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天我在公众号发布“中秋饭”文章时遇到了瓶颈,请教朋友慧帮忙,她不但示范我电脑操作,还帮我修改文稿。
慧先是把题目“中秋饭”改成“团圆饭中的自信”,更加突出文章主体,让下丸子的生活场景有了更突出的主题自信。后来又改回“一顿中秋饭”,显得更具体朴实,一顿饭竟能蕴含丰富的哲理,接下来细细品味吧。
慧对文中有些语句儿修改后,让文章连接更加自然流畅,如:1、统一命名下丸子,减少了思维歧义一会儿土豆饼,一会儿土豆丸子。2、腌好土豆泥,跟小孩子下楼打乒乓球,用不着妈妈的提醒。3、改成儿子说去爷爷家吃饭,反衬出祖孙的情深意浓。4、艰难的抓在手中,走在去爷爷家的路上,衬托儿子做饭动力有多强。不要我提议用盆儿装。5、不要爸爸倒些冷水,因为跟自信的主体关联不大。6、补充孩子听了爷爷的称赞心里美滋滋的,让读者看到此处不由自主喜上眉梢。7、把俗语川汤丸子更正为汆(cuan )汤肉丸。8、更详细地陈述培养自信 提升价值观的唯一方程式。让我开始编辑的生活场景与内心感受的2张皮,修改成生活与感悟的无缝连接,更点名主题,突出自信。这样语句、段落就有了主辅的功能,不利于突出主体的内容可以删减,突出主体情节的可以高于生活,再夸张些。我直接经历其中,有些内容很难删减,如开始制作土豆饼,因条件受限孩子悄悄调成土豆丸子,做不到前后统一命名“土豆丸子”。
而且简书是静静地品读,要突出静的美,对插图的要求典雅精致。慧把儿子做的饭菜图片儿组合在一起,找来打乒乓球的、自信的图片,插入得体、大方、美观。
晚上9:40我看到她成功发布的“一顿中秋饭”即激动又兴奋,幷分享到朋友圈及其他心理学习群和家庭教育群。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