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出真知

作者: 满架蔷薇 | 来源:发表于2023-03-07 22:55 被阅读0次

    在学习中,通过模仿学来的是外在特征,通过教授学来的是做事方法,在实践中形成的是真的能力。

    最近因为身体原因请假的孩子太多,我们不得不放慢了教学的节奏。今天,我进行了口语交际课“排演课本剧”的教学。因为第二单元的课文都出自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人物形象鲜明,情节生动,所以演起来也很有意思。怎样进行这节课的教学呢?按照教参上的方法,是让学生分小组去讨论排练的方法,然后进行创作。我觉得可以更大胆一些,让学生根据所选文章自由组合,在真实的排练过程中自己发现方法,从而提高与人沟通和协作的能力。我的具体操作如下:

    一、观看课本剧《草船借箭》片段,发现排练课本剧的步骤

    1.我在网络上搜到了其他同学表演的《草船借箭》课本剧,让学生观看并思考:应该怎样排练课本剧呢?

    2.通过观看,学生发现排练课本剧需要以下三个阶段:选文章——定角色——怎么演

    二、根据选定课文自由组合,小组讨论演出方法

    1.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在本单元的四篇课文中任选一篇进行自由组合,分为若干个小组,选择故事中的一个情节进行排练。

    经过自由组合,学生的分组如下:

    《景阳冈》喝酒(一组)

    《景阳冈》打虎(二组)

    《猴王出世》(一组)

    《猴王出世》(二组)

    《红楼春趣》组

    (我原想学生应该选择《草船借箭》的多,因为课文中的人物对话很清楚,课堂上也进行了分角色朗读,排练起来比较容易。没想到没有学生愿意选择这篇课文,可能他们觉得开课时观看的课本剧限制了他们的自由发挥吧。)

    2.各小组聚在一起,确定排练内容,分配角色,商量表演形式(15分钟)。

    学生自由组合后,大家各显神通,根据文中人物特点分配合适的角色。他们讨论得热火朝天,有组织大家分配角色的,有边说边演的,有准备道具的,有练习旁白的,还有用自己充当道具的。看着他们激动的样子,我心里也没底:这么短的时间,能排出来吗?而他们一个个小脸通红的样子,很是乐在其中的。

    我走到一个个小组中,看到他们极大地发挥了自己的才智,想办法利用现有的条件去化解难题。而且值得欣喜的是,整个教室里没有一个边缘人,大家都参与其中,即使自己演一个枯树或者大青石,也能融入其中。这样投入地准备,应该会有惊喜吧?

    三、第一次展示,虽然青涩,但表演还是可圈可点的

    因为课堂上时间有限,所以我提醒他们只演一个片段。排练时间到了以后,有两个小组上台表演了《猴王出世》之进洞片段和《景阳冈》喝酒片段。

    旁白报幕后,演出开始了。演群猴的孩子们一下子就进入了状态。也许是他们对电视剧版的《西游记》这部分内容都很熟吧,演起猴子来还有模有样的。演“石猴”的孩子尽力模仿着猴子的表情和动作,将课文中的“瞑目蹲身”、“纵身一跃”演得很像。特别是石猴进洞以后的神态和动作,演得很生动。

    《景阳冈》喝酒部分,演武松和店家的两个孩子将人物的动作和语言表现得很生动。他们还尽量模仿了古人说话的语气,加入了一些自己的小心思。特别是有一个同学做了一个道具牌,上写着“三碗不过冈”,一下子就进入了课文描写的情境中。

    他们两组的表演结束后,全都迎来了大家热烈的掌声。

    四、发现问题,自我完善

    下午上课时,我先让早上没来得及表演的三组完成了自己的演出,然后全班同学开始讨论如何能将课本剧演得更好。在讨论中,他们自己总结出了以下办法:

    1.熟练课文内容,设计台词,记熟。

    2.演员角色要到位,认真琢磨人物神态、语言、动作,不笑场。

    3.走进角色内心世界,和剧中人物合而为一。

    4.自制场景、道具。

    5.可以插入背景音乐。

    我提示学生:要完成一整篇课文的课本剧表演,还需要将故事按照地点的不同分为不同的场次。将故事一幕一幕地演,这样演出过程就更清晰和流畅了。

    五、布置任务,排练整个故事的课本剧

    通过今天的练习,学生在实践中自己积累了排练课本剧的方法,并且发现了自己初次演出的不足和改进办法。接下来,我提出了更高的挑战——分组自编自导自演,完成一个完整的课本剧,一周内排练完成,一周后班级展示。

    接下来,我就期待学生一周以后的精彩演出了。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实践出真知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brenldtx.html