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6年是一个奇异的一年
这一年发生了很多事
似乎在这一年里人们开始发现儿童的价值
也许当时的人们也在想,老子已经过得很TM的拧巴了,可别苦了孩子。
不过,对孩子的重视,这还得感谢那场54启蒙运动,让儿童赋予了“独立的生命”和“个体的主体”的全新价值。
从那一年开始,在这片土地上,才有了尊重、爱护、教育及研究儿童的先声。
儿童的价值被发掘后,当时的知识精英开始了立足于关于如何培养儿童的讨论和实践。
当时的周作人和鲁迅等作家还以“儿童本位”的观念对西方儿童文学进行了翻译和创作。
可惜在1936年10月19日鲁迅先生在上海病逝了。
但是对于儿童问题的研究和讨论并没有结束和终止,人们开始了对“儿童公育”观的检讨:
如潘光旦批判道,若完全由托儿所承担养育儿童的任务,则将阻碍儿童健全身心的发展,故劝导有经济能力、特别是受过高等教育的父母亲自承担起教育儿童的责任。
这些所有的研究与思考,似乎给儿童们的未来,带来了某种希望,但是1936年,一场西安事变,提醒着人们,更大的危机正乌云密布的袭来,随着抗战的全面爆发,儿童教育终究还是难以摆脱"救亡压倒启蒙"的时代困局!
80年过去了
儿童的问题看起来似乎依然没有解决,
这就像1936年一样,在成年人的世界里,身为弱势的人们都无法生存到处被撵赶的国度,还怎么能顾及到孩子们呢?
这真是一场很巧合的讽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