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和整理本书的思路,想进一步学会如何用批判性思维指导自己的生活和思维。
关于作者
尼尔·布朗教授,美国鲍林格林州立大学经济学教授,长期从事批判性思维研究工作。
斯图尔特·基利教授,获得了心理学博士学位,是美国鲍林格林州立大学心理学教授。
关于本书
这是一本教人思考的书,主要讲的是如何作用批判性思维帮助我们在信息爆炸时代的海量信息中,学会甄别与筛选。
什么是批判性思维呢?
批判性思维就是:对你听到和读到的东西进行系统评价。
如何获得批判性思维呢? 作者是从6个方面来阐述的。
第一,海绵式思维和淘金式思维。
海绵式思维就是像海绵一样吸收看到听到的信息不加已否定和思辨。
淘金式思维方式是提问式的,自己选择去吸收什么,忽略什么的思维方式。
海绵式思维重在得到信息,淘金式思维则强调在获取信息的过程中的积极互动,要提问、鉴别、选择,这样才能像淘沙捡金一样,从信息中获取真正的知识。
我们生活在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各种信息都非常丰富,但是同时,这么多的信息也导致了我们的意识经常陷于专家、政客、媒体还有公众号围攻之中,稍不留神就可能被欺骗、被洗脑、被操纵。这个时候就要用淘金式思维方式去辨别。
第二,找到论题和结论。
要接受还是拒绝一个人的观点,首先要找到他的主要观点究竟是什么,也就是他的论题和结论。
第三,找到理由。
找出理由,是批判性思维中尤其重要的一个步骤。找到支持前面结论的理由,也就是科学的依据。
当我们听到别人提出某一观点的时候,需要的不是接受或者拒绝,而且需要他进一步提供理由给你。弄清楚为什么。
第四,分辨价值观假设。
什么是价值观假设呢?价值观假设指的是我们对某些价值观的相对可接受程度,它们被视为一种理所当然的看法。
当我们说两个人就某项问题达成了一致看法时,要知道,很多时候这种一致暴露了他们其实具有一样的价值观。
一个人所持有的价值观会影响他提出的理由,并最终影响到他的结论。我们要把价值观假设纳入推理过程时,理由才能在逻辑上证明结论。
第五,证据的必要性。
一当个人跟我们提出一个声明,我们需要区别它是个“观点”还是“事实”的主要方法,就是看相关的证据现状,对一个看法的支持性证据越多,这个看法就越接近“事实”。
注意证据的个例性和样本的大小。这样可以避免把别人和你说他见过的谁谁谁就是这样当作事实。
第六, 克服批判性思维的障碍。
克服批判性思维最大的障碍是我们的心理习惯。
在任何阅读和对话中,我们都倾向于强调自己的个人经验,只要我们的经验和他人不同,我们都更倚重自己的经验,哪怕这些经验与他人更接近科学的观察结果不一致,也仍旧如此。成见就是非常强烈的个人经验。有时,在不知不觉的情况下,成见会取代思考。
这点是非常震撼我的,因为我们生活中无时无刻不在发生让成见取代思考的事。这个和年龄无关,不有意识的训练我们就会走入成见取代思考的误区。
比如在我们已有的知识结构和认知会对各种事物产生偏见,会阻碍我们去接受正确的观点和真理。
我们在吸收知识和观点的同时,一定要训练自己有意识的克服成见和已有的心理习惯。用空杯心态和批判性思维多问几个为什么,找到科学的依据来接受。
当然,我们也不能迷信权威,哈哈,好难。
《走出思维的误区》|第二本关于批判性思维的书复盘与思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