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聊的雨天,慵懒的午后,闲适的晚上,爱书人往往喜欢拿起一本书消磨时光,翻上几页以后,什么天气,什么环境,什么时间统统都消失了,整个人都飞入了一个世界,一个写作者凭一己之力架构的世界,在这个世界里,我们以上帝视角看着故事中芸芸众生的生老病死,喜怒哀乐,我们会因书中主角的欣喜而喜,会因书中主角的哀愁而愁,会因书中主角的愤怒而怒,甚至有的时候看了一部优秀的小说就像在这尘世间走了一遍,看了一部又一部的好小说就像在尘世间走了一遍又一遍,就像佛家所说的轮回一样,所以读书多的人大多成熟且深刻,经常会被别人说看起来比同龄人稳重,有很多人问读书到底有什么用,让自己变得更加成熟和稳重应该也算是一个答案。
读书读的多了一点以后,慢慢的发现,自己读书的时候其实读的并不是书,而是书在自己心中映出的像,以读《平凡的世界》为例,刚失恋的人会看到主人公们之间的感情纠结,有商业意识的人会看到如何运作砖厂,小时候生活艰苦的人会看到当年的自己,热衷官场的人会看到权力的纷争,文学爱好者会看到作者的写作手法,历史爱好者会看到当时的时代背景,书就像一面镜子,把我们经历过的事情,脑中想的事情,在意的事情全都照了出来,由于每个人的成长环境与成长经历不同,所以每个人从同一本书中读到的东西自然也是不同的。有一些书是没有经历不能读的,像《水浒传》,有一些书是经历了反而不想再读的,如《三国演义》,这应该也算是人们所说的“少不读水浒,老不读三国”的一种解释吧。
对于同一本书而言,同一个人在不同的年龄也会有不同的领会与感悟,因为随着年龄的增加,阅历也在不断地增加,“书镜”能够照出来的东西就更多了,如果我们有意识的去对比在不同年龄段读同一本书的感受时,应当会明显的感觉出,时间越靠后,我们从一本书中读出的东西就越多,而且往往也更加现实,这并不是说我们变得越来越势利了,这只是说明我们越来越懂得如何去生活。
前两天,在某音乐软件上看到这样一句话:人这辈子最怕的,就是把一首歌真正听懂了。其实,我觉得,人这辈子最可悲的,就是把一本书真正看懂了。书中的艰难险阻,蜿蜒曲折,跌宕起伏,都照在了自己心上,其中滋味如何,怕是实在难以向外人道也。
当我们发现自己被“书镜”照出来内心的样子的时候,可以把心思再转一下,看看我们为什么会有此思此情此念,我们喜欢主角,也许是因为主角身上有着和自己一样的性格;我们可怜主角,也许是因为在他们身上看到了以前的自己;我们反感主角,也许是因为他们很像某个我们不喜欢的人;不管我们有着怎么样的反应,反观自己的内心,慢慢的搜寻,总会发现那个拨弄我们内心的理由,也许在不经意间就解开了自己心里的疙瘩,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以书为镜可以让我们看清自己,也能真的让我们变成一个“更好的人”。
书架上那一排排的书,不仅仅是浩瀚的知识海洋,更是一面面照射我们内心的镜子,透过这些镜子,我们能看到当年自己的样子,也能看到当年我们身上发生过的故事。
你以为你读的是书,其实你读的是你自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