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新生大学:多数人容易犯的错,都是概念惹的祸

新生大学:多数人容易犯的错,都是概念惹的祸

作者: 新生大学 | 来源:发表于2017-07-14 14:49 被阅读42次

让化学停滞 100 年的概念


17 世纪前后,在欧洲的化学界出现了一个概念叫做 “燃素”(Phlogiston),这个概念可能是化学科学史上最大的毒概念。

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燃素学说的出现,使得后来的科学家们陷入了近一个世纪的混乱中,化学这门科学学科的发展几乎停滞了 100 年。

1673 年,英国化学家波义耳经过燃烧试验之后,首次提出燃素的概念来解释燃烧的过程。

1703 年,医学教授奥尔格·恩斯特·斯塔尔提出了另一种见解,认为能燃烧的物质都含有燃素。

由于 “燃素学说” 解释了一些当时不能解释的现象,所以获得了当时很多科学家的赞同。

他们进一步认为,燃素充塞于天地之间,流动于雷电风云之中。在地上,天上,海洋,动物,植物、矿物和人的心中都含有它。

大气中含有燃素,因而会在空气中引起闪电,而使大气动荡不已;生物含有燃素就富有生机;无生命物质含有燃素,就会燃烧。

在这种错误并且自洽的概念逻辑之下,燃素的错误概念愈演愈烈,最后导致人们一旦有不知道的现象,就会说是因为 “某某素”。

比如有人问,铁为什么有重量,他们就说 “铁具有重素” 诸如此类。

上面这个完全错误的概念,从科学界到平民百姓的口里一直传播了将近 100 年。

直到后来,法国化学家拉瓦锡经过多次试验,提出了正确解释燃烧过程的氧气学说,才终结了这段因为概念错误导致停滞不前的化学历史。

上面这段接近 100 年的黑历史,使得化学科学损失惨重,你可能会为人类的发展感到痛心。

是的,仅仅因为一个巨大的错误概念,历史的发展就停滞不前了 100 年,怎么可能不让人扼腕叹息。

但是,你若是仔细想想,就会明白,那昏暗的一百年里,最可怜的其实并不是化学这门学科的停滞不前,而是那些习惯了使用某某素的概念来解释未知事物的老百姓。

科学的大错误,可以由无数的后来科学家去纠正,毕竟科学的发展是会伴随人类走到时间的尽头。但是,处于历史长河中的个人呢?

若是一个人的大脑操作系统里,也有一个或者几个像某某素这样的毒概念,造成的人生错误又该花怎样的时间去纠正呢?

别说是一百年了,恐怕花上 5 到 10 年都不是一般人能够承受得起的成本吧。

都是概念惹的祸

德国哲学家尼采曾经说过:“没有事实,只有理解。”每个人理解世界的最小知识其实就是一个又一个的概念。

笑来老师对于概念尤其重视,例如他直接提出如何判断一个人是否聪明?

答案是:只要看此人是否拥有足够多且清晰准确的概念,对这些概念之间的联系是否足够清晰准确。

这显然是很有洞见的。你想啊,有多少人因为概念混淆或者有毒的概念,阻碍了自己一辈子的幸福与进步而不自知。

比如,爱情与婚姻这两个天生纠缠在一起的概念。它们两个不一定是一回事儿 —— 可能是,可能不是。

但是有些人偏偏认为一定是一回事儿,于是生活就很痛苦。搞不清概念,这些人最后只能是:在婚姻与爱情的围城里来回穿梭,空耗青春而不自知。

再比如,上学与读书本来一定不是一回事。但是在很多人心里,愣是莫名其妙地变成了一回事。所以很多人上完了大学,便决定这辈子再也不读书了。

搞不清概念,这些人最后只能是一辈子的智商巅峰,只存在于那终将消逝的惨烈高三。

你看:

大多数人容易犯的错,其实都是概念惹的祸。

断章取义的概念

除了上面的两个例子里,概念混淆让人容易犯错而不自知,还有一种比较隐蔽的概念,同样让人犯错的时候神不知鬼不觉。

那就是容易被大众和社会媒体断章取义的概念。

例如,现代社会,广泛流传这样一句话:人人生而平等。这其实是一个典型的断章取义概念。

这句话,最早是出现在 1776 年的美国《独立宣言》中。后来,在 1945 年的联合国《世界人权宣言》中,进行了完整和准确的表述:

人人生而自由,且在尊严和权利面前平等。

All human beings are born free and equal in dignity and rights.

— Article 1 of the United Nations Universal Declaration of Human Rights (UDHR)

联合国的人权宣言,把平等的范围界定得很清楚:在尊严和权利面前人人平等。

但只是不知道怎么回事,在概念的传递过程中,平等的概念被过分简化、断章取义,最后,变成了无条件的 —— 人人生而平等。

很多人的错误理解、片面理解,不知道让自己的人生混乱了多少年。

你想啊,脑子里相信无条件生而平等的人,最喜欢做的事情就一定会是 ——抱怨。

这些人,会抱怨生活的各种不如意,抱怨自己为什么不是富二代,抱怨自己为什么不是拆二代,抱怨自己为什么不是官二代。

抱怨这个社会阶层流动的可能性没有了,抱怨自己和身边的朋友为什么在那些看得见的东西上差距那么大。

这些人一厢情愿地觉得一切都应该是平等的,其中,好像最应该平等的就是显而易见的——财富。

马克·吐温曾经说过:让你陷入困境的,并不是这个世界,真正让你陷入困境的,是这个世界最终并非你所想象。

对于平等概念一厢情愿地幻想,就是那些喜欢抱怨的人的整个世界。

这个真实的世界,最终一定会是那些正确认识到世界的不公平之后,从来不抱怨的人的,因为他们在努力追求自己的尊严和幸福的权利。

只有这些人,才能跳脱马克·吐温所说的人生困境。

再比如,很多人对于孝顺的概念来自于《论语》里的 “父母在,不远游”。

很多人偏执地认为:父母健在的时候,尽量不要长期在外,这是不孝顺的行为。

但是,《论语》原文是这样:“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对孔子而言,父母健在时,子女的义务,便是在家陪伴父母,与父母共同生活。

如果子女因为追求自己的理想出远门拼搏奋斗,孔子是极力赞成的。孔子只是强调,年轻人在外奋斗一定要有一点具体的目标,这样才能让远在他乡的父母安心。

孔子说:父母在,不远游。真正强调的是后面的 “游必有方”:

年轻人有了自己的方向,让父母安心,这就是最大的孝顺。

与平等和孝顺这些被人们断章取义的概念相同,类似的概念还有很多。偏偏这一类概念反复被断章取义地使用,真不知道坑了多少人,坏了多少事,产生了多少罪恶,造成了多少灾难?

细思恐极

为什么大脑有那么多容易犯错的概念?

那么,为什么人们的脑子里会有那么多不清晰且容易断章取义的概念呢?

除了大众媒体的误导,信息传播的扭曲这些外在因素以外,其实,最大的原因在于:

人们普遍直觉性地认为概念是客观世界的一个表征,具有一定的客观性。

这是心理学者、知乎大 V 李松蔚在一篇《发明一个概念,再用它去赚钱》里面提到的。

人们以为,概念是客观的,我们去接受一个概念总是多少可以提高一点认识客观世界的能力。

但大多数时候,人们只愿意接受自己愿意相信的,根据自己的预设去接受概念。

例如,李松蔚在给学生讲心理咨询的效果研究时,经常会用这样的例子:

一个因为失业而抑郁的人,接受心理咨询的第二周,得到了一份工作,抑郁好转,请问心理咨询算不算是有效的?

几乎所有的学生都会摇头 —— 显然,找到工作只是一个巧合,我们不能把偶然发生的好事当成心理咨询的疗效。

但是同样的问题,只不过把 “第二周” 换成 “第二年”,得到的评估就很不相同了,大部分学生认可这份工作就是心理咨询的功劳。

这表明,每个人在心里预先存在着一个期待:一年的心理咨询是可能帮人找到工作的,一周则不现实。

在这个例子里,并非我们被灌输了概念,而是按我们已有的预判期待,筛选出了与其相符的概念。

这一点是人类大脑的天生缺陷,这个缺陷也很容易被人类自己无意识应用的。

可能仅仅只是给概念换一个名字,概念就可以达到完全不同的目的。比如,关于拖延这个概念的使用:

如果你是要指责别人,你最可能把拖延说成是 “懒”,因为这样可以给人带来道德压力;

如果你是要以拖延来推卸责任,你最可能把拖延说成是 “工作风格”,因为风格听起来会像是一种无法改变的天赋;

如果你想把战胜拖延做成一款产品,你最可能把拖延说成是 “拖延力”,因为 “力” 字让人觉得可以像肌肉那样锻炼培养;

如果你是一名医生,那么你最可能把拖延说成是 “拖延症”,因为这样看起来拖延更像是一种可以医治的疾病,但一定不会说成是 “懒癌”,因为这样给人的感觉好像是绝症。

你看,就这么一个简单的拖延概念,就有花样无数的名字:懒惰、拖延风格、拖延力、拖延症、懒癌。

人们在无意识的环境里,接受着自己愿意相信的概念,并有一群人为了自己的目的别有用心地给概念换名字。

这样的环境里,大脑操作系统里面的概念怎么可能没有错误呢?生活里怎么可能不犯错呢?

安装大脑的杀毒软件

错误的概念到处都是,我们怎样做才能尽量减小错误概念对我们的影响呢?

其实,我们可以像给电脑装上杀毒软件一样,给自己的大脑操作系统打造一款 “杀毒概念” 软件。

这里提供几个方法:

改变自己的固守型人格为进取型人格

熟悉新生大学的人,应该基本都知道 “进取型人格” 的重要性。进取型人格的最重要的启发就是:相信智商是可以改变的。

那智商的改变应该从哪里入手呢?改变自己智商的最小行动又是什么呢?

其实最小行动就是:概念。

因为,人类的大脑天生就直接性相信概念是客观的,感觉是不可改变的。这个错觉,是固守型人格最隐蔽的缺陷。

我们要做进取型人格的第一步就是要不断告诉自己:大脑里的任何概念都应该是可以改变的。

相信了这一点,改变已经开始。

回到概念的源头

回到概念的源头,最好的方法是阅读经典书籍。经典书籍之所以是经典,是因为它是很多概念的源头,那里有体系化的介绍。

只有找到了信息和概念源头,才能真正知道这个概念的来龙去脉,不至于断章取义。

比如,上面《论语》里面的概念,我就是搜索电子书查看原始出处才真正弄清楚的。

回到概念的源头,次一级的方法是善用搜索引擎。笑来老师,曾经说过:

使用搜索引擎是现代人的最重要的基本素质。

在这个移动互联网信息爆炸的时代,使用搜索引擎去辨别概念的真伪是最便捷的方式。

比如,文章开头的燃素的历史,我就是使用谷歌搜集整理的。

写作

写作,最大的好处是:帮助自己更加清晰地思考。因为只要你是打算真的写作,那你只能是真的思考。

如果,没有真的进行思考,你的文章,甚至都不可能有一个明确的主题。

你的大脑会是一团杂乱的线团,各种概念混杂在一起,根本找不到十分清晰的概念。只有真的思考,才可能写出一点东西。

写作,不要拘泥于形式。可以从写日记开始,多关注自己脑子里蹦出来的概念。

写日记的关键在于:坚持。历史上有过巨大成就的人,写日记反思自己往往都是几十年如一日。

例如:

晚清重臣曾国藩,在二十多岁开始写日记,从此一生坚持。即使是双目失明的时候,还在坚持写日记。

中国比较文学之父吴宓,很多经典散文都是在日记里面的。他从1906年开始记日记,一直写到文革动乱后期。

鲁迅先生的弟弟周作人先生,从一八九八年正月二十八日开始写日记,以后断断续续地写了六十三年。

这些牛人都是在通过写日记不断反思自己,才终有大的成就。

为您总结一下:

相信概念可以改变,回到概念的源头阅读经典书籍,善用搜索引擎,坚持写日记反思概念。

慢慢地坚持做这些,大脑的杀毒软件一定会越来越强大。

愿你能够成为一个像笑来老师所说的越来越聪明的人:拥有更多清晰准确的概念,对于概念之间的联系愈加清晰准确。

微博:@新生大学

相关文章

  • 新生大学:多数人容易犯的错,都是概念惹的祸

    让化学停滞 100 年的概念 17 世纪前后,在欧洲的化学界出现了一个概念叫做 “燃素”(Phlogiston),...

  • 这就是爱

    站在这里,我想高歌一曲“不是我的错,都是月亮惹的祸。”“不是我的错,都是任务惹的祸。”那天抽测去校长的办公室拿成绩...

  • ETC之殇:激活不行!开发票不行!月亮惹的祸?其实都是人为犯的错

    ETC之殇:激活不行!开发票不行!月亮惹的祸?其实都是人为犯的错 昨天本人写了一篇题目为《社保卡,想说爱你口难开》...

  • 不是我的错

    乡愁打湿的诗篇 是思念惹的祸 不是我的错 你窗前一地的桃花 是季风惹的祸 不是我的错 你眸子里的忧伤 是别离惹的祸...

  • 都是耳朵惹的祸

    都是耳朵惹的祸 我的胸砰砰直跳 都是耳朵惹的祸 我的心如刀扎 都是耳朵惹的祸 我身陷冰窟 都是耳朵惹的祸 全然黑暗...

  • 孩子的错,都是大人惹的祸

    爸爸在客厅看电视,孩子趁洗漱的时候偷看电视,被爸爸批评,心里很委屈。 为什么大人可以看,小孩就不能看? 因为你是小...

  • 孩子的错,都是家长惹的祸

    由于肺炎疫情的影响,父母与孩子朝夕相处的时间变长了,从起初的甜蜜亲子时光到每天的咆哮争吵,家长气的哇哇叫,孩子打的...

  • 当爱情发生时就说都是月亮惹的祸当新冠君光顾时就说都是太阳黑子犯的错当长江洪水滔天时可以怨谁怨我吗怨我这个人吗这一个...

  • 北宋灭亡,都是石头惹的祸?错!

    《红楼梦》又名《石头记》,因书开卷缘起女娲炼石补天时剩一块顽石未用,便弃在大荒山青埂峰下。此石经几世锻炼后,灵性自...

  • 只是错相识:都是围脖惹的祸!

    今天分享的是来自《猫饭奇妙物语》中的故事:只是错相识。 这应该是一篇讽刺类的故事吧。写作手法与曾经很火的“豆浆”三...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新生大学:多数人容易犯的错,都是概念惹的祸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bqznh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