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仁与天的关系

仁与天的关系

作者: 洵张 | 来源:发表于2022-05-12 20:55 被阅读0次

如果我们想弄清楚仁与天的关系,那我们必须知道仁是什么。

在不同的时候,不同的人对仁的叫法其实也有很大的不同。就比如孟子所说的仁义礼智,他们也是仁的变体。细分仁义礼智,所谓仁,也就是拥有一颗恻隐之心;所谓义,就是一颗羞恶之心;所谓礼,也就是有一颗恭敬之心;所谓智,也就是有一颗是非之心。这三者其实都是我们最先天最原初的时候就能拥有的。就像我们的仁心一样,最开始的时候,我们便有了最原初的善,然后慢慢的在后天继续修炼。所谓仁义礼智也是我们最先天的时候,就会一直有的东西。上至君王,下至地痞流氓,不管你是什么身份,你都会有四端。可以说,圣人所拥有的仁义礼智并不比我们多,而在社会底层的人也不比我们少。所谓四端,是不用外在来给我们灌输的,是我们不受教育就可以拥有的。

有一个十分生动的例子可以形容为什么我们在本心之中是拥有仁义礼智的,在我们看到一个小孩子即将要摔入井中时,我们一定会下意识的十分惊恐且想要去帮忙,这就是我们的恻隐之心。而我们会这样做,这样想,并不是因为我们想要巴结孩子的父母,不是因为我们想要因为这件事情去向自己的朋友们炫耀,更不是因为担心小孩子掉进去之后会哇哇乱哭,我们这么做,仅仅是因为我们有一颗仁心而已。

但是为什么在我们的生活中似乎感觉,有许多人都没有这样的仁义礼智之心呢?所谓求则得之,舍则失之。如果你不去寻求四端,那么你就会失去他。虽然仁义礼智是我们本有的,但是我们人心的发出仍然是我们去求的结果,这是一种可能性而并不是一种必然性。虽然人人都有这种可能性,但是并不是人人都能成为尧舜,就是这个道理。你不能成为他们,正是因为你没有求,没有一以贯之的决心,可能对于自己的志向方面也不够明晰。

在三字经中有一句话与这则文本十分相像: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人之初,代表的就是我们最初就有的四端,性本善代表的便是所谓仁义礼智。性相近,习相远所说明的是,如果我们不去求之后,我们就会堕落,也就是,求则得之,舍则失之。

四端和仁有许多的相同点,有一点就是他们都是人本来就拥有的。四端,是我们人人都能求得的,而仁心,只是在很多时候被蒙尘了而已,并不是说明我们没有。而这两者同样都是可以向上超越的,不是只停留于我们本有的阶段的。 而仁其实也包含了四端中的内容,四端更像是被细分了的仁。

我认为能够在拥有这四者之后,继续向上超拔是很不容易的。虽然我们拥有了他们,我们也明白这些道理,但是诸多时候我们就像宰我一样无法去行出来。在拥有了仁义礼智之后,这一切都应该继续向我们的志向服务。我们的志向,应该是围绕道德层面的仁心外推来明晰的。

在我们清楚了什么是仁之后,我们就来谈一谈天是什么吧。

子曰: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这里所说到的天道,他似是宏伟的,却又是无声的;是磅礴的,更是无闻的。有很多词可以用来形容他,但最终,我认为他是神秘的,是值得我们一生去钻研的。

古今中外,我们对天道的理解是不一样的,从道家的角度来讲,可能就是让天道自然而然的在人世间显现出来。从宗教的角度来讲,他们会认为如此神秘的天道是有一个掌握者在控制他的,这是外在于他们的,而他们唯一需要做的就是遵循天道,服从他们心中的主。儒家的观点与道家和宗教的观点不太一样,儒家认为天道应该是要在我的心中体现的,而我应该也是要随着四时一起发展的。在我领悟了天道之后,我就需要将我心中的天道外推。这就是一个由天道下贯人心,人心在外推,然后再上达天,以证天道的过程。这个过程是要用我们的行动去证明的,而不仅仅只是空想。如果你不去领悟天道,不愿意去行,那么你就是不仁的,是没有去求四端的。这个过程中,最重要的是生命的不息,不止。我们不断的体悟的过程就像是太极图,我们构造了这样的一个世界,我们让这样的有阴有阳的世界不断的运转下去,就像那大道一样。而我们的课程一直告诉我们的,也是我们的仁心要与外在建立联系,他不是一艘孤帆。

我们贞元学校的名字与校徽,其实与天道也有着联系。所谓贞元,其实是从周易中取的。所谓元亨利贞,就是我们要去守护我们最初的那颗本心,也就是我们的四端,然后用我们自己的行动去证明他。这也是我们不断的强调立于天地之间的含义,一个人能够“顶天立地”,就说明他是知的,且这个过程中他也在行。

生命最重要的过程在于绽放,如若我们活了这么一辈子却没有开出我们的生命之花,岂不是过于可惜了。所以我们一定要去领悟,一定要去行,这就是我们绽放的过程,也是我们拥有更多可能性的过程。

相关文章

  • 仁与天的关系

    如果我们想弄清楚仁与天的关系,那我们必须知道仁是什么。 在不同的时候,不同的人对仁的叫法其实也有很大的不同。就比如...

  • 仁心与仁行

    儒家最提倡的就是仁,希望我们能够活在仁之中创造仁,那么仁又分为内和外,也就是仁心与仁行,仁心与仁行的关系又是怎样的...

  • 中哲史复习提纲整理

    中哲史复习提纲整理 1、孔子思想中“仁”和“礼”的关系。 2、如何理解“与命与仁”? 与命与仁的与可以理解为“信从...

  • 论儒家“礼”与“仁”的关系

    仁是儒家的主要思想,但在《论语》中孔子谈里又居多,孔子也费劲毕生心血,想要恢复周礼。而在如今这个高速发展的时代我们...

  • 仁心与仁行

    仁是儒家的核心观念,仁心是内在的,人仁心是要往向外推的。向外推的体现就是仁行,仁心与仁行之间的关系是非常紧...

  • 高考不是人生的终点,我们都在朝圣的路上……

    观《冈仁波齐》有感 这些天,高考成绩揭榜。 昨天,我去看了纪录片《冈仁波齐》。 高考和《冈仁波齐》有毛线关系? 于...

  • 五德与五行的关系

    仁礼信义智是五德,五行与五德的关系是:木主仁、火主礼、土主信、金主义、 水主智。 仁:悲天悯人的生活态度,对待人和...

  • 为富也应为仁

    孟子曾引用阳虎的话:“为富,不仁矣,为仁不富矣。”这句话讲了位富裕为仁的辩证关系,在当今社会,仁与富是相...

  • 2019.2.20日课

    带领我们重新审视今人与孔子的关系,发现孔子思想的当下价值,人与仁之间的关系是多么的伟大,中国文化博大精深,让我们学...

  • 小品论语之仁的概念

    小品论语之仁的概念 仁,二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有如何处理人际关系之意,即与人相处之道。此意为中性。仁多指好的人...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仁与天的关系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bqeeu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