因此很多人就羡慕那些学霸们,他们晚上不熬夜,周末不学习去踢球,课外时间看杂志,然而还能考上一所你望尘莫及的大学。
你觉得他们是天才,智力条件好……
但事实是,他只是在该干这件事的时候,以自己所能的最高效率去做这件事。在最容易把这件事做好的时间段里,付出了自己最大的努力。
有张图片很好的反应了这个现象。
![](https://img.haomeiwen.com/i13770616/762868ac08618a47.jpg)
这样一堂课下来的差距,一点不夸张的说,可能需要你课后花上几个小时来补上。
这也正是那些好学生好像平时不怎么努力的原因。
2.告别那些无效的,无目的性的努力,只对自己用的事情付出自己的努力。
我这位保研考上西安交通大学的学长,从刚入大学的时候就有想要考入西安交通大学的理想。
他专门去咨询了考研的学长,以及导师,上网查阅资料,大一就列出了非常精确的目标。
在大学,他放弃了很多。比如说学生会副主席职务,班委职务等等。
当时很多人都觉得,放弃这么多,是不是太可惜了?
他的回答很简单:与我的规划无关,对我未来的目标没有太大影响。
来看看人家的成果,大一大二两次国奖,英语四六级,计算机二三级全通过。
相关专相关专业竞赛二等奖两个,一个三等奖。
出色的表现很轻易得到了保研老师的认可,进入了西安交大名校。
在他做分享总结时,学长讲了与他形成鲜明的对比的另一位学长。
他的特点是,什么竞赛社团,活动都要参加,大的小的,学校的国家的。但普遍的结果是,学校的一些竞赛还能拿到奖,但那种省级,国家级基本啥奖项都拿不到。
他这样解释到,多参加竞赛,积累经验,参加社团提升自己的见识。
这样的结果是,在他去参与保研时,没有太多拿得出手的东西,只有学校的一些参赛奖项,那种国家级认可度高的奖项一个没有。
自然,当时没有一个评委老师会认可。
等他毕业了,他自己都说到,整个大学自己拿的那么多证书,工作后最有用的一个竟然是英语四级(这当时是我们学校毕业的一个硬性要求)。
工作后,他和那些原本学习远不如他的同学拿着差不多的收入。那些所谓的见识经验,没有一家企业认可。那些简历上填的啥社团会长,学生会,班长等工作经验,人家连看都不看。
仅仅是普通本科毕业,你这些填的在花里胡哨用处也不是很大,有句俗话说得好:瘦死的骆驼它也比马大。
别人凭什么要透过你的外表去看你的内心?同理,面试官为什么要越过你的学历去直接看你的能力?
不用多了,人家一个211学历,随随便便就可以把你这些东西直接碾压。
既有学历又有能力的人多的是。那些好些的企业完全没有必要要你。
这就是在大学付出一样的努力,最后结果确是这样的天壤之别的原因。上帝是公平的,因为他给了每个人一天24个小时。
每个人每天都有这么多学习时间,你把他分配到了多项事情上,都做好,不太可能。把他分配到一件你该做的事情上,很难做不好。
其实你并不是做不好,只是你想做好的东西太多了,最后的结果是你什么也做不精。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