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古代散文小史之清代桐城派

古代散文小史之清代桐城派

作者: 河滨散人 | 来源:发表于2024-02-25 13:02 被阅读0次

清代中叶出现了著名的散文流派——桐城派。因其早期的重要作家戴名世、方苞、刘大櫆、姚鼐均系清代安徽桐城人,故名。桐城派以其文统的源远流长、文论的博大精深、著述的丰厚清正而闻名,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地位显赫。戴名世、方苞、刘大櫆、姚鼐被尊为桐城派“四祖”。师事、私淑或膺服他们的作家,遍及全国19个省(市)计1211人,传世作品2000余种,主盟清代文坛200余年,其影响延及近代。

桐城派的文章,内容多是宣传儒家思想,尤其是程朱理学,语言则力求简明达意,条理清晰,“清真雅正”。他们的许多散文都体现了这一特点。其文章,在思想上多为“阐道翼教”而作。在文风上,是选取素材,运用语言,只求简明达意、条例清晰,不重罗列材料、堆砌辞藻,不用诗词与骈句,力求“清真雅正”,颇有特色。桐城派的文章一般都清顺通畅,尤其是一些记叙文,如方苞的《狱中杂记》《左忠毅公逸事》,姚鼐的《登泰山记》等,都是著名的代表作品。

桐城派的基本理论是从方苞开始建立的。他继承归有光的“唐宋派”古文传统提出“义法”主张:“义”即“言有物”,“法”即“言有序”。言有物,说文章要有内容;言有序,说文章要有条理跟形式技巧。他对于文章,要求的是“雅洁”。

刘大櫆虽无重要的建树,但他是姚鼐的老师,所以在桐城派上,是承先启后者。

姚鼐是桐城派的集大成者,他的古文主张,在于提倡“义理(内容合理)、考据(材料确切)、辞章(文词精美),三者不可偏废”。又在学习方法上,提出古文八要:“所以为文者八,曰:神、理、气、味、格、律、声、色。神、理、气、味者,文之精也;格、律、声、色者,文之粗也。然苟舍其粗,则精者亦胡以焉?”(《古文辞类纂序》)

桐城派主张学习《左传》《史记》,讲究义法,提倡义理,要求语言雅洁,反对俚俗。桐城派总的倾向是保守的,“卫道”气息很浓,文章枯淡平直,缺乏活气。当然其中也有一些优秀的散文作品传世,未可一概否定。到了“五四”时期,古代散文就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一个新的辉煌的散文时代拉开了帷幕。

相关文章

  • 文都桐城漫记

    早就听说桐城的大名。 桐城派文学在历史上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桐城派”是清代中叶最大的散文流派。 终于有幸来到桐城。...

  • 一   桐城派论述(上、下)

    桐城派亦称“桐城古文派”,它是清代文坛上最著名的散文流派。其著名之处在于影响范围之广、作家人数之多、延续时间之长。...

  • 从青楼到巴黎|画魂潘玉良

    安徽桐城,人文荟萃。 〔清乾隆时有“天下文章其出桐城乎?”之誉。清代散文最大流派“桐城派”,以城为名,代表人物方苞...

  • 作人

    清代桐城派文人刘开有一篇散文《与阮芸台宫保论文书》,文章说:“非尽百家之美,不能成一人之奇;非取法至高之境,不能开...

  • 曾国藩与桐城派

    桐城派,这是清代中后期的一个很有影响的散文流派。以其早期代表人物方苞、刘大櫆、姚鼐均是清代安徽桐城人而得名。他们提...

  • 清代诗文

    ①桐城派 地位:是中国清代文坛上最大的散文流派,亦称“桐城古文派”; 人物:方苞为桐城奠基人;方苞、刘大櫆、姚鼐被...

  • 不走寻常路的奇男子                    

    姚鼐是清代中叶散文学派——桐城派的集大成者,其代表作《登泰山记》给人以简洁生动又余味无穷的感觉,值得细细品...

  • 不走寻常路的奇男子                      

    姚鼐是清代中叶散文学派——桐城派的集大成者,其代表作《登泰山记》给人以简洁生动又余味无穷的感觉,值得细细品...

  • 老舍

    老舍自传 我的散文是学桐城派,我的诗是学陆放翁与吴梅村。 桐城派:戴名世、方苞、刘大櫆、姚鼐被尊为桐城派“四祖”,...

  • 2020-04-10

    各位家长: 本周课程主题为第四讲之《古代散文赏析》 教学重点: 1.古代散文起源;2.散文文体特征;/...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古代散文小史之清代桐城派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bptga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