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年看过一本书,讲的是有关游戏力的内容。讲到游戏力在家庭教育中的功能,可能很多家长不是很了解。“游戏,不就是玩吗?”“教育孩子光让他们做游戏恐怕不行吧?”其实这是家长的误解。
真正的游戏,可不单单指玩耍,它其实是一种通过模仿和扮演的方式,来学习本领、强化技能的教育途径。
游戏是孩子沟通的主要方式。
禁止孩子做游戏,就像禁止成人说话思考一样,是一种行为剥夺。
游戏力是每一个孩子发展到幼龄期就具备的一种能力,是自然而言发展出来的。做游戏可以让孩子把观察到的现象和技能,通过角色扮演和刻意模仿,转化为实际经验。游戏可不是无意义的,它们对孩子的健康成长的作用可是不容小觑的。
游戏力所提倡的,就是父母每天能够找出一段时间,放下手头的事,充满渴望与快乐,真心与孩子建立联结,全身心投入到和孩子的互动中去。通过一起做游戏,我们不仅能够获得孩子的信赖感,增进亲子关系的深入,还能让孩子主动靠近,贴身感受到父母的爱。
做游戏可以让我们身体放松,心灵愉悦。我们如果你一开始并没有完全放松,那就赶快加入到游戏中来吧!蹲下来和孩子保持同样高度,握住他们稚嫩的小手,摸摸柔软的头发,触一触鼻尖,再来个暖暖的、长长的拥抱,保证你和孩子都能够放松下来。
紧接着,让我们重返童年吧!在游戏中,你需要放下自己平时树立的父母威严和高大形象,以免孩子觉仍然得你还是高高在上的,他们会有压力,无法完全放松。请马上蹲下来,然后告诉他:我们一起来玩游戏吧!我想你的孩子一定会开心的蹦起来!
做游戏很简单,请认真进入角色:想象着你回到了童年——真正的重返童年,你和孩子是好伙伴,无忧无虑地尽情玩耍。接下来,你们可以好好商量玩些什么。请尽量听从孩子的建议,只要能够确保彼此的安全。
你们可以表演故事,也可以角色互换。你来当孩子,他们当爸爸(妈妈)。有些家长不喜欢陪孩子玩游戏,觉得这样做会降低威信,破坏孩子对父母的完美印象。其实,完全没有必要。
作为父母,我们需要靠彼此情感的联结来教育,而不是靠威严来震慑。
有的父母一点都不喜欢陪孩子做游戏,却分分钟都想控制孩子如何玩耍。这不是很矛盾吗?许多成年人,特别是忙碌的爸爸妈妈,对与孩子一起玩游戏有抵触心理。他们的理由也是非常奇葩:
“做游戏会把衣服弄脏,我看着他们脏兮兮就很难受,更不要说让我也加入进去。”
“做游戏可以自己独立完成,没必要非得和大人一起。”
“我还有自己的事情要做,再看着他们把房间弄得一塌糊涂,像犯罪现场一样,只会让我烦躁不安。”
孩子确实是可以自己玩,但是他们做游戏,不是只做游戏。——听起来是不是像绕口令?没错,他们做游戏,是一种情境带入。做游戏的时候,他们会想象这是将来要真正发生的事情。所以爸爸妈妈的加入,意味着孩子和你一起进行着对未来的创造。
在游戏中,你可以用一种过度夸张或者轻描淡写的方法,扮演好自己的角色,无论你是一棵树,还是一块石头。请给孩子真实的情绪流露,让他们明白:爸爸妈妈也有脆弱的、不完美的一面,我其实可以做的更好。
当你主动示弱的时候,孩子不但不会嘲笑大人,往往还会出其不意地表现出勇敢、热情、主动、关心等品质。你也能够了解孩子潜在的人格倾向。在教育的过程中有的放矢,积极地干预或强化。同时,他们看到父母认真在做游戏,就会放下心中对父母的刻板印象,主动了解你脆弱的另一面。他们会更加理解你,支持你,靠近你。和你交朋友,告诉你他们真实的想法。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