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肺炎疫情的影响,父母与孩子朝夕相处的时间变长了,从起初的甜蜜亲子时光到每天的咆哮争吵,家长气的哇哇叫,孩子打的呜呜哭。美好生活一去不复返,天天盼着家里的神兽回学校。家变成了一个没有硝烟的战场,父母被闹的神经衰弱,孩子被打的紧张兮兮。
别让你的望子成龙扰乱孩子的身心成长。
就拿最近的一篇新闻报道为例,贵阳一19岁男子持刀杀害一名两岁女童。经调查,这个19岁的男子是一名在校学生,因病休学在家期间,与自己的父亲关系不和,多次发生争执。
而砍杀当天正是因为被父亲言语所激怒导致情绪失控,于是从自家厨房拿出了一把菜刀,冲出门去,肆意的向2岁女童的头部砍去。

当看到这则新闻的同时,很多网友都表达了自己的想法和愤怒。
一个受过高等教育的大学生,如此的不堪一击,跟自己的父亲不和就拿别人出气。无能、无知、禽兽、丧心病狂……各种不堪的言语辱骂充斥着整个网络。
电影《误杀》中有这样一句台词:有的孩子是孩子,有的孩子就是个禽兽。可类似青少年、大学生犯罪或自杀事件已发生很多起。却从未真正引起过父母的重视,社会的关注。看新闻,听报道,也只是一略而过。
家庭教育的智慧,决定了孩子一生的成长轨迹。

如果作为父母的我们没有真正的关心孩子,就不要用亲情绑架去教育。
如果父母只关心孩子的学业,而不理解孩子的情绪和兴趣,或者完全包办孩子的人生,弃孩子自己的理想于不顾,于孩子而言,是更深的一种伤害,将埋下不可估量的苦果。
正如这个19岁的男子一样,因不能忍受自己敬爱的父亲对自己的不理解,而做出了过激的报复社会行为。起因我们并不知情,但是结果却是我们不愿接受,更不想看到的。
而作为社会民众的我们,在没有了解清楚事情的前因后果,仅是单凭他的过激行为去批判他,指责他。这种做法真的合适吗?
当我们真正静下心来去思考,你有没有想过,孩子的这种行为又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呢?凡事都有一条导火线,而父母,就是那个点燃引线的人。
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曾对1863名家长进行了一项调查:68.8%的受访家长表示对孩子有很高的期待。57.7%的受访家长坦言会羡慕别人家孩子优秀。
父母对孩子抱有高期待是很正常的,积极正向的期待,有利于培养孩子的自信,促进孩子努力并获得成就感。
但如果期望太高,与现实生活孩子的能力相违背,就会陷入误区,迫使孩子走向偏激。
《让孩子创造自己》这本书中有一段话是这样说的“孩子拥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去想象、追问、思考、探索、游戏,不断帮助孩子发现自己、成就自己。”
所以,作为父母的我们要学会把握好这个尺度,量力而行。
好的教育方式,就是给孩子留白。

你希望孩子将来成为什么样的人?每个父母在心里都应该有一把尺子,去学会丈量自己的这份期待。
要知道,一个孩童的成长,就好像种子从破土到长成参天大树,这一切都需要时间和能量的积蓄。如果不遵循自然规律,家庭教育中对孩子的培养就会有揠苗助长的反作用力,一切孩童身上彰显出来的可视化竞争力,终会因为没有强大的内在支撑而枯萎。
在此,也呼吁广大家长,在重视教育的同时,多关注一下孩子的成长,而不是卷纸上的数字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