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追求理解的教学设计】3:理解“理解”

【追求理解的教学设计】3:理解“理解”

作者: 宁超群 | 来源:发表于2022-11-13 18:46 被阅读0次

1导言(P36-38)

理解是智力层面的建构,是人脑为了许多不同的知识片段而进行的抽象活动。如果学生理解了,他们可以通过展示他们知道和和能够做到的特定事情来证明自己理解了。

(理解指向学习者的建构。建构需要回到知识创生的源头,去经历和体验知识创生的过程。在教学中落实这一点,就需要设置真实的生活情境,完成情境中的任务或者生活中的真实问题。如何确定学生的理解水平,需要提前设计出可评估的方式。如果是观点的表达,就应该能够描述观点,并阐释观点,加以例证。如果是行为,就应该通过事情中的表现或者事情完成的后的结果或者作品完成后的成果来证明自己的理解。这里涉及到表现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的设计。)

2.理解作为有意义的推断(P38-41)

理解与知道的关联:理解是学习者探求事实意义的结果。

掌握一个事物、事件或场景的意义,就是要观察它与其他事物的联系:观察它的运作方式和功能、产生的结果和原因以及如何应用。而那些我们称作无意义的事情,是因为我们没有领悟到它们之间的联系……方法——结果的关系是所有理解的内核。——杜威《我们如何思维》(PP.137,146)

(知道,往往指向的是孤立的事实,碎片化的事物,呈现的现象,而理解是要透过现象,探索事物的本质,与他物的关联。书中以黑白瓷砖为例,事实就是这些瓷砖就是单纯的一块块黑白铺地板,理解就是把这些瓷砖联系起来看,不同的人会从这些瓷砖里看出各种各样的图案,而这些图案是观察者将推理投射到瓷砖上的。)

理解的目标是利用已有内容生成或揭示一些有意义的事情——利用我们记忆中的已有知识去发掘事实和方法背后的含义并谨慎地加以运用……理解面临着对思维的挑战……理解是通过有效应用、分析、综合、评价,来明智、恰当地整理事实和技巧的能力。因此,将某些事情做对对本身并不是理解的证据,这也许是偶然或者是机械完成的。理解意味着以正确的方式完成任务,通常反应了人们有能力解释为什么特定技巧、方法或知识主体在特定情境下是合适的或不合适的。

(做正确的事,正确地做事事,把事做正确。理解不是单纯地完成任务,而是有分析、综合、评价等多种认知的综合参与,挖掘出做事背后的基本规律。)

3.理解的可迁移性(P41-45)

为了知道要应用哪一个事实,就需要了解更多的事实。这个过程需要理解,即需要洞察本质、目的、受众、策略和手段。训练和直接指导只是记住,并不能真正的变成能力。

理解是关于知识迁移的,能够将所学的知识迁移到新的甚至有时令人感到困惑的情境中,有效迁移能力是我们在不同的情境和问题面前创造性地、灵活地、流畅地应用所学的能力。理解超越信息本身,创造新的知识并达到更深入的理解。。

要获得机械学习和记忆之外的知识,我们必须学会和拥有看到模式的能力,当我们遇到新的问题时,可以将其看做由熟悉的问题和技术衍生而来的变种,需要学习运用大概念和迁移策略来解决问题。大概念为迁移提供基础。

影响迁移能力的是人们对知识的理解程度,而不仅仅是对事实的二级乙或对固定流程的遵循……尝试快速灌输大量内容往往会阻碍学习,阻碍即将产生的迁移。

怀特海的“呆滞思想”:几乎没有经过使用、检验或引入新的联系,直接吸收到头脑中的观点就是呆滞思想。有“呆滞思想”的教育不仅是无用的,甚至是有害的……我们引入的主要观点应是少量且重要的,并且能被应用到每一种可能的联系中去。

我们面临的挑战不是从记忆中“再现”所学,而是修改与调整一般性观点,使之适用于特定情境。

知识和技能是理解的必要元素,理解还需要:敏锐的洞察力,有缜密、灵活地处理事情的能力,有自我评估、解释和批判的能力。

迁移包括弄清楚哪些知识和技能与当前问题相关,以及如何运用已有知识去处理当前面临的挑战。

让学生直接思考真实性问题有助于激发和唤醒学生的理解。

为了应试而让学生反复进行联系其实是一直失败的教学策略。

(这一部分读得很艰难,可能跟自己的理解力有关,总觉得有些表述不是很清晰。44页楷体字部分的三条解释新情境新问题内容,怎么读都觉得不明白。求助团队。

细雨栀子:这里面的第一点和第二点感觉说的是同一个内容呢?

王小龙:为了得出第3点

细雨栀子:他这里是不是说:为了解决问题,先要将问题表述修改为某种特定模式,而在问题表述的过程中,学生是需要从记忆中检索相关的一般性知识。

王小龙:问题表述修改才能保证检索

细雨栀子:问题表述的过程中,需要从记忆中检索相关的一般性知识。到底是修改后检索,还是修改中就需要检索?

王小龙:这种情况通常区分不了那么严格

细雨栀子:哦,我是觉得这里的表述读着很晕

看完这段话,是不是更晕了。先不纠结,继续往后读,对后面的学习应该可以回头加深对这里内容的理解。)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追求理解的教学设计】3:理解“理解”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bpxkx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