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史记札记知罪春秋
【老秦人的故事】21、晋楚争霸(上)

【老秦人的故事】21、晋楚争霸(上)

作者: 枫离秋 | 来源:发表于2017-10-08 16:32 被阅读12次

    1、剑指中原

    晋国和楚国自城濮之战,是消停了一阵子。两国都忙于自己的内政,更准确的讲是内乱。

    楚国大夫范山对楚穆王说:晋国国主新丧,刚即位的国君年幼,我们也应该考虑北方事务了。

    楚穆王欣然接受,就要对中原用兵。

    对中原用兵,谁是目标啊?熟悉前面历史,很清楚,只能是郑国。

    于是楚军大军北来,进攻郑国。

    郑国不用说军事实力如何,就算军事实力还行,被楚国这么一次闪电战,打得猝不及防。连连失利。

    于是郑国很自然就向晋国求援。

    于是晋国赵盾会盟各个诸侯国,宋国、卫国、许国、鲁国,五国联军,救援郑国。

    但是楚军玩得如同游击战一样,没有遇到楚军。

    接着,楚军进攻陈国。陈国原本是臣服于楚国的,城濮之战后,陈国自然投靠新的老大晋国了。

    于是这回楚国开始进攻陈国。

    楚国军队由公子朱领导,从东夷进攻陈国,结果败了。陈国没想到,竟然把楚国打败了,陈国害怕了。毕竟战争比拼的是国力,一场小战役说明不了问题。于是和楚国媾合。

    这是前线事物,在外交上,楚国采用瓦解晋国同盟的政策。笼络鲁国。

    楚国派出斗越椒来鲁国聘问,手拿着礼物,显出傲慢。

    叔仲惠伯说:这个人必使若敖氏灭亡,如此傲慢,不死何待。

    很奇怪,鲁国没有对楚国外交表态,而是对使者的傲慢行径进行批评。

    要知道在大国博弈中,不表态就是最好的表态。说明鲁国开始对晋国离心离德了。

    一般老二的位置是很尴尬的,老二找盟友都是很费劲的事情。

    因为小国到底押谁赢?显而易见是押老大,但是和老二的关系都是若即若离。这就是中国和美国的情势了。

    这一年,秦国来到鲁国问候。问候谁呢?问候鲁僖公。

    鲁僖公都死了9年了,秦国难道笨到现在才去问候鲁僖公。当然不是,秦晋关系我们讲过开始破裂,秦国为了与鲁国展开外交攻势。怎么办?

    总不能明着来,只能暗地利用死者作为中介。正所谓死者为大,问候也是合乎礼仪的。

    反常的事情,正是正常事情的延伸。

    经过这么一搅和,晋国的同盟关系开始破解。

    2、楚国侵宋

    公元前617年,楚国与陈国、郑国息地会见。会见内容很简单,讨论打宋国。

    楚国打宋国,宋国倒了霉了。

    因为宋国还发生一件事情。

    话说三年前,也就是公元前620年,宋成公去世(宋成公是宋襄公的儿子),即位的是宋成公的儿子宋昭公。

    宋昭公即位以后,环顾满朝,发现一件严重的事情。公族们把持朝政,君权极其受限制。

    这跟晋国虽然过程不一样,但是结果都是一样的。

    宋昭公没有那么高的政治智慧,例如分化瓦解,费时费力不说,还夜长梦多。所以一个最简单的方法,就是杀。

    杀掉公族,这事情不就结了吗?

    我们想想真的结了吗?当然不是,在社会子系统(政治、经济、文化)都有一个过渡期,前面那个制度具有一定时期稳定期。简单来讲,原有国家的政治体制的配备是按照公族来配置的,现在如果杀了公族,那么宋昭公有没有能力去摆平这么一段过渡期?尚属疑问。这是在政治领域,比如在经济上,从计划经济转化到市场经济,就有一个漫长的过渡期。从专制社会转化到民主政治,同样有一个漫长过渡期。并且呈现这么一个规律,原有制度在国内存在时间越长,这个过渡期越长。

    但是宋昭公不管那套,因为公族除了使得君主势力衰弱,最主要的财政负担不起。这帮人”提笼架鸟“,还要国家养着这群分配财富的人。

    但是遭到了,国内一片反对势力。我们也不知道,这个消息怎么能传出去。你既然要铲除他们势力,自然是越隐密越好,现在搞得那帮公族全知道了。

    想当年晋国,晋献公为了灭掉公族势力,把工作交到一个与公族不相干的人,这样事情才能完成。

    乐豫就劝谏宋昭公,这个乐豫是公族的,所以我们才说这个消息肯定泄露出去了。

    说:不可以铲除公族,公族是公室的屏障。况且公族是国内的辅弼之臣,如果杀了他们,其他人必然生有二心,所以万万不可。

    宋穆公、宋襄公的后代,一听宋昭公要把屠刀驾到自家身上。那你不仁就别怪我不义,就率领国人攻打昭公。六卿为了平衡利益,达成协议,这场叛乱也就暂时过去了。

    但是,这颗恶的种子可是种下了,肯定会爆发的。

    果然第二年,又发生一件事情。

    宋襄公夫人,按辈分应该是宋昭公的祖母。结果宋昭公也是吃饱了撑的,不按照礼节对待她。

    宋襄公夫人不得了,她的另一个身份是周襄王的姐姐。

    宋襄公夫人对于孙子这个孙子的行为,非常不满,于是联合宋戴公的子孙们,叛乱,杀了宋昭公一些同党。

    宋国的大司马公子卬(大司马,类似于武装部队总司令,最高军事长官),拿着自己的符节(证明自己身份)死了。

    宋国内乱,使得宋国元气大伤。

    现在楚国打过来,宋国顿时手忙脚乱。怎么办?

    宋国大夫华御事:楚国为什么打我们?无非就是要我们认他为老大而已。装孙子就装孙子,还能保证现在国内平安。否则兵连祸结,受苦的都是百姓啊。

    宋昭公说:要不,去求求晋国。

    华御事说:且不说晋国会不会来帮我们,据说他们现在国内也是一团乱麻。就算他来帮我们,远水救不了近火啊。

    宋昭公最后只能大开城门,欢迎楚王。

    宋昭公为了表示诚意,邀请楚穆王来到宋国最大的湖泊,孟渚泽,打猎。

    打猎绝对不是仅仅是打猎。我们曾经讲过秦国的东猎行为(实际上是攻打东方国家)。而在别的国家内打猎,这种虚荣心的满足,对于楚穆王而言,是非常有优越感的。

    但是打猎要用一个物品,叫燧,用来取火之用。宋昭公结果没带。我们也不知道,宋昭公怎么会不带这个东西,既然你都叫楚王来打猎,结果后勤没做好。

    楚穆王当时就不高兴了。没等楚穆王说话,文之无畏(楚国大夫),一把把宋昭公的仆人抓出来,鞭打。

    为什么打仆人啊?废话,谁见过打国家领导人的。

    有人对文之无畏说:国君不能侮辱。

    文之无畏说:我是司马,遵从军令,这是忠于职责,就算死,也不能放弃责任。

    说的冠冕堂皇,一句话都驳不倒。

    3、鲁国之乱

    夏,叔仲惠伯会晋郤缺于承筐,谋诸侯之从于楚者。

    鲁国叔仲惠伯与晋国的郤缺相互会见,两国就如何分化瓦解跟从楚国的诸侯国,探讨了一番。

    这里就有个问题,我们如果还记得,两年前,楚国曾经派出使节来争取鲁国的支持,鲁国当时不表态,多少是亲近楚国的。

    但是现在为什么一反常态,亲近晋国了呢?因为楚国攻打宋国。

    假设宋国被攻打下来,鲁国可是和宋国交界,鲁国战略位置就很尴尬了。

    所以鲁国绝对不可能让楚国攻下宋国。于是此时就开始联合晋国。

    不仅如此,鲁国派出使节,祝贺宋国。

    宋国有什么可祝贺的呢?内有内乱,外有外患。

    鲁国人说,祝贺宋国,前一年,没有被楚国攻占。

    宋国人恶心大了,这不寒碜我们吗?我们是装孙子,尚且留下一条命,现在你来恭喜我。

    其实就是激将法罢了。

    激将法往往由于成功率高而被人熟知,所谓激将,就是用反面的刺激性语言,让他做出与刺激性语言否定性行为。激将法是一个双方都知道是个坑,结果还往里面跳的方法。

    原因在于,只有被人认识,才能保证自我的存在感。所以激将法是我最不必费口舌的,往往这和一个人的地位有关。地位越低,激将法效果越好。

    这一年,鲁国边疆不太安宁。

    鄋(sōu)瞒(狄族)侵入齐国,然后入侵鲁国。鲁文公派叔孙得臣追击狄人。

    最后打败了狄人,俘虏了长狄侨如。鲁国人把侨如杀死,然后埋在城门下面,叔孙得臣把自己儿子命名为侨如。

    鄋瞒不仅这次进攻鲁国,而且屡次进攻中原国家。

    在宋武公(春秋早期)时期,进攻宋国,然后鄋瞒被打败,俘虏了缘斯。

    在齐惠公时期(《左传》记载为齐襄公,但是明显不可能),鄋瞒进攻齐国,齐国俘虏了侨如的弟弟荣如,把他的头埋在周的北门下面。卫国人俘虏了侨如的弟弟简如,从此鄋瞒灭亡。

    这是外患,外患不可怕,这个内乱才麻烦。

    鲁国的公孙敖娶了一个妻子,名叫戴己,是莒国人。戴己为公孙敖生了一个儿子文伯。戴己的妹妹声已也为他生了一个儿子,叫惠叔。

    公元前620年,戴已死了,于是公孙敖到莒国,希望能再娶一位妻子当作夫人。

    莒国人说:你不已经有声已了吗?

    拒绝了他的要求,公孙敖于是说:这样,不如我为襄仲娶一位妻子。

    这一年,徐国攻打莒国。莒国希望和鲁国结盟。公孙敖就到了莒国参加盟会,并且希望能把襄仲的妻子娶回到鲁国来。

    公孙敖,看到莒国要嫁这位女子,非常漂亮。那还管是给襄仲的,于是据为己有。

    襄仲一看,本来是给我的,你竟然据为己有,于是要攻打公孙敖。

    打之前,请示一下鲁文公。

    按理说,这种事情应该劝劝,别打了。结果鲁文公看热闹不嫌事大,答应了。

    惠伯说:那怎么行。哪里见过在国内动刀兵的,这种亲者痛,仇者快的事情,我们不能干。

    襄仲一听这番话,陷入沉思。

    最后达成一个平衡,莒女回到莒国,两人和好。

    第二年,周襄王驾崩。

    公孙敖要打周王室凭吊。公孙敖秉持着

    爱情价更高

    的理念,没有去周王室,直接去了莒国,找莒女去了。

    4、河曲之战

    秦国因为赵盾一事,对晋国是一天二地恨三江四海仇,秦晋两国烽烟四起。

    二年,秦伐晋,取武城,报令狐之役。四年,晋伐秦,取少梁。

    当然这些都是局部的,小战役。真正秦晋之战还属河曲之战。

    公元前615年,秦国派遣西乞术,来鲁国聘问。

    西乞术来到鲁国,表明了秦国的态度。秦国正在厉兵秣马,意图与晋国决战。

    鲁国大夫襄仲说:两国世代友好,现在贵国国君还劳烦你来给我们礼物,我们国君不敢接受礼物。

    这个态度,明显就很暧昧,虽然没有明着拒绝,但是话外之意也是很明显的。

    西乞术说:这些礼物不贵重,希望你们收下

    如此,辞谢了三遍。

    西乞术说:我国国君派遣我来给贵国礼物,是希望两国能够世代友好,希望你们接受。

    最后逼着襄仲,只好说:贵国有君子治国,怎么怕不强大。

    就把礼物退回了。

    那么秦国这次联合鲁国的外交行动,基本属于失败了。这就是意图挑战老大的结果,老二找盟友是最麻烦的事情。

    这一年,秦康公亲率大军攻伐晋国,攻下来羁马。

    赵盾统帅三军,战于河曲。

    秦军进攻十分迅速。

    臾骈说:现在秦军利在速战,我们要避其锋芒,高筑壁垒,去迎击他们。

    于是晋国军队,不与秦军主力作战,等待秦军气势衰弱。

    秦康公一看晋国如此行事,就犯了愁了。

    士会(逃到秦国的晋国人)说:这一定是臾骈出的注意。要破解这个困局很简单。

    秦康公说:怎么办?

    士会说:赵盾有一旁支名叫赵穿,此子是赵盾的弟弟,恃宠而骄,年轻气盛,勇猛狂妄,并且憎恨臾骈。你故意派出军队攻击他的部队,这样他一定会冒进进攻我们。这样就能打败赵穿。

    秦康公依计而行。

    秦军进攻赵穿的部队,赵穿果然中计,追击秦军,没有追上。

    回来以后,大怒说:臾骈要我们等等等,要等到什么时候?我们有那么多士兵,那么多粮草,放那里怎么办?

    军官说:上面应该有自己的计划,我们遵从就是了。

    赵穿说:我不懂什么计划,我只知道军人就是来打仗的,不是当缩头乌龟的。

    于是自己出战。一出战,就被秦军擒获。

    消息传到赵盾那里,赵盾说:现在晋国一个卿被秦国抓住,如果让他就这样凯旋,我们晋国的脸放哪里?我们必须要救出赵穿。

    于是号令三军,救出赵穿,撤军回防。

    秦康公一看,晋国撤军了,目的没达到。

    秦康公自知现在还打不赢晋国,但是他怕秦军连夜一撤,晋国追击,这样秦国不就全军覆没了吗?

    秦康公眼珠一动,想出了他爸教他的,骗。秦国人这招练的是炉火纯青,从秦穆公一直到秦二世,全靠此招。

    于是对晋国人说:明日我们约好出战,谁不出战,谁王八蛋。

    结果这次失手了,为什么呢?

    臾骈暗中观察秦国使者,看到秦国使者,害怕之意,溢于言表。

    于是等使者走后,说:我觉得秦国人一定是害怕了,不如追击,把他们逼到黄河边上。

    赵穿一看臾骈这么说,不乐意了。诚心诚意跟臾骈过不去。

    赵穿、胥甲对臾骈说:不成,我们晋国军队是仁义之师。我们都约好明天作战,暗中偷袭算什么英雄好汉啊。况且我们那么多兄弟在战场死了,怎么办?

    赵穿挡住营门,死活不让军队追击。

    这样一来,秦国人连夜逃走。

    秦国人逃走了,赵盾可是气疯了。赵穿是他弟弟不便说什么,这个胥甲你是怎么回事,凑什么热闹啊。

    5、诱骗士会

    这个士会在河曲之战,为秦康公出计谋,把晋国计策攻破了。

    赵盾就想除去士会。

    于是召集六卿,问他们:狐射姑在狄国,士会在秦国,晋国怎么能高枕无忧呢?

    荀林父说:那就召回狐射姑,他毕竟有过往的功劳,可以将功补过嘛。

    赵盾心里想,好不容易把他驱赶到狄国,怎么又召回来。

    郤缺说:不成,不成。狐射姑罪过那么打,怎么能召回来。不如召士会回来。

    赵盾肯定接受后者的意见,于是召士会回来。关键在于,怎么才能召回来?

    赵盾让魏寿余故意背叛魏氏,逃到秦国。

    然后把魏寿余的妻子儿女抓起来,然后拘留。

    魏寿余于是添油加醋对秦康公说:赵盾对我如此无礼,如果您能帮我,我愿意把魏地归入秦国版图。

    这个话,一看就是假的。我们曾经讲过,管仲劝谏齐桓公一事。但是魏地太诱人的,魏地和瑕地相望。而瑕地在这一年,晋国人派遣大夫詹嘉镇守,防止秦国攻占。

    这一块地方,全部位于函谷关一侧,兵家必争之地。如果魏地在秦国手里,那么秦国至少还有希望东向,否则真的就困死在西方了。

    魏寿余在朝廷上,踩了一下士会的脚。

    秦康公问魏寿余说:怎么才能得到魏地啊。

    魏寿余说:这简单,你派一位高规格的人,我跟他一起先去。

    秦康公一看,那就士会你吧。

    士会说:晋国人财狼成性的国家,他骗你的,我到了晋国,连累了我的妻子儿女,我一死还没什么。君主你要后悔可来不及了。

    秦康公说:不要紧,要是晋国人毁约。我也不会伤及你的妻子儿女,会送到晋国的。

    秦国大夫绕朝,眼神好,刚才魏寿余踩了士会一脚,全给他看在眼里。

    绕朝就把马鞭送给士会说:你不要欺我秦国无人,我都看在眼里,你们想什么我都知道。只是君王不愿采纳我的意见,我们后会无期。

    士会此时加快马鞭,渡过黄河,回到了晋国。

    秦康公此时才意识到,中计了。但是他履行承诺把一部分士会的家眷送到了晋国,一部分留在秦国。

    而士会,祁姓,就是刘氏的先祖。

    会适秦,归晋,有子留于秦,自为刘氏。生(刘)明,(刘)明生(刘)远,(刘)远生(刘)阳,十世孙,战国时获于魏,遂为魏大夫。秦灭魏,徙大梁,生(刘)清。”刘清生刘仁,刘仁生刘煓,刘煓生刘邦。(《新唐书》

    6、新城之盟

    十二年,卒。子庄王侣立。

    公元前614年,楚穆王逝世。公元前613年,子楚庄王立。我们之所以要指出楚庄王,也很简单,因为楚庄王就是我们的下一位主角了。

    当然现在他还要忍,忍到一鸣惊人的时候。

    公元前614年,楚穆王一死,由于即位的是楚庄王,而楚庄王年幼。此刻的国际形势就开始从摇摆不定的关系向晋国靠拢而转化。

    于是,楚穆王一死,鲁文公亲自来到晋国朝见。卫成公、郑穆公纷纷向晋国靠拢。卫成公、郑穆公就请求鲁文公重新回国到晋国为他们说好话。

    冬,如晋朝且寻盟,卫侯会公于沓,请平于晋,公还,郑伯会公于棐,亦请平于晋,公皆成之

    鲁文公、郑穆公赋诗唱和。郑国大夫子家,先赋诗一首,名为《鸿雁》

    鸿雁于飞,肃肃其羽。之子于征,劬劳于野。爰及矜人,哀此鳏寡。

    鸿雁于飞,集于中泽。之子于垣,百堵皆作。虽则劬劳,其究安宅?

    鸿雁于飞,哀鸣嗷嗷。维此哲人,谓我劬劳。维彼愚人,谓我宣骄。

    意思就是鸿雁瑟瑟发抖,都是可怜人啊。

    鲁国大夫季文子说:谁说不是呢?这年头,日子都不好过

    于是赋诗一首,名为《四月》

    秋日凄凄,百卉具腓。乱离瘼矣,爰其适归?

    意思是,这个我很忙,没有空帮你们说好话。

    郑国大夫子家一看,这不行啊。于是赋诗一首,名为《载驰》,

    意思为,小国有难,还是希望你作为大国解除小国危难啊。

    鲁国大夫季文子赋诗一首,名为《采薇》

    岂敢定居,一月三捷

    意为,行吧,我就帮你们了。

    于是郑穆公拜谢,鲁文公答拜。

    说话不好好说的,传统由来已久。

    第二年,

    冬,十一月,晋侯,宋公,卫侯,蔡侯,郑伯许男,曹伯,于扈

    这样一来,以晋国为中心,中原各国为主的新城之盟再一次达成。当然这只是短暂的。

    因为除了鲁国,还有点立场以为。郑国就是一个墙头草,卫国本来就十分怨恨晋国。其他小国,基本属于龙胜帮龙,虎胜帮虎的。

    但是有一个国家竟然没来,谁呢?蔡国。

    蔡国因为地处楚国旁边,自然就没来参加。于是公元前612年,也就是新城之盟后一年,晋国攻打蔡国。

    说:不能因为国君年幼,就轻视我们。

    这个理由真是冠冕堂皇,晋国这里的国君跟楚国的国君半斤八两。

    蔡国很容易就被攻占了,签订了城下之盟,回国。

    晋国此刻还处理了一下周王室的内部事务。

    起因是周顷王驾崩了,周公阅和王孙苏争权夺利,于是跑到晋国要调解纠纷。赵盾调解了他们的争执,似乎此时的晋国国力蒸蒸日上。

    7、晋国之衰

    晋国之衰,不会吧。新城之盟可以讲晋国的实力进一步体现了,怎么能衰弱呢?

    实际上从大家倾向于楚国,虽然有这些国家不要脸成分看。一个重要的客观条件,就是晋国开始有点衰弱了。晋国内乱不止,特别是赵盾排除异己,导致国力衰耗。又跟秦国闹翻,河曲一战,晋国实力开始下移。

    最直接体现的事情,就是邾国之乱。

    公元前614年,邾文公死了。邾文公是一个少有的具有民本思想的国君,他不是嘴上说说,而是实干派,最后把命都搭上了。

    邾文公想要迁都,迁都这么大事情,要占卜。

    占卜,结果是:利于民,不利于君。

    按道理,不利于君,那就不迁吧。

    邾文公说:利于民就是利于君,百姓的利益就是我的利益。

    随从说:三思啊,如果不迁都,寿命可以延长,君主何必去做呢?

    邾文公说:如果老天要我死,我能逃脱吗?生是为了百姓的利益,如果对于百姓有利,就迁都,这是最吉利的事情了。

    于是迁都。迁都后,死了。

    像这样一些小国的历史,我不可能一一呈现,如果愿意可以出一个番外篇。

    那这么一个人,怎么会造成国内之乱呢?每一个君主,都有一个败家的儿子。俗话说

    大丈夫难免妻不贤子不孝

    邾文公第一个夫人,是齐国人,生了邾定公。第二个夫人,是晋国人,生了公子捷灾。最后肯定是齐国夫人的儿子即位,而公子捷灾就跑到外公家,就是晋国。想要依靠晋国力量,即位。

    其实晋国面对这个问题很棘手,因为按照礼制,就是邾定公即位。

    但是赵盾是个什么人啊?很干脆,就是打。顺便展开一场国际阅兵,让各国看看,晋国的战斗力。

    出动八百辆战车,相当于城濮之战所有战车还要多。出动士兵6万人。

    邾国人派了一个人对赵盾说:你打邾国,名不正言不顺,邾定公即位符合礼制,你凭什么来打我?

    赵盾于是退兵了。

    这时,问题才出现。赵盾难道出兵之前没想过这个问题吗?只能有两种可能

    其一、想过,这次出兵纯粹就是阅兵,炫耀武力。但是你要炫耀武力,至少真刀真枪打一场吧。

    其二、没想过,头脑一发热。

    这两种可能都有可能,不好评判。

    当然对于晋国而言,这还只是开胃菜。下面的好戏才刚刚上演。

    首先是对齐的态度。

    新城之盟,齐国没来参加,为什么呢?

    因为齐昭公死了。

    公元前613年,齐昭公逝世。

    桓公十有馀子,要其后立者五人:无诡立三月死,无谥;次孝公;次昭公;次懿公;次惠公

    五月,宋败齐四公子师而立太子昭,是为齐孝公。

    十年,孝公卒,孝公弟潘因卫公子开方杀孝公子而立潘,是为昭公。昭公,桓公子也,其母曰葛嬴。

    齐昭公自立为国君。

    齐昭公有嫡子,公子舍。是子叔姬和齐昭公的儿子。子叔姬是鲁国人。

    但是子叔姬不受齐昭公宠幸,所以相应的公子舍没有威信。

    齐昭公的弟弟,公子商人暗中观察这一切,就想取而代之。于是收买人心,豢养门客。很快自家就没钱了,就向官员借贷,继续施舍,收买人心。

    齐昭公死后,公子舍即位。

    这个叔叔,就杀死侄子。杀死侄子后,马上出现政权合法性问题(想想当年庆父的一波三折),于是跑到他的哥哥公子元。

    跟哥哥说:这个君位要不你做?

    公子元的回答很干脆,说:你谋求君位很久了吧,装什么装,你不杀我,我就不和你作对。

    于是公子商人即位,是为齐懿公。

    我们也不知道齐昭公到底怎么想的?如果只有公子舍一个孩子,那么就对他好一点。如果有好几个,赶紧挑选一个做接班人。最后竟然被自己弟弟抢了先。

    齐懿公即位以后,百姓不归附。这个道理很简单,原来的慈善家面孔,变成阴谋家了。大家接受不了,于是

    懿公之立,骄,民不附。

    特别是公子元,公子元虽然推辞了君位,但是这个怨恨是结下了。他在齐懿公执政期间,从来称呼齐懿公都是“那个人如何如何”

    这是齐国国内,在国际上,大家也不承认齐懿公的君位。

    这时一个科技史上的世界之最发生了。中国是最早记录哈雷彗星的国家,公元前613年,

    有星孛入于北斗

    当然在春秋时期,是作为预言出现的。

    齐懿公要想办法,对于子叔姬怎么办?子叔姬的儿子被杀了,齐国是无依无靠,对子叔姬的安置成了一个重要问题。

    鲁国人请求把子叔姬接回鲁国。但是齐懿公不让。

    于是鲁国人跑到周天子那里,希望以天子之尊命令齐国交人。

    齐懿公天变不足畏,把周天子的使者抓起来了。

    鲁国于是找到了晋国,希望晋国以霸主之威迫使齐懿公交人。

    齐懿公怂了,放了周天子使者。但是子叔姬,就是不放。

    不仅不放,公元前612年,齐国进攻鲁国西部边界。

    鲁国又抹鼻子,哭的对晋国说,你要为我作主。

    于是

    晋侯,宋公,卫侯,蔡侯,郑伯许男,曹伯,盟于扈,寻新城之盟,且谋伐齐

    大军气势汹汹而来,结果齐懿公派人,贿赂晋国,晋国就撤军了。

    鲁国人傻了,还能这么不讲信用。但是齐国这回是放了子叔姬,后来又娶回去,这是后话。

    齐懿公胆壮心肥,不仅打鲁国,稍带着打了曹国。

    鲁国大夫季文子狠狠地说:这个齐懿公不得好死,人家没招他惹他,就打他,绝对不得好死。

    鲁国没辙,只能跟齐国结盟。

    这时候,鲁文公病重,于是派季文子去结盟。

    齐懿公说:你们鲁国太没诚意了,我以国君之尊跟你大夫结盟啊。等鲁文公病好了再说吧。

    那么这个齐懿公可能是中了公子州吁的邪了,不得好死是肯定了。

    但是晋国是怎么回事?不是老大吗?这就可以体现出晋国此时插手国际事务,已经心有余而力不足了。

    上面讲的是齐国,下面讲讲宋国。

    宋国的国君是宋昭公,宋昭公这个人爱折腾。内忧外患,外有楚国侵扰,内有公族作乱。

    宋昭公这么爱折腾,所以国人不附,特别是贵族就很不满。

    此时,有人就动脑筋了。或许说,是某个政治势力开始威胁宋昭公的位子。

    这人叫公子鲍,公子鲍是宋昭公的弟弟。

    既然要夺权,就要获取支持,特别是贵族的支持。于是公子鲍就开始秘密筹划,夺权运动。大概方略跟齐懿公差不多。但是比齐懿公更狠。

    有这么几件事情,重复体现了公子鲍

    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和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

    其一、宋国有一年发生饥荒,公子鲍把自己全部粮食拿出来施舍。年纪七十岁以上的老人,也如此。还按时令赠送珍贵的食品。

    其二、每天拜访六卿,对于国内有才能的,礼贤下士,对于宋桓公以下的子孙都加以周济。

    其三、公子鲍长得很漂亮,于是宋襄公夫人想要跟他私通,结果公子鲍不肯(因为宋襄公夫人相当于他的祖母,宋襄公夫人是周襄王的姐姐,将近50-60多岁)。但是宋襄公夫人可能真的爱上了他,于是帮助他夺权。

    那么公子鲍可以讲比齐懿公高出好几个档次了。首先是从上到下都依附于公子鲍,从亲到疏都依附于公子鲍。

    特别是掌握朝政的六卿,

    于是华元为右师,公孙友为左师,华耦为司马,鳞鱹为司徒,荡意诸为司城,公子朝为司寇

    掌握了宋国的军、政、财权。

    公元前610年,几乎掌握了所有主动权的公子鲍打算下手了。

    宋襄公夫人告诉公子鲍说:国君这几天要去打猎,此时不动手,更待何时。

    于是公子鲍把自己全部珍宝带着出行。

    咱们也没不明白,公子鲍要发动政变,为什么要带着珍宝?如果政变成功了,国家都是你的。如果输了,脑袋都是别人的。带着身外之物干什么?

    结果这个消息泄露了,被宋昭公知道了。

    荡意诸问宋昭公说:现在公子鲍意图发动政变,不如去其他诸侯国躲一躲。

    宋昭公说:不必了。在国内不能得到贵族和祖母的信任,诸侯怎么会接纳我?而且既然做了国君,我如何屈尊做其他人的臣子。如此,不如死了算了。

    于是把自己所有珍宝都赐给侍从。

    宋襄公夫人派人去告诉荡意诸,说:不愿政变,伤及无辜。

    荡意诸说:做臣子,不能有二心。如果有二心,以后怎么侍奉国君?

    于是这场戏,顺顺利利地杀了宋昭公,公子鲍即位,是为宋文公。

    宋国弑君,各国知道后,舆论一片哗然。

    晋国联合卫国、陈国、郑国攻打宋国。

    晋灵公首先提出不同意见。

    晋灵公对赵盾说:这件事管我们晋国什么关系?

    赵盾说:宋国弑君,天理难容,我们晋国作为霸主,如果不奉天讨不义的,以后何以服天下。

    不仅说的很冠冕堂皇,做的就更冠冕堂皇了。

    出征前,锣鼓喧天,鞭炮齐鸣,红旗招展,人山人海。

    赵同说:你不是去打宋国吗?你是生怕宋国不知道是吧。

    赵盾说:这你就不懂了,我这是奉天讨不义,就是要这么热闹,才能伸张君臣大义。

    到了宋国,叫骂,说:公子鲍,你凭什么杀了你的国君?

    最后,确立了宋文公的君位。

    这其中发生了什么事情,我们不知道,也不好揣测,但是齐懿公之事,基本可以知道,赵盾的做事风格了。

    晋国的衰弱由此暴露给各国了。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老秦人的故事】21、晋楚争霸(上)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bqney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