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12288695/3b7162f80f081cd7.jpg)
这是一本厚书,突破我的阅读范围,也突破我的认知范围,可以说,读这种书,我不敢求多少读懂,因为里面太多的哲学思辩的锐利,同时,对其中介绍的两位大家,了解甚少,甚至其所读所研究的方向及书籍,真的未曾谋面,所以,学到什么,看它的目的的就是为了突破,同时走出舒适区,从散文及故事型的阅读,更深度的去读思想型著述。全书介绍两位中国哲学史上著名西方哲学史引近的专家引进的过程与研究,从而揭示了做为目前我们缺少什么?只想以自己感性的角度来写点文字,以归纳此次阅读的收获,可以略显稚嫩,但却是我初读之心得。
作者是周国平,介绍上说是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当代著名学者、作家。当时,一看到这个名字,就问了几个朋友,朋友们当中还真有知道他的,还说了他的思想较中肯,可以看看,朋友推荐后,于是买了一本此书,试着读了一下,幸好有前面的一本作开拓式的基础,那本《禅与摩托车修理切艺术》,也是较理论的,虽是以游记心理及叙述型讲述,但内容因为涉及禅,所以,认真的用了五天的时间读完,真的帮助也很大,打开了我对哲学的了解。
说起哲学对我来说只是粗浅的概念,好似语言思维维度很宽广,或者各种主义所代表的是思想,谈起这些,我只得承认我比较感性,记得上学的时候,一位同学曾经在自考所选的专业定为哲学,后来听说毕业后去做了化肥销售,不知道这种哲学思想能否帮助到他,我相信能够,因为思想的用处就在于随时影响你的生活与生命,并不象药到病除的神示现,但却能左右你的生命方向与生活品质。
初看题目,中国人缺什么?读后似有所悟,反思是为了客观的认识,当我们发现两位前辈学者的案例分析,最后成为孤独的流星逝落于苍穹之际时,发现陨落的不是两位巨星,是我们心中的那种神圣的信仰,书中指出传统文化中的实用品格与时代的救亡主题,造成两位前行者在时代与人海中渐行渐远,最后隐没于海中一沤,从中可以看出决定现代社会整体素养提升的关键,是提高与改善国人的实用品格,使其懂得生活不仅仅只是吃饭穿衣。
一、孤独是高贵的
书中提到了严复与王国维,两位都是第一个吃西方哲学螃蟹的人,严复引进了英国的哲学,侧重于法治,而王国维引进了德国的哲学,侧重于信仰。两人虽都在各自的时代努力证明着什么,但最后的结局是严复的引进法治社会奠基的自由主义政治哲学,但对自由主义,国人并不感兴趣,只接受他传播的社会进化论。而王国维的引进重点在为人生寻求和建立信仰的形而上学,结果国人却无人理睬。面对这样的结果,作者分析出文化传统里的实用品格,正如我们平时见求神问道者多是有求,所以,你的灵验与否在于你能否解决我的问题,你推行的思想,能否为我带来实用主义,如果能解决我的钱从哪里来。书中多次提到孤独这个词,想想两位大家,一位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并接纳,但是却偏了方向,就好似导演的一出好戏,结果主角没火起来,配角到是人人皆知。而另一位则更有些悲伤,从里到外、从头到尾没有人关注到他的心声。试想,这是何等的孤独,引用原文一句话:“当我重温王国维早年与德国哲学的这一段因缘时,给我印象最深的便是他的孤独。”
作为思想者,思考跨越民众的普遍高度是需要力量面对的,因为如海燕在暴风雨中的呐喊,但在民众的大潮中,最后以一沤在海中隐没,但总会有声音不断的在呐喊,就是觉醒者在前行。这倒让我想起来了西行取经的玄藏大师,走在西行的路上,哪有那么多的美景在路上邂逅,更多是的勇气与坚持,那种信仰的前行的力量,就是愿力,为取得真理以救苍生的大愿,记得余秋雨曾经在一篇文章中写到:在茫茫的沙漠上,无以为目标,唯有循着前人的骨骸前行。每每读到此都会有些感动,前人为了后人的思想与真知,不惜生命前行,而前行的力量的作用就是要么到达取得真经,要么用自己的生命为后人当路标,这需要力量,一种生命的力量,这里面需要忘我精神,但有一丝为个人所取的实用品格,又如何坚持走下去的勇气呢?他们的孤独是高贵的,好似众人皆醉我独醒的豪气。
2、虔诚是求得的方法
似有相识的场面,如今我们经常会看到庙观神舍,经常是香烟围绕,善男信女的虔诚,带着多少心愿来点一颗香烛,就在那殿前一拜,又有多少未解之事得以寄托,神佛贵气在不以人间之得为得,更不以人间之失为失,读后我真的惊讶了一下,终于明白为何会有神术之聚光追星,人们更多是有求必应型的信仰,信仰解决的是他们的欲望,而不是心灵的真理。
每天见过太多在佛前求佑的事情,可以因此为缘起入得门来,但最终应以智慧得解脱,智慧,就是人们心灵对事物的认知方式,并非只是一个实用品格。正如现在有许多人,以读书无用,甚至信仰变成了护身符,更有不信者说信那个能让我发财吗?能让我长寿吗?好象是生命只有财与寿,实用品格正是众生相之一最好的诠释。若是信仰有了这个外衣,不如让他去银行里去拜钱更好,似乎这一切都可以求得的,正如佛说:“若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在这样的思想状态里,佛门是我们领略身心超脱欲望,以广施为有,这里的施非换取,不能以交换式的解读,如舍一得万报,看似今天舍一,实际上你想得到的是万报,更大的贪心在里面,真正的施者是心灵的安慰,受者的需要正是你能帮助的,如施人玫瑰手留余香。
而这个虔诚的信仰前后,会得到心灵的平静与安宁,恰恰就是得的方法,但大多数人会以灵验不灵验来定义信仰,这种实用主义的发心,遇到了什么?最到的未必是信仰。
读到此书,我受益很多,原来的局限,如今得以阅自己之胸识,理性的去觉知此山中的真相,或许就是收获吧!信仰之名,就是心的力量,信之轨则,仰之神圣,法术可以满足欲望,而法理则可以安托此心,若是能够,我希望我们能够遇见渴望了解自心的生命信仰为初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