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京畿部长
了解经济学的人都听过这样一个比喻——“看不见的手,” 它出自亚当·斯密的经济学著作《国富论》,在书中斯密这样描述到:“有一只看不见的手引导自私自利的人,在自由市场竞争中最号的促进公共利益。”言下之意就是每一个追求自身利益的人在市场中活动,会不自觉的受到经济规律的支配,经济规律看不见摸不着,却能很明显的影响到人们的经济决策和生活,同时也会有意无意的扩大社会利益,实现个人和公共的共赢局面。
自《国富论》问世以来,人们对于斯密所说的“看不见的手”一直议论纷纷,那么说到底,“看不见的手”是否真的如他所言确实存在?其实这个问题在我看来,斯密用看不见的手来做比喻的,是人们在经济社会中追逐利益的内心,只不过这一想法参与到社会中就通过社会机制得以实现和完成。每个人所做的决策第一要务都是对自己有利的,而这些决策成为了支撑市场经济效率的工具,但这项行为也是一把双刃剑,每个人自发逐利的行为让市场的价格机制成为可能并得以成功,同样的,“看不见的手”也会让一些由国家命令和意志主导经济秩序的国家陷入困境,进而导致崩溃。
在人们的生活中,市场是很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市场中人们可以得到或交换各种我们想要的东西,这种机制促成了人们的相互交易,不论企业或个人,价格和利益的考量和选择都会让市场得以有效的运转起来。
在《国富论》中,亚当·斯密就是用“看不见的手”,解释了市场经济是如何通过无数个个人的经济决策,在市场的交易中,共同促成公共利益的。市场经济的最大优势在于拥有竞争机制,而竞争机制的适者生存法则带来优胜劣汰,让人人努力,进而社会整体效率得以提高,效率的提高就让大家创造了更多的财富。
但值得注意的是,市场不是万能的,有时候也存在失灵的可能,市场失灵主要指市场无法有效的分配商品和劳务的情况,它给社会带来的负面影响也是巨大的,这种情况下收入和财富分配不公,这是遵照资本与效率原则的必然结果,同时还存在着马太效应,资本越多,效率越快,财富越多,收入也会越集中,这在市场机制中属于正常现象,但其结果也让收入和财富水平拉大,影响到消费水平,使市场缩小,进而影响生产,制约社会资源的充分利用,一旦这种现象发生,还会产生“外部负效应”,比如环境恶化,这个问题则要全社会来买单,要想解决,就会增加负担,而解决问题的往往都是政府。
市场失灵,就要优化资源配置,这时候政府就必须要干预,市场规律和政府干预结合,才能有效控制市场失灵现象的发生,那么说到这里,”看不见的手“还存在吗?
比如在我国,房价居高不下的情况下,政府就开始着手干预,同时在经济发生一定风险的时候,政府也会采取向市场注资等就救市手段,为市场保驾护航,平稳度过危机。
如今,随着全球化的进一步发展,各个国家的市场已经融合,相关性逐渐加强,某一个地区和国家的市场失灵都会殃及其他地区和国家,如果过分迷信和依赖”看不见的手“来解决市场问题,则问题就会越来越多。所以在更多的时候,政府积极的市场干预再加上市场规律的自发调节,才能保证整个社会平稳有序的发展和运转。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