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依然不断听到书友反馈的困惑,不知道如何读好一本书,问题都比较多,整体上我分成几个大方面问题:没时间、没心境、没方法。我打算在下一章整理一下好好说几个具体方法,也是参考网络牛人的一些意见呈现出来。这里我想先谈谈我自己对读好一本书的理解。我始终认为一件事首先要有自己的主要观点,然后才可以参考别人的意见。当你们读我的观点的同时,其实也应该不断的思考自己真实的想法与感受,适合自己的才是正确的。以下也是我读书这么久总结出的心得体会与感受(仅供参考):
关键一.读一本书要快速:
读书就像谈恋爱,也会有一个新鲜感和倦怠期,不要让自己长时间啃一本书,即便是学习方面的,也一定要规定时间界限完成。我们毕竟不是学者专家,时间宝贵,要留下来看更多的书。方法其实也简单:拿到一本书,无论多厚首先一定要定阅读目标。没有目标的阅读就是浪费生命,可以根据目录章节,也可以根据书本的厚度,总之一定要定好完成阅读的时间,尽量在规定的时间内读完。这也符合人的认知规律,刚开始有新鲜感,所以我们尽可能要在自己还有新鲜感的时候尽快完成,避免自己进入“倦怠期”。
关键二.读一本书要“入戏”:
读书也是要能深入其中的,就好比最近我在读著名恐怖小说作家史蒂芬金的《写作这回事--创作生涯回忆录》,这本书基本上是他“拼了命”写出来的,他发生了严重的车祸之后完结的。这样我们就应该在了解背景的基础上,作为一个朋友的身份坐在作者的旁边,听他在病床上娓娓道来他曾经的经历故事。这种“入戏”的方式非常重要,能让你找到带入感,找到阅读的情境。其实这也是为什么你读小说容易,读其他的书难的原因。因为人的认知习惯里面是喜欢听故事的,故事容易让人“入戏”。所以我们读书尽可能找寻这种身份,把自己置身其中,哪怕是读工具书,方法论,都可以设想自己是一个什么样子的人,要解决什么样子的问题。这种方法对我很有效果,希望对你也有帮助。
关键三.读一本书要“功利”:
不要总是纠结一本书的每一段话,每一本书都一定是有自己的“使命”的。它一定是想要告诉你一个道理,它一定有自己的核心观点,所以读一本书的关键是找到这个核心关键点,看清楚它的“骨架”。细枝末节的追逐总是会让你陷入纠结迷茫,不要太在意,保持你的兴趣点和关注焦点,一本书看一遍不要企图掌握所有的内容,你只能取你这个时间点想要的。很多书我个人喜欢从目录下手,看目录之中大的章节有没有我特别感兴趣的话题观点内容。如果有,我的方式就是先跳过去,直接阅读那一个章节,捕捉我想要的,一睹为快。这也是把阅读作为服务于自我需要的一种方式。当我们始终把焦点放在“我想知道些什么”上面的时候,我们就会提取其中我们需要的“营养”了,现在这个社会并不缺乏“营养”,问题都是在于“营养过剩”。所以我们只取我们当下所需要的就好了。
关键四.读一本书要复盘:
首先第一是回答要不要复盘的问题。我个人觉得是有必要的,即使你是读的一本小说或者“闲书”,不然快速读完之后都不知道读了什么。这其实是浪费时间的,所以这个问题答案是明显的。那么第二个问题是如何复盘?我看过很多的复盘思维导图,很多的人喜欢把目录作为框架。我个人不是很推崇这样的做法,因为那只代表你还在作者的思维框架中,你没有跳出来,将作者的思维融入自身,为我所用。我喜欢樊登老师的建议:从一个中心点开始发散,按照自己的思维不断的扩散延伸,这个就是属于我们自己的思考和理解,也是记忆最深的感受部分。所以复盘其实是放弃书本的束缚,从内心出发写出自己的感受,找到自己想要和关注的部分。
三省吾身的启示:
我一直每天都保持问自己三个问题:
一、今天有没有获得什么新的认知;
二、今天答应朋友的事情有没有做到;
三、今天有没有为周围贡献什么价值。
这三个问题也是一直促进我不断前行的动力,虽然每个人的能力不同,起点也不一样,但是有一点我可以肯定:只要保持良好的认知,那么我们一定会比过去的自己更加优秀。读书是我们获取认知的一个重要部分,虽然不是全部,却是“性价比”最高的一条路径。通过如何读好一本书,我们能获取到作者平生所学所感所知,是一条“捷径”。希望通过读好一本书的这种方式,能帮助我们自己做好一个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