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渐渐变冷,远方的你最近可好,一晃又到周末了!时间总这么不经意地划过指尖而又意犹未尽。
为了让生命的时间延续得更漫长,资姐今年开始每日几乎都坚持早起,人们常说:年少睡不醒,老来睡不着!
自认为不完全适合所有的对象,比如我自己!曾经也是一天睡十个小时都嫌少的人,而如今每天五到六小时几乎可以活力满满一整天。
这不是主要问题,而是当你自律到一定程度时,无论多闲,你连装睡都忘记是种什么状态了,那你的睡眠时间自然而然就会进入到缩减的状态!
早起真的可以做很多事,比如资姐今天很早起床,此刻正在和大家用“心”的方式分享生活和工作!
六点半睡醒,看完手机的新资讯,听一首好听的音乐,七点准时起床,开始吃早餐,今天还做完了今日份午餐;八点开始进入写作状态。
这就是早起的好处,一个半小时的时间真的可以做很多事情,关键是能有序的安排好自己的生活和工作,一整天不至于手忙脚乱,毫无计划!当然我也会早起列个每日工作计划丫。
资姐的生活和工作不算好也不算坏,至少在没达到财务自由状态时,都没有底气向大家袒露此刻就是最好的生活和工作!
无论多难熬的日子,我们要学会锦上添花,更要有仪式感的生活和工作!
1
人生不过三万天,我们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重复生命中注定的轨迹,显然不是大伙想要的命运!
2
追寻我们的回忆
小时候,我们总会相约一起钓龙虾、摘橘子、打弹珠、跳绳、过家家,那些过往历历在目、记忆犹新,可终究还是回到当下葛优躺、低头族、宅男宅女的日常,成年人的生活逐渐习惯于高科技持续发展的傀儡,仪式感的生活逐渐被社会竞争压力所吞噬……
古时候快马加鞭的驿站、儿时EMS的邮箱、青春期的手写情书、定情信物!
那些带有诗情画意、书香气息的世界,似乎离我们越来越遥远……
记得小时候,我妈在外地工作,陪伴在外婆身边的日子总感觉是了无音讯的世界,外婆不识字,我也还小,字也认识不了多少!
每当下雨天放学,其他同学都有爸爸妈妈送伞,而我却只有一个人在雨中漫步,每当这个时候特别想我妈,我就会径直走去我们老家镇上的农村合作社,柜子里都放满了最近几天寄过来的信件,我都会仔细的看看有没有我妈给我写的信!
虽然那会不大认识字,但只要收到我妈的信,我就会喜出望外“投怀送抱”的去我表姐家,让她一字一句的练给我听,这样的交流方式大概持续了三年,因为后来家里装了座机,沟通方式自然发生了变化!
可会想起来,我们似乎很久很久没提起笔写过一份正式的信件了!再也没有跑去邮局的邮筒递信了,大多数的邮局似乎再也没有“绿意盎然”的邮筒了!
因为怀旧的味道变了,人们殷切的希望也变了……
曾经绿色代表希望,而如今绿色代表“绿帽子”,曾经希望是远方的问候和祝福,而如今希望是发财致富变有钱。
希望若是有,希望若是无,只希望你依旧还记得当年我们一起用书信的方式分享过彼此的生活和工作!
年纪越大越觉得仪式感枯燥乏味生活里的一剂良药,夫妻相处越久越觉得浪漫是维系感情最好的聘礼!
3
潘多拉魔盒的传说
我们先来听一个神话传说:
众神中的普罗米修斯过分关心人类,于是惹火了宙斯,宙斯首先命令火神黑菲斯塔斯使用水土合成搅混,依女神的形象做出一个可爱的女人;再命令爱与美女神阿芙洛狄忒淋上令男人疯狂的激素;赫拉赐予她自信与自尊,女神雅典娜教女人织布,制造出各颜各色的美丽衣织,使女人看来更加鲜艳迷人;神的使者赫尔墨斯传授她语言的天赋;于是宙斯在这美丽的形象背后注入了恶毒的祸水,一个完完全全的女人终于完成了。
众神帮她穿好衣服,戴好发带(这条发带是火神赫淮斯托斯的作品),项配珠链,娇美如新娘。汉密斯出主意说:“叫这个女人潘多拉(Pandora)吧,是诸神送给人类的礼物!”众神都赞同他的建议。
古希腊语中,潘是所有的意思,多拉则是礼物。“潘多拉”即为“拥有一切天赋的女人”。潘多拉魔盒,外文名Pandora's box,别名:潘多拉盒子,出处希腊神话。
潘多拉被创造之后,宙斯就命令赫尔墨斯把她带给普罗米修斯的弟弟“后觉者”埃庇米修斯;因为他知道普罗米修斯不会接受他送的礼物,所以一开始就送给了伊皮米修斯。
伊皮米修斯生性愚钝,再加上潘多拉的美貌与诱惑,就接受了她。
“潘多拉盒子”的“钥匙”
这是一个很遥远的预言传说:传说中,“潘朵拉盒子”是“上帝”与“魔鬼”为了“天堂之约”而共同创造的“宝物”,是用来存放“情感精灵”的地方。左边,是“上帝”存放“乐趣精灵”的地方;右边是“魔鬼”存放“痛苦精灵”的地方。
“乐趣精灵”会告诉人们,他们的某些“行为”和“认知”是“正确”的;而“痛苦精灵”则会告诉人们,他们的某些“行为”和“认知”是“错误”的;从而,一起为各种“生物”引导“生存的方向”。
但是,这样的情感安排,经常会造成一些不可避免的的“弊端”:
首先:人们的各种“情感”,经常会使他们不能“冷静思考”,从而使人们经常做出一些“不可挽回”的“错误行为”,进而使他们“难以生存”。
其次:也容易造成“两极分化”,也就是:当人们的“乐趣”积累到一定“程度”,就出现“乐趣加速度”的现象,并使自己容易得到“更多乐趣”,且帮助他们获得“更健康”的“身体”;因为当他们的“正确认知”积累到一定的“阶段”,就可以“推导”出“更多”的其他“正确认知”并作出“正确行为”从而“获得乐趣”。
然而相反的,如果人们的“痛苦”积累到一定的“程度”,也会造成“痛苦加速度”,从而使自己“更加痛苦”,并且生理上也会面临各种“病痛”,直至面临“死亡”。
于是“上帝”和“魔鬼”,不分昼夜,共同,精心打造了“潘朵拉盒子”,并将其与其“钥匙”一同放在人类的“大脑”里。目的是让人们在适当的“时机”,可以自己找到“钥匙”,并自由的“控制”自己的“情感”,按照自己的“需求”将某些“情感精灵”进行“关闭”或“开放”,同时。“痛苦精灵”即将不再给人们带去无尽的“痛苦”,而只是给人们带去一种指明方向的“信息”。
传说中,除了一把打开大盒子的“钥匙”外,每个“情感精灵”都有相对应的“钥匙”;而且这些“钥匙”,都是由一连串的“思想逻辑”构成的,所以它们就可以像“点蜡烛”一样,不但可以“无限的给予”,而且还不会“因此而灭亡”。
但在预言中,只有第一批人类打开了“天堂之门”,并开始施行“天堂计划”,要把“人间”改造成为“天堂”的时候,人们才可以真正的拥有这把“钥匙”。因为,这是一把“上帝的钥匙”,只有人类真正有实力变成“上帝”,并清楚的看到自己的“使命”和“生存意义”,他们才可以拥有这把“钥匙”,否则后果即将“不堪设想”!
于此同时,“魔鬼”即将脱离“地狱”,成为一个“爱情女神”,与人们一同生活在这个只有“天堂”,而没有“地狱”的地方。从而“上帝”与“魔鬼”的“天堂之约”,终于可以得到一个“圆满”的“结局”(“上帝”与“魔鬼”,只是一个“职务”的差别,“魔鬼”,值得拥有自己的爱情,并在适当的时候更改自己的“职务”,并与其所爱的人一起过上“幸福”的生活)。
而这个“结局”,却是另一个“故事”的“开始”。不过在这个新的“故事”里充满了“欢乐”、“珍惜”和“爱恋”,没有了一切的“痛苦”、“徘徊”和“迷惘”,因为“痛苦”也成为“乐趣”的一部分。
最后,所有的“人类”,都将“长大”,成为“上帝”,并一同欢快的“创造”着“世界万物”,并保卫着我们“赖以生存”的“宇宙”,从而使他们自己和其所爱的“人”和“事物”,一起幸福地生活着。
4
遇见潘多拉魔盒
整个故事似乎就像人类现实生活的潘多拉,我们一边是行为认知的正确;一边是行为认知的错误。
当意志力战神拖延症,那就是自律,当拖延领先于毅力,那就是随波逐流。
当然每个人不可能时时刻刻大脑紧绷、每天自律到可怕的状态,而是有着自己优先级的生活节奏,懂得付出和回报后的犒赏,懂得劳逸结合。
当现实感和仪式感相提并论的提上日程,不知不觉生活进入良性循环时,日子仿佛就不再是日复一日的枯燥,把生命活成了“奥勒良的模样”:
人不应该恐惧死亡,他应恐惧的是从来未曾真正地活过。
那么如何进入一个优胜者的良性循环?
我们要的不是一碗又一碗的鸡汤、一场又一场的演绎、一句又一句的赞美,而是需要一颗自我唤醒的心和落到实处的坚持。
“生活就像潘多拉魔盒,我们永远不知道下一秒遇见什么……”
资姐因为一句话的灵感而让潘多拉魔盒走进了“左岸拾年”。
这不是机遇和巧合,而是事物发展到一定状态的自然产物,就像往后,如果你坚信什么就会得到什么的信念一样!
“潘多拉魔盒”里面有什么、我们该如何打开、又将如何开启一次新的旅程,期待下期资姐的推送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